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0-04-13巩艳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培养

摘 要:就午睡来说它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午睡休息好了,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还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但小班幼儿由于第一次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这个陌生环境,午睡中会产生各种不适应现象,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怎样针对小班幼儿午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指导,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是我们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班幼儿,午睡习惯,培养

刚来园的孩子们,对于幼儿园的陌生,对于老师和环境的不了解让每天的午睡成了他们最为难的一件事,因此也就有了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需要培养的方面,例如:

哭闹型的孩子:他们总在准备午睡时就大哭:“我要回家,我要爸爸,我要妈妈。”老师在一旁安抚他们、陪他们,仍然没用,甚至带他们去外面玩会玩具回来再午睡还是不肯。

恋物型的孩子:一些孩子喜欢紧紧抱着自己的衣服才能安稳入睡。老师一旦拿走她的衣服,就会惊醒之后便怎么也无法入睡,甚至还会大声哭闹吵醒其他午睡的幼儿。

惊醒型的孩子:陌生的人群、陌生环境,总是让小班的孩子严重的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午睡过程中他们就会在午睡过程中突然惊醒坐起来,并向四周看看,发现周围不是他熟悉的环境,不一会就会哇哇大哭。

贪玩型的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不规律,突然接触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存在新鲜感,也有的是一直就没有很好的午睡习惯,因此在别人午睡时他们就开始寻找周围的事物“玩耍”,如:吃衣服、敲床、咬被子等。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在课题中挖掘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家长无限度地满足幼儿的一些特殊要求,如:要求大人陪着睡、拍着睡或是抱着睡,这些习惯的养成都不利于幼儿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养成午睡习惯,从而产生一系列午睡问题。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教师管理存在问题。

2. 组织和管理幼儿午睡的方法不当。

(三)幼儿自身的原因

研究表明:幼儿午睡问题的产生与幼儿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和行为特点密切相关。例如:好动的幼儿在睡觉前总是和邻床的幼儿逗闹说话或是躺在床上蹬被子,做小动作,入睡需要的时间很长。

(四)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卧室温度过高使幼儿产生烦躁情绪不利于幼儿睡眠。另外卧室的亮度、墙面布置也是影响幼儿午睡的重要原因。

就以上分析的原因,我们在课题过程中也总结了相应的策略:

(一)做好睡前准备工作

1. 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根据天气状况调节开窗通风情况。

2. 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的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因此在午饭后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幼儿入睡时情绪安定,如看书、折纸、散步等。

3. 睡前如廁工作: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使幼儿轻轻松松上床。

4. 位置安排:不安排比较贪玩的幼儿一起睡,以免幼儿之间相互说话、逗闹,使其没有说话的对象,把有不良午睡习惯的幼儿安排在离教师近一点的位置,以便及时管理。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1. 利用观察、模仿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基本上都是来自模仿,他们喜欢模仿,所以我利用这一年龄特点,在午睡的时候,我会给幼儿创设情景:猫咪宝宝要睡午觉了,轻轻地进入午睡室,悄悄地说话,看看哪只猫咪宝宝可以最快睡着。因为小班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当老师把它们比作猫咪宝宝的时候,他们都会积极学习猫咪宝宝的行为习惯,静悄悄的走路、安静的睡觉。

2. 利用故事、儿歌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里穿脱衣服基本上都是家长包办代替的,所以在幼儿园里睡觉时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动手,出现了老师忙个不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选择一些较有趣又简单的儿歌,利用这些儿歌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同时我还会利用常规活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并组织幼儿进行竞赛,既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3. 利用表扬鼓励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良好的午睡常规是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培养的基础环节,在午睡之前要漱口、小便,防着孩子尿床,进入午睡室之前,对孩子提出四轻的要求,如轻轻走、轻轻说、轻轻脱、轻轻放,对于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别的小朋友听到了马上会效仿,慢慢地四轻也就会养成了。

(三)加强午睡管理

1. 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幼儿拿着有安全隐患的物品上床,如:提醒女孩子睡觉前把辫子拆掉,防止幼儿把头花带到床上,并提醒幼儿脱了外套睡觉。

2.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如: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教师及时做好午睡记录,并与配班老师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幼儿有时睡前喝水喝得太多或个别有尿频症的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对个别孩子加以观察,耐心地督促,在一定的时间轻轻地提醒,共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四)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午睡情况漠不关心,没有很深的认识,并且剥夺了幼儿午睡的时间,导致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

(五)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

幼儿午睡期间教师、幼儿不大声聊天,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使卧室保持安静。充足的午睡关系着孩子们下午的活动情况,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更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通过对幼儿午睡的观察以及多种形式的引导等,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还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幼儿入园前后有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午睡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巩艳,陕西省渭南市,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罕井镇蒲城县矿区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培养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