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效率的策略

2020-04-13姚传宝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效率策略

姚传宝

摘 要: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现象或数据,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本文提出了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提倡学生自主”、“注重教师引导”和“实施多元评价”等五种策略,以期为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73-2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实验是最高法庭。”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教学。如何在中学现有的仪器、设备,现有的中学化学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性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从宏观上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他们对化学符号的畏惧感。如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氯气的制法”的实验探究时,笔者创设了下列问题情境: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伊普尔对峙。黎明时分,英、法前线战场上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黄绿色的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大群大群的士兵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刺激得喘不过气来,法军阵地一片恐怖气氛。几分钟之内,长达几千米的阵地被一片恐怖所笼罩。协约国全线溃退,德军乘胜前进,向前推进了几千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首次毒氣战。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什么毒气吗?它在我们实验里怎么制取呢?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这样,笔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供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后面的氯气制取、性质等实验中,学生积极探究,提高了实验效率。

二、营造和谐氛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诚、诚实、相互信任、善意相待———这些特点能最大程度地表现教师同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要将“爱心”洒向每一位学生,营造积极的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做到“目中有人”,蹲下身来看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在进行苯酚实验探究教学时,笔者带学生在实验室上课,在学生还没有到之前,笔者事先在实验室的地上撒了少量的来苏尔水。结果学生一进实验室,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什么味儿啊?怎么象医院里的气味?”上课了,我含笑问他们“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教室里怎么会有医院的气味呢,那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事先撒了点来苏水,就是医院里用来消毒的药水,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甲苯酚。我们今天要接触的物质苯酚和它名字有一字之差,是一类物质,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它们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这节课走近这类物质。”学生们都兴致盎然,这为后面的探究性实验能正常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环境,消除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紧张感、恐惧感,师生共同参与,其乐融融,让学生快乐学习,愉快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三、提倡学生自主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活动教学的主要内涵,是把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张儿童在丰富活动中学习,活动教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改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就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主体实践过程。”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无论问题的提出、假设与猜想,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都要学生们亲自参与其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活动,去交流与讨论。

例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有学生观察到向阴极区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但不久,红色又褪去了。学生感到很好奇,就向我询问原因。虽然这一问题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笔者感觉到,利用这一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提出产生现象的四种假设。第一种,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第二种,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造成的,第三种,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第四种,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为了证明四种假设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对上述四种假设进行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学生排除前三种假设,但对第四种假设存在疑问,不知如何验证。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向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结果发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最后证明了第四种假设是正确的。在整个探究性实验过程中,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订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组织、引导、指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实验能力。

四、注重教师引导

在探究性实验中要提高效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引领者、探究的指导者,是探究性实验的主导。在探究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探究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让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不断补充、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当探究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是操作上的失误,还是方案本身问题。

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引导的“度”的问题,不能越俎代庖。引导要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该控的时候,要控制好,该放的时候,要放的充分。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控”与“放”呢?凡是学生无法探究(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地方,就要控,凡是学生经实验、讨论、调查能够弄清楚的地方,就要放。例如,在探究“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红后又消失的原因”时,对于温度、氧气、溶液的PH等因素的探究,就可以由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可以“放”,而“为什么浓碱能使酚酞试液由红色又变成无色”的探究,就需要“控”,因为学生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基础。

五、实施多元评价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學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探究性实验过程更是如此。教师的评价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艺术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要用充满鼓励性语言,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进行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教师除了书面评价之外,学习过程中的即时评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观察每一个学生实验的情况,对于实验操作规范、态度认真、大胆实验的同学,教师要能及时地给他们以肯定性的包含激情的富有鼓动性口头评价,也可以用鼓励的眼神、满意的微笑、轻轻地点头,甚至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肢体语言,即时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于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可以在量化评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质性评价,要能看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之处。

多年来,笔者通过探究实验策略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探究实验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我本人化学学科素养的提高,增强了我的应变能力,更新了我的教学方法,我与学生的关系也变得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第6版)[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06).

(作者单位: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江苏 镇江212004)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效率策略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利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教学的三点体现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功能及方法
跟踪导练(一)2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