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幼儿成长,巧谈观察魅力

2020-04-13胡越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析策略中班幼儿

摘 要:幼儿告状是一种频繁在幼儿园出现的行为,是儿童心里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的规律现象,与其认知、社会、生活环境及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关。经过专家调查发现,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为解决告状行为为幼儿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对幼儿告状行为加以引导,本文从幼儿告状的行为、原因及分析策略入手,提出了适宜中班幼儿告状的指导策略,以保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及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告状原因,告状行为,分析策略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幼儿园内的出现此行为时多数是因为幼儿与他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与冲突,却不能自行化解时,借助老师帮助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而到了中班的幼儿因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会时常发生各种各样的告状行为。幼儿告状看似只是小事,实则是幼儿各方面情感发展的表现,教师要正确的发现与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才能避免幼儿与同伴之间产生隔阂为幼儿有效解决问题,并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品质。

一、 影响中班幼儿告状的原因

对于中班告状这一现象,是不存在性别差异之分的,即是属于幼儿中班这一时期的普遍特点。而为什么中班幼儿频繁告状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通过观察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影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大多分为以下几种:自由活动与游戏活动受到拘束因素(中班阶段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与注意力最为集中,所以当幼儿自由活动与游戏时空间受到限制与约束,不能自主做出决定只能选择消极等待是也是会诱导幼儿告状的因素之一)、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局限因素(经调查发现攻击性行为是诱发中班阶段的幼儿告状次数最多的瞬间,因中班幼儿受自身年龄水平制约,大多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从事物本身或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与认识事物,而是倾向与自身的立场、想法、观点认识事物,所以常会误解同伴的想法与行为,从而造成幼儿的告状行为)与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处于“爱模仿”的明显阶段,在网络媒体普及的今天,幼儿行为不仅受身边的人影响,也受到了各种各样视听媒体的影响。例如有些孩子喜欢看《熊出没》,而熊出没的动画片里往往出现着熊大、熊二与光头强打架的场景。这时幼儿就会幻想自己是动画片中正义的角色,出现模仿性攻击行为从而引发同伴告状)。

二、 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分析策略

幼儿的告状行为多种多样会在不同的特定情境中发生,动机也非常复杂,通过观察與记录我主要以寻求帮助型告状与直接反应型告状为例讲述幼儿的告状行为及分析策略

(一)寻求教师帮助型告状

寻求帮助型告状是中班幼儿最经常出现的一种告状类型,它是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或被同伴欺负后自己无力解决问题时或向老师发出求助时的告状行为,这样的告状往往发生在一些内心特别脆弱敏感、性格内向不愿与同伴交流的孩子身上。他们之所以会像老师告状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自身心理受到了影响,或感觉受到了他人的欺负产生了难过与不良的情绪,他们想从老师的身上获得安慰与保护。

哈哈是我们班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平常很少说话,每次遇到别人推她或抢她玩具的时候她总是会哭着找我来告状。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帮她解决,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样的解决方式,让哈哈开始依赖于我导致她每天都会告状。所以我在她又一次告状的时候帮助后告诉她:“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盯着小朋友的眼睛告诉他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你不能推我/要把玩具还给我”。一天午睡的时候,她又哭着跑来找我说住在她旁边浩轩抢了她的被子,我和管理寝室的老师了解情况后便告诉了她解决办法并鼓励她自己去解决了问题。从那以后她便很少告状了,也慢慢地开始与小朋友们的交流越来越多。

面对寻求帮助型的幼儿教师应该小心与谨慎的处理,如果置之不理就会让幼儿的心理上产生自卑、委屈的情绪,但若每一次都处理干预又会让幼儿性格更加的懦弱,因此面对此类型告状,教师先要分清楚他们的告状起因,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实在是他们无力解决的事,教师便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安慰。但如果是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便可以在开始几次的时候对幼儿进行帮助,并在帮助后尝试告诉幼儿以后在遇到此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并在以后幼儿求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自行进行解决问题与并进行适当的表扬。

(二)直接反应型告状

皮亚杰道认知发展理论曾提出中班阶段的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中属于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所谓他律道德阶段也就是说儿童的道德批判并不受自己支配而受他人影响。这一阶段的幼儿把规则看作是不可违背的、儿童对事物判断主要依靠事物后果,而不会去考虑伙伴的主关动机,会把老师的话看为不可违背的,所以便会为了维护规则与心目中的“正义”而进行检举他人这也就形成了直接反应型告状行为。这些告状行为的发生也大多都是因为其他幼儿违背了规则使检举的幼儿产生了不满,所以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给予批评与纠正。

在中班时期的班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告状“老师,他跑了”“老师,她翻书了”“老师她说话了”,面对此种情况我会先了解清楚情况,并进行合适有效的指导。例如再一次主题活动中淘淘一直在大喊大叫,米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淘淘一直在跑”我观察情况后喊了一声:“淘淘!”淘淘便马上坐回座位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并就此情况开展了以“规则意识”为主题活动促进班级的常规教育。

面对直接反应型告状行为,教师可了解事情后根据相应情况做出处理,对违反规则的孩子进行处理,避免不良情况的继续发生与延续。教师面对发生情况的回应,也及时重申了班级常规的作用,所以此时也是调整班级常规的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适当对幼儿进行教育。

类似于以上两个案例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时常发生。老师对于此类型行为的做法,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告状后我们一定要了解其真相,并及时给予帮助或指导。

三、 结语

幼儿的告状行为并非幼儿园内的偶然行为,而是与幼儿普遍存在的不完善心理发展有关。教师不要把幼儿告状当作是一定要改善的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意识逐渐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教师必须要运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好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雁.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267.

[2]姚艳萍.有效指导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实践性研究[J].才智,2019(10):23.

作者简介:

胡越,吉林省长春市,空军航空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分析策略中班幼儿
共创性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研究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力营销系统应用探析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浅谈如何提升乡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