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形的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2020-04-13王媛

关键词:中线

王媛

摘 要:本文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内角和定理,阐述了如何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进行计算,并解读了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88-2

本章首先介绍三角形及三角形边、角、顶点的符号表示,作为整章学习的基础。接着复习小学学过的三角形的按角和按边的两种分类方法,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除了边,还有三条重要的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这在小学已经知道了,本章进一步深化,系统的进行分析归纳。首先让学生从作图开始去探索发现,得到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规范几何语言三段论的书写,并发现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特殊位置关系。

接下来在小学通过剪拼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验证,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加以证明,通过推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证明过程中学会添加辅助线,说出证明思路,并能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与“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最后,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去研究多边形,先给出多边形的概念,接下来去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再利用平角的定义,推导出多边形的外角和,感受内角和、外角和与边的个数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自主回顾,复习导入

问题1 你能说出与三角形有关的元素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共同归纳。板书:(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2)角:内角、外角。

设计意图:通过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复习引入本节课,直入复习主题,开门见山,为后面的复习内容做铺垫。

问题2 请你根据三角形中的相关元素在三角形内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在图形旁写出结论。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单上写出来。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几种不同图形和结论,请学生上黑板板书,生生互评,师生共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基本图形,写出相关结论,将本章内容做一个串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体的认知。让学生自己用画图的方式回忆总结定理,加深印象,便于后面熟练应用解题。

二、典型例题,知识生长

问题3 前面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任意画两条中线,将面积分为四份,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思考中线的定义,再利用最近联想让学生发现面积之間的关系,引出例1。

例1 如图,△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ABF与四边形CEFD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中线的相关知识,引出面积相等这个重要的应用,让学生找出相等的面积,从而发现△ABD和△BCE的面积都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到△ABF与△BDF面积之和等于△BDF与四边形CEFD的面积之和,易得△ABF与四边形CEFD的面积相等。学生口述解答过程,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三角形中线分三角形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通过本题,复习三角形中线的相关知识。

问题4 在例1中,若AD、BE变为△ABC的角平分线,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图形不变,改变条件,将中线变为角平分线,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一些角的关系,先不给出问题让学生尝试思考可能的结论,接着再给出例2。

例2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F。

(1)若∠C=50°,求∠AFB的度数。(2)求证:∠AFB=90°+12∠C。

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要求∠AFB度数,可以先求出∠FAB和∠FBA,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而本题的条件无法直接求出两个角的度数,那就试着求出∠FAB与∠FBA的和,在第(1)问中,由∠C=50°,易得∠BAC+∠ABC=130°,接下来由AD、BE是角平分线可得到∠FAB+∠FBA=65°,所以可得到∠AFB=115°。在第(2)问中,由AD、BE是角平分线可得到∠FAB=12∠BAC,∠FBA=12∠ABC,而由三角形内角和∠BAC+∠ABC=180°-∠C,所以可得到∠FAB+∠FBA=12(180°-∠C)=90°-12∠C,最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FB=90°+12∠C。(2)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名学生板书。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复习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例1到例2,图形不变,条件改变,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生长性。接着例2中,从第(1)问到第(2)问,又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问题5 前面复习了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还有一条重要的线段是高,在例2中,若AD、BE变为△ABC的高,结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紧扣例1和例2,将条件再次改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变与不变,为例3做铺垫。

例3 如圖,△ABC的高AD、BE相交于点F。

(1)若∠C=50°,求∠AFB的度数。

(2)探究∠AFB与∠C的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将学生的书写过程的投影,师生共同完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本题在例2的基础上,将角平分线再次改变为中线,此题解答时可与例2采用相同的方法,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DAC和∠EBC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BAC与∠ABC的和,从而算出∠FAB与∠FBA的和,得到∠AFB的度数。让学生体会解答过程中变化的是∠FAB与∠FBA的和,不变的是方法,用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去解答。和例2相比,问题(2)对学生要求更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题也可进一步发现在求出∠DAC的度数后,可以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FB的度数。

问题6 前面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出发,我们得到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你能说说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设计意图:在复习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简要的复习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在后面的练习中设置了题目加以巩固,课堂不再重点分析。

问题7 研究完三角形的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的角,你还想研究什么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留作课后探索。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内容复习完之后,教师提出一个课后思考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延伸,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融会贯通,再次巩固

练习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它是几边形?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5cm,且周长是奇数,求第三边的长。

3.如图,∠ACB=90°,AE是角平分线,CD是高,AE、CD相交于点F。求证:∠CFE=∠CEF。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几何素养。

四、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做题时有哪些经验。关于三角形,我们掌握了它的最基础的内容,后面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相似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对三角形基本知识的复习,学生能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总结。

(作者单位:南京市钟英中学,江苏 南京210002)

猜你喜欢

中线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用中线性质求解面积
“ 三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巧构中线妙解几何题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倍延中线”巧解题
说说三角形中线的惯常用法
双舱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