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浅析

2020-04-13唐杰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思维能力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要求下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研究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发展浪潮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为对象,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批判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 前言

伴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却也使人们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要想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价值,人们就需要具备较高的辨别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我国教育而言,教育部门通过核心素养要求明确提出教师要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明确其巨大的现实意义,并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渗透。在我国当前的高中阶段主要学科中,历史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不可再现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渗透。

二、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内涵

要明确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首先就要明确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通过调查了解可知,相关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解释,即归类、理解意义和澄清含义,二是分析,即审查概念、辨别论证和分析论证,三是评估,即评价主张和评价论证,四是推论,即寻求证据、推测不同可能和得出结论,五是说明,即证明程序的正当性、表达论证和陈述结果,六是自我校准,即自我审查和自我校正。

基于这样的学术研究理论,本文认为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指的是发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中潜在的假设和研究价值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鉴定真伪、判断史料是否有用的能力,分析史料和历史观点的能力,评估各种历史证据的能力以及总结历史结论和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一)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历史自身的不可再现性,史家各显其能,运用多样史料、史实、方法和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不断地逼近历史真相,在这一过程中史家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选择性,因而即使是相同的史料,不同的史家也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的解读。除此之外,在当下日新月异的历史研究中,史实推翻史实,史料更新史料,史家辩驳史家,史观批评史观,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新观点、新结论的出现,甚至这些因素还产生叠加效应。此时,教师在面对学生有理有据的质疑和发问时,应当予以保护和鼓励,而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则是重要的一环。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中历史探究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性条件,而新课改以来强调历史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正是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基本体现,这为学生勇于质疑、表达见解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使得后续的培养策略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利用历史探究性教学情境来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始于质疑,而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有利于引发质疑,进而有益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利用情境不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渗透。

1. 一定要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主题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主题,而问题情境中史料的选择则要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题的设置要以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为原则,只有如此当教师提供典型多样的史料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将已有的知识与新情境新问题联系在一起,加深对新问题的理解,由此激发学生质疑并促使学生提出的新的见解或主张,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创新性

教师在创设探究教学的问题情境时,还应注重新颖性和冲突性。当教师在课堂上所选史料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发生发矛盾冲突时,实则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易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由此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中问题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可能。

(三)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方式

为充分发挥历史探究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用,除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表达见解外,还应当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这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有效方向性的指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细致地评价,其中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课上展示时间,依据展示成果计入测评量表,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合理的评价,注重观察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史论结合的能力等等,而课后作业的呈现形式也可以在依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多元化,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创作历史漫画、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编辑小报等等。

四、 结束语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在明确了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创设探究教学情境、构建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渗透,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洁.基于教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例[J].高考,2018(15).

作者简介:

唐杰,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