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0-04-13梅佳雯
梅佳雯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需要动手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让学生通过“玩”学会“做”,通过“做”学会“问”,最终激励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实践,生活,角色,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81-2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劳动教学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劳动习惯。”小学实践活动实际就是一种劳动,是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们勤于思考,开动脑经,遇到问题,不怕困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结合各科教学,用实践验证真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技能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们思维灵活,也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一次班级的佳佳同学在计算人步行,得出结论人每小时可以步行12千米。实际上人最快也就每小时八千米左右。所以佳佳的结论一看就知道是常识性错误,教师没有明确指出,只是请他实际走一走,沿着操场跑一跑,再算一算,让他自己在实际行动之后,消除疑惑。他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认真计算,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还有一次,笔者在数学课堂传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板和钉子制作一个三角形,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测试,看其稳定性如何。此后又要求学生制作矩形、平行四边形,看看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否强于其他图形。这样,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既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深度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实践操作活动
生活活动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课上传授的书本知识,会成为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与外界互动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开展节约行动
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些人浪费严重。在公共厕所,有的孩子开了水龙头,忘记关,水哗哗地白白流走,在学校餐厅,有的学生饭不吃完,剩下大部分倒在污水桶里,在教室,放学后不关灯,让灯白白亮一夜。种种浪费现象刺激着孩子的心,他们决定从我做起,杜绝浪费。
首先,我与孩子们一起搜集整理生活中有关的浪费现象,掌握第一手资料。接着我与他们一起研讨,商量出确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家分成四组进行,一组负责巡查校园里面的浪费现象,一经发现,立即制止,一组利用业余时间巡查社区的浪费现象,一组负责搜集校园内的垃圾纸张与可回收利用的瓶瓶罐罐,一组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让大家都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在研讨中提高,在行动得到成长。
2.走近盲人世界
在社会服务实践课程中,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盲人,是学生走近社区服务的重要一步。我们事先请孩子们在“盲人摸象”游戏中,体验盲人的无助,看不见的悲哀。社区福利院有盲人家庭,孩子们事先阅读有关书籍,学习书籍上关于怎样与盲人接触,怎样与他们交流。在实践看望时,孩子们派代表给盲人小孩讲述故事《海伦》,鼓励盲人小孩不自卑,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坚强,才能遇见自己的精彩。
孩子们通过搜集资料、与特殊人群接触,一经对比,他们发出感慨。有的说,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要珍惜,有的说,有一双看得见世界的眼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有的说,从现在起,要安全用眼睛,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护眼睛太重要了。就这样,“走进盲人世界”的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三、勇于探索實践,敢于开拓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敢于开拓创新。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给他们时间与空间,寻资料、找方法,解问题,创新招,很好的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
创意书夹是课本上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意发挥。孩子们开动脑筋,进行创意总动员。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认为可以将普通的木夹子设计成可爱的卡通形象,增加艺术魅力,有的认为夹子重在实用,可以设计出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夹子,以方便人们阅读书籍时,及时根据书籍的大小设计相适应的夹子,方便取用。大家搜集好需要用的麻绳、刻刀、木板、弹簧等材料,在“手指俱乐部”活动中,动手操作,敢于实践,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不怕失败,终于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在展出的时候,由创作者先做作品介绍,示范其用法与功能,再由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
开拓创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勇于创新。
四、进行角色体验,提高实践水平
学以致用,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是为了长大后能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我们鼓励孩子进行角色体验,在实践中了解人们的劳动。
1.我是小小园艺师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盆栽,种植是中国人的一大喜好。怎样让盆栽长势喜人,各有诀窍。有一次,教师给孩子们布置盆栽任务,要求每人种一颗花草,并了解花草的习性,懂得花草的喜好,当一回“小小园艺师”。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从田里挖来小树苗,查资料,找肥料,精心培育,有的从花店买来一棵花草,精心浇水、施肥,每周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体验种植的乐趣,有的孩子写植物观察日记,与别人分享养殖经验。有的将种植的乐趣写进作文,编进自己的故事书里。孩子们的种植活动,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了。大家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发现失败的大多是不了解植物习性,或多浇了水,淹死了,或是施肥过度,肥死了,或是忘记浇水,干死了。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商讨解决,一起体验种植的快乐,一起分享种植的经验。
2.我是家庭小医生
学生渴望长大,渴望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赏识,他们努力使自己变得对大家有用,努力向社会融合。医生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让孩子们学当家庭小医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医疗知识,了解突发情况下,该如何自救与解救他人。我们要求家长故意示弱:“孩子,妈妈喉咙疼,怎么办?”“宝贝,爷爷好像不舒服,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家人的示弱,孩子的帮忙,让孩子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学会给家长倒热水,了解发烧该吃什么药,感冒该怎么处理。学生们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学当小医生,体验医生的职责,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医生职业的伟大。
又如在开展《交通知识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当交警,有的当行人,站在十字路口,通过体验,他们明白了交警的忙碌与辛苦,并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需要动手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让学生通过“玩”学会“做”,通过“做”学会“问”,最终激励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苏卅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越秀校区,江苏 苏州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