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学校社会融合教育模式的实践

2020-04-13张文杰

关键词:残障儿童特殊教育模式

张文杰

摘 要:残疾人社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残疾人主观体验到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机会。而融合教育是残疾人社区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地实施融合教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聚焦的重点。我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究,构建了多种形式的融合教育模式,本文阐述了我校开展社会融合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社会融合教育,融合康复,残障儿童,模式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3-2

社会融合教育,是指依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对残障学生开展的,旨在适合残障学生生存、生活和生命需要,顺应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开展社会融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在社区实施融合康复、融合德育、融合教学和融合职训等教育新模式,从目标、内容、策略等方面实现学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和有尊严地生活。

对于残疾人而言,社会融合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法律和社會文化层面上,保障残疾人享有和健全人平等的权利,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二是公共政策切实将残疾人纳入其中,在制度上促进和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使其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并得到特殊辅助,三是残疾人主动参与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全面发展。我校实施社会融合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利用社区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模式和策略,有效实施融合康复,改变康复现有的学校封闭式训练模式,使学生在康复训练中身体、心理上全面参与社区融合,实现社会融合与公正的理想。

一、融合康复的理论支持

现代残疾人康复理念强调包容性发展。《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以及《社区康复指南》等国际公约、指导性文件和工具等均倡导采用包容性发展方向发展残疾人事业。包容性发展策略可以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以达到“调动残疾人及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残疾人充分参与和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康复,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为我校实施融合康复提供了发展策略。

二、多种形式,使残障学生全面参与融合康复

(一)走出去,利用社区资源服务于残障学生康复

1.利用医院资源,实施医教结合。医院有着我们学校无法比及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力量,特别是在康复评估和诊断方面,更是最具权威。为此,我校2018年成功申报了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医教结合、综合康复》,与我市的中医院签订共建协议,中医院特意将院区内的康复楼一楼作为与我校开展医教结合的专用场所,由分管副院长亲自挂帅,并选派优秀医生进入项目组,免费为我校学生开展评估和医疗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这类学生的不断增加,我们深感一所医院的医疗力量毕竟有限,而且不同类型的医院的医疗特长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又与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泰兴市疾控中心签订共建协议,合作开展医教结合。这样,在医疗这块形成“鉴定(精神卫生中心)”——“康复(三院、中医院)”——“评估(三家医院合作)”的完整框架,为我校学生更好地开展医疗康复,提高我市残障学生医疗康复的质量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与更多医院合作,以适应我校学生的医疗康复所需。

2.利用残联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市残联作为残疾人的政府职能部门,他们拥有自己专业的康复机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残障学生的康复训练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经费和设备支持),因此,我们与残联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残障学生。在“十二五”期间,我校与残联、一起成功立项了泰州市级重点课题《蒙特梭利混龄教育在聋培幼小衔接阶段的有效实施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加大互相之间的合作,共同服务于残障学生的融合康复,实现合作共赢。

3.利用社区资源,弥补硬件短板。由于残障学生的残障种类繁杂、残障程度的不断加重,光依靠学校现有的资源及每年的硬件投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康复所需,而目前国家及企业对社区的公共资源投入日益增加,因此,我们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为残障学生服务。我校每学期制定融合康复计划,安排学生前往社区、超市、公园、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去利用社区康复器材、超市的游乐区、公园的康复训练路径、体育馆的游泳池,以及为残障儿童设置的平衡、感统、视觉、水疗等康复训练的器材设备,借以弥补学校康复设施的不足。

(二)请进来,利用优质资源实施融合康复

1.利用专家资源,提升康复效果。我们与市教研室合作,邀请泰兴市的体育学科带头人薛仕军老师定期进入我校,以他特有的体育康复方面的技能对我校学生进行每周1小时的体能康复训练,学生对他很多独特而有效的体育康复手段非常感兴趣,每次1小时的体能康复训练一改往日学生厌烦体能训练的现象,学生踊跃参与,效果非常显著。

2.利用爱心资源,丰富康复手段。我们还与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合作,让他们进入校园,我市著名的爱心人士——市古筝演奏家张斌老师每周来我校,对我校学生实施艺术康复,同时,我们还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邀请他们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每周定期来我校对学生进行二胡、琵琶、电子琴、鼓圈等训练,这些艺术康复手段很好地弥补了我校在这方面的师资缺乏,丰富了康复手段。

请进来,是走出去很好的补充,我们将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使之尽可能为残障儿童的康复服务,实现融合康复效益最大化。

三、实施融合康复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实施融合康复过程中,充分发挥残联等部门的作用,有效协调医院、残联、社区的资源,使之能充分服务于我校的残障学生。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缺乏保障体系。有效实施融合康复,构建与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是融合发展的前提,由于我市目前尚未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归类于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缺乏民政、残联、卫生等部门的有效配合,虽然我校在这些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融合康复,但这也仅仅是各部门领导对残障学生的关爱而产生的效果,没有政策体系提供保障。融合康复的政策保障体系涉及到残疾人康复、鉴定、辅助器具等领域,因此,建立适合我市残障学生融合康复的政策保障体系是确保融合康复的首要任务。政府应制定有关评估转介服务、专业人才管理、设施设备利用等政策,努力推动融合康复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2.缺乏专业资源。融合康复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尤其在专业服务方面。在我校实施融合康复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还是缺乏诸如专业的评估鉴定人员、某些特殊康复技能人员以及高水平的专业康复专家,同时,我们还应思考在我市现有的资源情况下,如何发挥多学科、多领域康复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我们认为,在融合康复发展中,不仅要注意整合专业人员,也必须注意基层服务队伍(社区、基层残联、医院)的能力建设,这些人员包括康复咨询、康复治疗、社会工作、特殊教育、辅具适配、心理辅导等,只有完善基层康复人才的建设措施和制度,才能让融合康复真正体现效果最大化。

3.缺乏康复文化。融合康复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回归社会。而目前我校在实施融合康复过程中,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深层次的培育康复文化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下阶段,我们将更好地注重培育残疾学生的康复文化,挖掘残疾学生的文化需求,创新康复方式,用康复文化凝聚社会融合力量,促进融合康复发展。

社会融合教育需要建立一种常态性、系统化和长效性的机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我校实施融合康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合康复对于弥补学校现有的短板和残障学生融入社会确实有非常大的作用。“走出去、请进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六个字,更多的是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来服务于我校的残障学生,使他们接受更好的康复,在身体、心理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我们通过社区融合康复推进残障学生的社会融合,为他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扶助,真正实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参考文献]

[1]邱卓英,李多.现代残疾康复理念、政策与社区康复体系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

[2]何侃,胡仲明.ICF理念下我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趋向分析.残疾人研究,2011(04).

(作者单位: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 泰兴225400)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特殊教育模式
尝试“融合教育”
美国拨款250万美元建设残障儿童家长中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