APP下载

论科创比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0-04-14郑澳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维课程教育

郑澳雪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71000)

1 现状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今社会中众多的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契机让大学生在离开中学生活后步入社会前能较早接触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创新创业大赛初衷虽好,但很多同学由于自身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真正的获益。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保持初心,达到因为“创新而创新,因为创业而创业”的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少之又少的背后,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历史发展的因素,更有学生在成长成才道路上给予陪伴的学校家长的影响。下文将从以上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原因进行有关社会背景的分析。由于我国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下文则通过几个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剖析,进而探寻出我国可借鉴的角度并对其进行相关阐述。最后对于创新思维具体培养路径按照不同主体展开论述,形成具体化意见,并以此画出培养路径图,给读者更为直观的感受。

2 社会背景

2.1 外在因素

2.1.1 经济环境

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恩格尔系数也在总体水平上有所下降,居民的发展型以及享受型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比重不断增多。我国也迈入了新时代,或许与20世纪工业革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时势造就英雄,但是英雄对时代的发展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毫无疑问青年一代正是创造力旺盛的时候,要注重引导以及培养,让青年一代在当今物质旺盛的时代能够创造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

2.1.2 学校教育

进入新时代,更多“95 后” “00 后”迈入大学校园,进行更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在理论课堂之外也存在众多的科技创新比赛,数学建模比赛,这些比赛的出现,丰富了青少年的大学生活,能够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进行创新,进而为现实生活产生借鉴意义。就如共享单车的产生发展,就来源于北大青年的创新创意。但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大学提供平台,但是更加新颖的创新思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眼睛。所以说孩童时期以及中学时代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极其重要,成年后,青少年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基本固化。然而在这一问题上会出现地域分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获取信息更加快速,教学方式相对于二三线小城市来言更为先进灵活,这是客观存在的现状,二三线城市的中学学习目标基本定在冲击985、211、双一流名校,所以人才培养也着重于提高学习以及考试能力,所以二三线城市这一庞大基数一旦有所转变,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将会是以乘数形式激增的良性发展扩张。

2.1.3 家庭培养

青少年在走入大学之前,除了学校对于青少年们进行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在性格、行为方式、待人处世的观念上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家长疲于追逐金钱,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如将孩子送去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寄读,但是学费高也不一定适合孩子,不同孩子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如多给孩子父母的陪伴,人生道路上的指引,避免孩子遭受不良风气的浸染,养成不良恶习,此等情形一旦恶化固化,想要纠正就十分困难。

2.2 内在因素

学生们在未成年之前或许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还未能进行深入慎重的思考抉择。若将创新思维的培养类比细胞培养过程,那么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就相当于培养的复苏过程以及培养细胞的培养皿和培养箱,而若只有这些外在因素,没有原代培养的分离细胞,这一切便都是空中楼阁。社会中的人就是组织块是原代培养的分离细胞,被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下经过自身矛盾斗争使培养皿中的细胞覆盖率至80%便开始细胞的传代,而在人身上传代繁衍的事物不只涉及传宗接代,更加强调为人类意识和人类掌握技能的乘数原理,细胞培养的最终步骤是存冻,而人类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定型时期。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需要多方面的培养,青少年在中学时代自我培养意识不够,大学时期也偏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对于灵感以及形象思维等其他形式重视程度较低,对于创新意识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理工类学生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创造学研究较少,学校课程设计中安排的课程数量有限,学生们也面临较大的毕业以及就业的双重压力,难免会存在功利心理对课程学习有所侧重,课下也只能安排较少的时间进行创新等素质的提升。

3 中外创新思维培养方式比较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为滞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及较早且都根据自身国情实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这一词汇最早由美国提出,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着手于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英国和日本创新思维培养方式也较为典型,故下文主要对于这3 个国家的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进行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为借鉴探寻适合我国的培养模式。

3.1 美国

美国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其个性化的引导,根据学生对于事物不同的感知而进行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引导,让其思维更加发散,不崇尚官方不盲目相信权威,创新思维的架构更加多维多角度,并非框在同一个框架之中,对于学生的引导更加自由,注重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们从心理、思维、技能以及理论上都能全面掌握,成为创新性全面人才,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上,课程开设历史悠久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课程安排循序渐进符合人脑事物接受规律,理论课程以及课下社会实践活动交叉进行使创新创业教育不脱离实际,能够与社会生活为落脚点真正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师资力量上,分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学校内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则主要是聘请社会上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客座指导。我国对于学生个性化引导较为弱化,使学生们思想较为固化,创新点子无法翻新花样成为自己的成果,另外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上也要从以往开设的经验中找寻规律,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接受的课程设计,并且在教师配备上也为同学配备更专业的指导教师,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毫无目的的闭门造车。从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课程之路。

