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

2020-04-13韦艺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小学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留守儿童是小学教学各年级学生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班主任以及班级任课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共建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教育,留守儿童,策略研究

一、 班主任应提高留守儿童认识,明确自身关爱职责

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事关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以及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央文件要求,保护留守儿童要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农村平安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将这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专题部署,抓好落实。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长,更应当提高保护留守儿童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关爱职责。

二、 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准确把握留守学生具体情况

班主任的管理,如果说对于班级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都没掌握清楚,那么要论保护并照顾留守儿童肯定是纸上谈兵,无实质性内容可言的。班主任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搜集齐全以下信息:一是“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二是“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特长,三是“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四是“留守儿童”父母的姓名、务工地、联系方式,五是“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并将这些信息汇总,提交给学校备份并给予年级组长、各科科任教师各执一份,便于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三、 开展班级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缩小留守儿童心理落差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需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班级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组结对开展帮扶活动,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要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活动。要通过多种形式,尽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 不定时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实时掌握学生最新情况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班主任应当不定时与“留守儿童”谈心,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 为班级留守儿童开通“绿色通道”,定期帮助联系家长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所以,学校包括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开设亲情专用电话,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六、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切实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问题,因为正处于小学阶段,基本都还未到达14岁,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所以,班主任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注重对班级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用实际行动保护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避免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七、 积极争取留守儿童专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没有家长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所以,班主任应当结合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努力减轻留守儿童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着重关注留守兒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避免“留守儿童”因厌学而流失。其次,班主任更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业情况,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主动无偿地为“留守儿童”的学科知识进行课外辅导,弥补缺漏。

八、 小结

留守儿童有各种特殊情况,从他们的心理角度而言,他们中会普遍出现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学校的德育角度看,他们会养成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个性特征,从自身的智育角度看,他们的自控力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等都是值得重视,并且如果不予以控制,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对此,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长,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防范。

参考文献:

[1]陈友群.农村小学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J].华夏教师,2017(16):91.

[2]杜文彬.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182-183.

作者简介:

韦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新烟小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小学教育策略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