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04-13刘迅

近代史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督教教会本土化

刘迅

本期专栏刊载两篇论文分别讨论近代宗教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主题:一个探究围绕白云观东钟西鼓的独特建筑格局演变发展而来的清代全真道教与佛教争锋的仙话语系,另一个研究近代来华基督教本色化的问题。

秦国帅博士的论文以北京全真道丛林白云观钟楼建筑格局为切入点,追溯了白云观钟鼓楼建筑演变的历史过程,用证据说明,与以往学界广为接受的认识即寺庙宫观自古以来多为东钟西鼓的常规建筑格局不同,白云观东鼓西钟的特殊建筑格局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才初步形成的,而此建筑格局的成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白云观屡受明朝皇家眷顾,因此其钟鼓楼建筑极力仿摹皇家宫殿格局;其二,也是更深层的原因,可能与佛道寺观竞争的传统有关。秦文还向我们揭示,源自明代正德时期的白云观东鼓西钟的建筑格局,或许启迪并延续了清代、近代道教俗文学以及民间宝卷话语传统中通过讲述丘处机智调换常规钟鼓位置而挫败佛僧摧毁白云观的故事,进而达到扬道抑佛及弘扬自身优越教理和神圣教史的目的。

谌畅博士的论文着眼于近代中国基督教会的本土化历史,其文首先自追述了基督教1807年入华之始由外国人掌教传教近一个世纪,由最初与中国文化冲突受到中国民众排斥和反对而开始调节与改变自身教义和掌教传教方式,展开了基督教与中国地方文化和民众协调因应的本土化进程,直到1906年以华人牧师俞国桢成立耶稣教自立会为标志,基本达成了基督教会牧教队伍和教义神学本土化、服务中国民众以及适应中国文化的本色化宗旨。但是谌畅的研究也表明,民国时期基督教本色化过程中遭遇了众多来自教会内部和外部所造成的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挑战与困难,如民族主义影响之下的全国反基督教运动、各地教会上下层级组织之间围绕钱财和权利问题的矛盾和纷争、乡村教会经济收入和信众捐奉日益减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样的种种困难,基督教会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本色化进程远非全面和完整。

猜你喜欢

基督教教会本土化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