3.2 英国

英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起主要是面对大学生创业率极低的现状进行的迅速开展普及,所以英国更加侧重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分为创新性与创业型,更加突出创业目的,标的更加明确,课程设计中对于实战性的演练更是尤为突出。我们国家可以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加入创业因素,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更有侧重从而免于弯路,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发表自己创新想法的平台,也为创业者提供契机,所以说这一方面的教育也必不可少,若对于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较少则可以设置为选修课程,聘请专业的校内外创业人才进行课程的指导。

3.3 日本

日本教育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即为体系完善,日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以及教师团队的安排中都体现出十分强烈的体系化,并且在对于教育资金的来源上也体现出较强的独特性,其调动金融机构的活力,主要形式为成立基金进行股本运作,将所获得的收入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如聘请讲师开展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这些体制机制都是我国有所欠缺的,所以在实践之中都可以进行尝试探索。

4 培养路径

具体培养路径如图1及下文所示。

4.1 国家层面

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政府进行政策的引导。国家以其自身公信力、法律强制力进行人才创新教育方针的出台,效率更为快速,国家已经出台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和活力,让创新创业的人才敢于大展拳脚,但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仍待改善,如资金等问题,可以参照日本的方式通过调动信托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力,借助金融运作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4.2 学校层面

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关键直接的途径即为学校。所以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新颖程度,在考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于典型例题的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打破平常的思维定式,能够举一反三,将题目做出花样,将知识学精学透,在日常训练中无形渗透给学生们这种创新思维,在以后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有更好的表现。

在我国师资力量不均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城乡之间师资力量差距明显,其次,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同一所学校,也会存在类似问题,不同的教师教授风格不尽相同,对于考纲理解以及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都多少有差距,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技能、教学思路、思想站位培训,尽力缩小师资差距的问题,对于经济较不发达的乡镇学校,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入驻教学。并且进行资金的资助从而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所以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升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以及调动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在提高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上无形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无形的培养,另外也可以在校园中专门开设创新思维培养的讲座、演讲比赛、科创兴趣小组,两者相辅相成,让青少年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程度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也要积极开设有关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短期内学生们创新比赛上进行启发,在长期中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根植青少年心中,即使是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能对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3 个人家庭层面

一个人成长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优秀品德的培养,诸如勤奋刻苦、善于提问、持之以恒以及自律自强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中勤学苦思,观察生活中的美好和社会中的不足,思维方式不是突然形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习过程中教师教授的方式方法都要尽力掌握,教师身处教学岗位多年一定积累了更多经验,这些经验一定可以减少学生们弯路碰壁的情况。“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处于社会之中就要多加与人交流,团队之中就要培养合作分工的意识,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有队长还有队员,必须分工明确才不容易效率低下,导致工作无法推进。

家庭之中父母的教育必不可少,父母可以在孩子们幼儿时期就进行智力开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中国式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几点固有弊端,首先,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孩子独立性缺乏培养,其次,对孩子社会教育缺乏,让孩子犹如处于象牙塔中,社会实践不足,另外,过于人情化培养,理性思维得不到锻炼。家长在平时也要注重学习,了解在国内外较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培养,尽量避免对于孩子人情化、金钱化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陪伴高于一切,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不能只停留于一两个方面,要对于孩子全方面、多角度的教导。

图1 培养路径图

5 总结与展望

上述内容主要侧重于当今时代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匮乏以及行为方式固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主要针对大学生面对创新创业比赛时无从下手,创意想法太过老旧不能令人耳目一新,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并不是为了跟风,而是在创新项目的产生、形成以致出现最终成果时能对自身能力有所提升,这是对大学生自身的意义,另外,全国设立举办众多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基于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能够为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而形成解决方案,最终造福社会,最终应用于社会,被社会所实践的案例少之又少,所以,大学生对于项目的开发一定要克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的辩证法,切实考察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观察分析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并且根据分析观察形成最终解决矛盾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只是应对与短期的创新创业比赛而去急功近利地看待这件问题,要从大学中参与的比赛中看到其中的共性,通过大学生活中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丰富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具有价值的人,努力抓住大学生活以及人生道路的主要矛盾,是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成为能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新时代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前进的希望,兴国安邦需要创新性人才。习近平谈到创新时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即使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培养人才之路艰苦而漫长,我们也要虽苦尤甘,享受共同进步的过程,为社会繁盛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思维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