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对照研究

2020-04-13夏金超汪勇锋许岗勤薛降宇白卫星朱良付王子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肾动脉植入术椎动脉

夏金超,汪勇锋,许岗勤,薛降宇,白卫星,朱良付,王子亮

颅内后循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率较高,占全部CI 25%~30%,而椎动脉开口狭窄是其重要病因,约占30%,发病率仅次于颈动脉开口处狭窄[1]。除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市面上尚无椎动脉开口专用支架。椎动脉开口狭窄所用支架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颅内支架、冠状动脉裸支架、肾动脉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文献报道椎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为21%~58%[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比较不同类型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椎动脉开口狭窄血管内治疗支架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73例中男47例,女26例;单侧狭窄病变60例,双侧病变13例,共86条病变血管接受治疗,分别应用肾动脉支架23枚,Apollo支架26枚,冠状动脉裸支架19枚,DES 18枚。术前狭窄远端血管直径为2.8~6.2 mm,平均(4.2±0.8)mm。患者入组标准: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②椎动脉狭窄程度>70%;③有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狭窄的椎动脉为颅内缺血责任血管;④DSA显示侧支循环代偿差。排除标准:①有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炎、外伤、压迫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②椎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直径<2.5 mm;③伴发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

1.2 术前评估和准备

术前MRI检查明确患者否存在颅内梗死灶,DSA或CTA检查明确血管斑块、钙化和狭窄长度等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等资料(表1)。术前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 3~5 d,高脂血症者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

表1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基线和临床资料

1.3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按血管内治疗常规方法,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泥鳅导丝配合下将6 F导引导管头端送至锁骨下动脉接近椎动脉开口部位;工作角度下检测病变相关数据,根据狭窄远端管径选择合适尺寸支架;0.014英寸微导丝导引下引入支架,路图和透视下调整支架位置(应完全覆盖狭窄病变,勿突出锁骨下动脉太多或覆盖不全),压力泵缓慢加压至确认支架完全张开后撤压,回撤输送装置。术中给予肝素钠抗凝治疗,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6个月。

1.4 临床疗效评定与随访

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即刻评价,根据DSA结果检测术后狭窄改善程度;②DSA/CTA复查,血管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术后随访3~9个月,复查CTA或DSA,电话长期随访。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l7.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73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共86条病变血管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术,其中单侧病变60例,双侧病变13例;植入肾动脉支架23枚,Apollo支架26枚,冠状动脉裸支架19枚,DES 18枚。支架规格不一,由狭窄病变情况决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0%有70处,>20%有16处。术前7例主要症状为眩晕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Apollo支架组1例术前狭窄>90%,狭窄远端血管管径约3.2 mm,选择直径3.5 mm Apollo支架扩张后残余狭窄<10%,术后第2日出现头晕伴视物不清症状,急查头颅CT示左侧大脑枕叶大面积CI(图1),给予积极药物治疗后7 d症状缓解,仅遗留右侧视野缺损。

图1 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围术期CI

术后平均随访(6.2±3.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7例复查CTA,26例复查DSA。肾动脉支架组失访1枚,再发狭窄4枚(17%);Apollo支架组失访2枚,再发狭窄8枚(31%),1例患者术后第2日并发大面积后循环CI;冠状动脉裸支架组无失访,再狭窄7枚(37%),1例患者支架断裂,但支架内通畅,无症状(图2);DES组失访1枚,再狭窄2枚(11%),见表2。无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症状。

3 讨论

30%后循环CI与动脉狭窄相关,椎动脉开口处是最常见狭窄部位。椎动脉开口狭窄引起轻度供血不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眩晕、TIA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斑块或血栓脱落可引起CI,导致患者偏瘫、吞咽困难、饮水困难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此类患者再发CI概率高达50%[3]。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进步,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4],有助于改善患者后循环血供,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支架覆盖还能有效预防斑块脱落,降低斑块脱落引起的脑卒中风险。本中心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后,疗效大多良好。

图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支架断裂

表2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仅Apollo支架组1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大面积CI,可能与术后斑块脱落或支架内血栓脱落相关。为预防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中应灵活应用导管导丝技术,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仔细、准确,尽可能减少在狭窄血管处各种操作,在支架能够通过情况下,无需用球囊预扩张;应选择合适支架,避免支架不贴壁;注意支架近端应完全覆盖斑块,支架稍突出于锁骨下动脉内,一定要掌握好“悬”在锁骨下动脉内长度,一般以1~2 mm为宜,支架悬在锁骨下动脉内越长,再狭窄后需要支架再植入时往往手术难度越大,甚至手术失败。

然而有研究发现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达67%[5]。国际上大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研究结果显示,43%患者在手术6个月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且多为支架内完全堵塞,症状再发[6]。影响椎动脉开口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较多,本研究为减少其风险,术中和术后均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严格评估。狭窄血管远端管径以>3 mm为宜,<3 mm则术后再狭窄率较高。②选择合适支架。由于椎动脉起始部位置特殊,支架近端游离于锁骨下动脉内,应选择可控性好、支撑力强、定位性好的支架。肾动脉支架硬度较强,在可控性和定位性方面较其它支架差,但其支撑力较其它支架强,术后可显著降低再狭窄风险。③选择合适的支架直径和长度。支架直径过大可能造成对椎动脉血管内膜损伤,直径过小可能引起支架释放后贴壁不良,或冲向远端血管,或掉在锁骨下动脉,导致手术失败。应选择大于狭窄段正常动脉管径0.5~1 mm支架为宜,长度选择则应覆盖病变两端并>2 mm。④支架释放时应逐步加压,待球囊完全充盈后迅速回撤压力泵,务必使支架保持良好贴壁性。本研究各支架组手术均实施以上措施,但DES组、肾动脉支架组、Apollo支架组、冠状动脉裸支架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分别为11%、17%、>30%、>30%。

DES最早应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有研究证实DES植入术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概率[7]。DES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也可降低术后再狭窄率。Stayman等[5]研究表明,椎动脉开口狭窄治疗后随访24个月,DES再狭窄率(11%)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再狭窄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DES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相关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再狭窄发生率为0%~22%[8-13]。DES主要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膜增生,显著降低支架内再发狭窄发生。本研究共应用DES 18枚,术后再发狭窄2枚,再狭窄率为11%,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肾动脉支架与DES效果相仿,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与DES无差别,可能与术中选择肾动脉支架直径稍大且其支撑力较强有关;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冠状动脉裸动脉支架组1例患者支架断裂,该患者系串联狭窄,总狭窄节段较长,所选支架长度为25 mm,而椎动脉起始段血管活动度较大,支架断裂可能与之相关。本研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支架断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随访时间短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无差别。DES在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上最优,肾动脉支架其次,Apollo支架和冠状动脉裸支架再狭窄率较高。但尚缺乏大宗病例远期随访结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肾动脉植入术椎动脉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