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龄区域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0-04-13黄蓉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乡村幼儿

摘 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对混龄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包括:创设混龄环境,满足交往需求,关注中班关键期,促进幼儿发展,发挥性别优势,发展良好性格,关注个体差异,提升综合性交往指标,借助角色材料,提升幼儿交往能力。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幼儿,同伴交往,乡村

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会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与年长幼儿交往,会增加幼儿的学习机会,与年幼者交往,会让幼儿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在乡村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 创设混龄环境,满足交往需求

研究发现,幼儿喜欢与大班年龄段交往。说明幼儿有这种与大年龄段交往的需求,这不仅对于小班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意义,而且也对于大班年龄段幼儿同龄交往产生互补作用。在混龄班中当幼儿会从弟弟妹妹,成为照顾别人的哥哥姐姐时,获得的不仅是角色的成长,更多的是社会性的发展。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混龄交往会不利于大班幼儿的发展。作为教育着,要尊重幼儿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和不同年龄段交往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给大班幼儿负责、组织、管理小年龄段幼儿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培养大年龄段幼儿关爱和帮助小年龄段幼儿的情感,还要给予方法和策略指导。即学会“给”,也就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教给别人。也就是陶行知在小先生制中提出的一个原则“即知即传人”,小先生的职务就是教人去教人。只有这样的“给”才具有更大意义。

二、 关注中班关键期,促进幼儿发展

首先,这里的关键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幼儿发展最快、最敏感的幼儿阶段。因为在与混龄班级教师交谈中发现,每年班级中都会有大班年龄段幼儿顺利毕业,小班年龄段的新生就会加入班级,而这些新生就会与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成为大班年龄段的哥哥姐姐结伴。从动态过程来看,这个顺其自然的发展和交接过程我们认为很适合。但是从静态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在一个混龄班级中,小班段是被照顾者弟弟妹妹,大班段是照顾者哥哥姐姐,唯独忽略了中班段的幼儿。虽然他们也是哥哥姐姐,但是从认可度上来看,都没有大班段幼儿“合法化”。我曾经听到一位中班段幼儿说:“我现在很伤心,因为妹妹今天没有选我当姐姐,她和大姐姐走了。”这些在无意识中被我们所忽略,给中班年龄段幼儿带来了消极的感受,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中班段幼儿的关注。其次,在混龄中我们对大班年龄段的哥哥姐姐和小班年龄段的弟弟妹妹关注很多,却往往容易忽视处在中间地位的中班年龄段幼儿。此时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和心理理论等也在快速发展,正在不断思考自我不断认识自己和他人,沉浸在自我体验的世界中,所以从中班幼儿的发展状态中也容易被忽视。在研究一的结果中我们发现,混龄班级中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交往特点,中班年龄段在交往能力的不同纬度呈现不同于小大年龄段幼儿。如,中班年龄段幼儿更愿意与女孩交往,在控制性方面中班的性别差异明显等。这些波动的交往行为结果也其实我们中班幼儿需要被关注。

三、 发挥性别优势,发展良好性格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女孩都喜欢与小班年龄段幼儿交往,而男孩的动作交往丰富。另外在交往性质方面的性别差异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小班年龄段的性质中性和消极交往、中班年龄段的积极交往,以及大班年龄段的性质中性方面都是男孩高于女孩。

在当今社会教育现状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文气”的小男孩越来越多,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区别。在这之前沈杭凯老师就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小男生的课题。

研究结果和教育现状就在启示我们,对于不同性别的幼儿要给予不同的教育。如教师在评价男孩时,多用“力量、强大、坚强”等词,在评价女孩时,多用“温柔、甜美”等词。在组织活动时也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性别幼儿交往的特点。如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可以学习女孩对弟弟妹妹的细心照顾,学习姐姐清楚的语言交流方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促进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幼儿优势得以展示,需要发展的弱项也有了发展机会。这种关注到性别上的优势并创造条件发挥优势的发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四、 关注个体差异,提升综合性交往指标

幼儿交往不仅与交往次数和交往人数有关,而且和交往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交往行为包括交往的发起、方式、性质和控制性等不同的纬度。不能仅凭某一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幼儿的交往水平。在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幼儿交往的具体特点,综合提升交往能力。这与武建芬老师在幼儿同伴交往特点中提出的:要综合考虑交往次数、交往人数和交往时间等特点,不断深入研究幼儿交往行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观察和评价幼儿的交往行为。当发现幼儿交往能力的不同表现时,教师可以通过优势方面促进综合性能力的提升。例如,发现小班年龄段幼儿交往主动性很高,我们可以利用小班幼儿交往主动性的优势,逐步发展其语言交往方式,提升语言能力。

五、 借助角色材料,提升幼儿交往能力

主要角色的交往能力往往较高,因为当幼儿在扮演主要角色时,就会用主要角色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如當幼儿扮演警察时,就要不断观察别人的言行是否违法,当发现违法行为就必须上前制止主动发起交往。在角色选择和分配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帮助交往能力弱的幼儿通过主要角色的选择和扮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由角色扮演引发的行为变化是由内而外的,是积极主动的,是属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因为在教师介入帮助后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言行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借助角色让幼儿获得新经验,这样的帮助和介入才是最有效的。

同样,除了借助角色以外,也可以通过游戏材料来帮助幼儿交往。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提供需要结伴合作才可以使用的材料,通过材料无形中促进幼儿交往。或者当幼儿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提供帮助幼儿继续进行交往游戏。幼儿就是这样在与物与人的互动中不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王异芳.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1).

[2]张婕.国内外关于混龄教育的研究综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教育教学研究,2013(10).

作者简介:

黄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乡村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