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鸟笼经济”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

2020-04-13尹小恩

北方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市场调节全面深化改革计划经济

尹小恩

摘  要:“鸟笼经济”源于陈云同志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思考,其内在蕴含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体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建设原则以及辩证发展的改革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推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辩证关系,灵活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鸟笼之说”  全面深化改革  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國改革开放是全面与渐进相结合,基本经验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先行,进而保证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时,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原因总结为“两主体、两多种、一结合”,重点是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有效地规避了多种经济风险,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注重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鸟笼经济”作为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其内涵是陈云建国初期提出的“三主体、三补充”的重要发展,标志着陈云对计划与市场二者辩证关系理解的深入发展。全面理解陈云“鸟笼经济”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丰富内涵,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鸟笼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一)“鸟笼经济”理论三重意蕴

“鸟”“笼”之喻的涵义是以灵活的方式处理经济问题。陈云曾于1982年三次用“鸟”与“笼”的关系来比喻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的辩证关系,并对“鸟·笼”的内涵作了系统阐述。陈云强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好比“笼”与“鸟”,既要充分发挥计划指导经济建设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活跃经济。我们应将该理论置于陈云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之中,结合时代发展挖掘其内含的思想意蕴。

1.以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根本目的

计划与市场之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鸟笼经济”的提出基于陈云对马恩经典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解读,即社会主义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陈云也说,“计划工作的规则: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思想来之于马克思。”同时,“鸟”“笼”之喻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实由现实问题倒逼促成。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引入国家经济建设之中,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盲目抛弃原有的计划体制约束无异于“休克疗法”,急于求成的做法极为有害。此外,“鸟笼之说”符合党的十二大精神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针。一方面,由于中央领导层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尚未进行清晰地阐述,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已深入人心,为缓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障碍,“鸟笼之说”可用温和的方式维护计划体制的良好秩序,确保通货膨胀不至冲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因改革开放而涌入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大有泛滥的态势,社会出现了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声音,为了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陈云再次强调必须用“笼子”来约束市场经济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2.以“大集中,小分散”的理念为根本原则

“鸟笼之说”论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如何正确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计划与市场二者的关系问题作为陈云统筹经济建设的核心概念,是“大集中、小分散”的主要内容,大集中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小分散则区别于高度集中、僵化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

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涌现,出现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企图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错误主张,其实质是要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陈云一贯以科学态度对待他国经济建设经验,适者吸收,悖者避之。如前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公有制,陈云在延安时期则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边区经济的公营、私营及合营经济形式,且对合作社予以减税优待。此外,陈云也十分注重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陈云看来,小计划促使资本主义企业效益不断提升,而其危机则源于未能将大计划运用于整个经济社会。“《资本论》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在三大改造之际,陈云提出“要把市场搞活,以适应人民需要”,明确“今后,计划统制计划度要改变,来一个‘大计划(指钢铁、棉纱等),‘小自由(指小工业、手工业)”。他从农村市场管理入手,通过放宽农村市场管理、改进国营与商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方式活跃城乡经济交流。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盲目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国家长远发展。他提醒人们“只有搞好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做到活而不乱”。陈云强调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发展,指出经济发展必须稳步前进,避免基础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基建投资超过国家财力物力情况的发生。他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例,明确阐述了在推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也应注重对农业的指导性计划,指出“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计划,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搞经济建设。”

纵观陈云在组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其始终强调的建设原则即灵活务实地处理“集中”与“分散”二者的微妙关系,在反复比较与大胆求证中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3.以辩证、系统发展的哲学原理为指导思想

在“鸟笼经济”提出的三十余年里,中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哲学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鸟笼经济”体现了陈云对“两点论”“重点论”“矛盾论”等哲学思想的娴熟运用。陈云虽强调计划与市场有效结合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但是他认为在不同条件下,计划和市场的重要性及作用点不同。其一,“鸟笼之说”体现了“两点论”思想,突破了将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惯势。陈云先后提出“三主体、三补充”“经济建设可能是计划与市场比重同时增加”“市场调节在国家指导下可跨省跨地区或跨洲际”的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思想先导作用。其二,以计划之“笼”限制市场之“鸟”体现了“重点论”思想。这种兼顾社会主义原则又注重统筹全局的思想,源于其对经济建设中主、次矛盾的深刻认识。在原则上,陈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有计划按比例”,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重工业优先的迫切需求、资源匮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利率调节受限的现实境况迫使计划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唯一选择。在经济建设中,陈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企业管理内部,陈云提议扩大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减少指令性指标;对国家计划周期、计划编制程序删繁就简;给予地方更大的机动财力;提出经济建设要“两条腿走路”,强调部分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部分商品则应使用钞票进行交换。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能使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市场调节所产生的盲目性,同时发挥价值规律、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活跃微观经济,使之适应社会市场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辩证看待“鸟笼经济”的历史意义

陈云“鸟笼经济”理论明确市场经济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内部所实行的一种新的体制,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它打破了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等同的传统思维,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為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鸟笼之说”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使经济私有化思潮甚嚣尘上,部分不怀好意者主张全盘私有化意图“弃笼放鸟”,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认识其思想背后的谬误性和危害性,以系统、发展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存在的。历史来看,苏联解体时实行全盘私有,结果是经济全面倒退,社会动荡。“再如资本主义国家教训,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搞经济私有化改革,结果国民经济严重衰退,贫困率由私有化前的7.7%增至30%,失业率超过20%。”现实来看,私有化导致权力寻租、损公肥私的丑恶现象大行其道,“资本逻辑”卷土重来。历史和现实表明,依循西方资本逻辑推行经济私有化是有害且行不通的。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上层建筑须符合经济基础的论断,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强大的政府宏观调控及国有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确保了大规模社会基础建设和维持国计民生发展大计得以有效推进,成就了“中国奇迹”。习近平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们应打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元对立的狭隘观念,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有利机制,为加快构建适宜我国发展阶段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制,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建设要充分运用辩证法思维,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市场作用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但绝不是一个政府不断‘退出从而市场不断替代政府的单边过程。”“鸟笼经济”理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最初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良好秩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一段辩证处理计划(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关系的历史,它坚定不移地突出“中国特色”,同时不断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并以傲人的成绩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找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动态平衡点,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计划手段等调控手段,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有效控制。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和市场优势互补的最佳方式,分清市场中性和资本逐利二者之间的区别,将资本关进国家宏观调控的“笼子”中,使其服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首先,应坚持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深化政治、文化、生态及党的建设联合互动,实现各领域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其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应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改革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正确认识“中国道路”与“华盛顿模式”的区别,坚持正确的改革思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必须辩证认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坚持政府宏观管大局、市场调节促微观,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合理认识“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之间的关系,坚持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朱佳木.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陈云文选(第1-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辑.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陈云文集(第3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陈云传(上)(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傅高义. 邓小平时代[M]. 北京:三联书店,2013.

[8] 蔡天新. 对陈云“鸟笼经济”说的再认识[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9,(5).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3-11-16(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市场调节全面深化改革计划经济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