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肾脏终末期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0-04-13戴智萍

中外医疗 2020年36期
关键词:终末期灌流肌酐

戴智萍

莆田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福建莆田 351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脏终末期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肾脏衰竭,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情况严重,使得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去平衡,严重影响体内微循环[1]。 该种疾病的发生与肾小球损害及肾间质小管病变有关,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感染及酸中毒均可引发疾病[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肾脏终末期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虽得以提高, 但血液透析以清除体内小分子毒素为主, 而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体内潴留较多大分子毒素,其与蛋白质结合,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得以降低[3-4]。 如何降低患者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水平,减少并发症,是血液净化领域关注的热点。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这一方法在国外研究中已有相关报道,且报道中指出治疗效果显著, 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减少[6]。 为讨论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该次研究简单随机选择2017 年8 月—2019 年6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 例患者为样本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简单随机选取该院就诊的肾脏终末期患者,共50 例,样本经《内科学》筛选,符合终末期肾脏疾病诊断标准、 纳入的患者依从性高、 血肌酐高于707 μmol/L[7],家属与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患者预计生存时间>12 个月。排除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沟通、依从性不高、精神类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 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 例,前者单纯采用血液净化方式,后者联合血液灌流。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6;年龄43~76 岁,平均(55.14±3.23)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6 例、糖尿病肾病13 例、高血压肾病5 例、多囊肾1 例。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7;年龄45~78 岁,平均(56.67±3.14)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4 例,高血压肾病3 例、多囊肾1 例。为保证研究的公平性及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方式, 左前臂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 建立血管通道, 采用费森尤斯血透机4 008S,选择的仪器规格为F14 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盐透析液, 流量控制在500 mL/h, 血流速度控制在180~250 mL/min,4 h/次,3 次/周。

观察组采用血液净化与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将威高F14 透析器与HA230 型树脂灌流器串联在一起,使用生理盐水将管道冲洗干净,然后对接双腔,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血流量控制在180~200 mL/min,先血液灌流透析2 h,至饱和状态后取下灌流器,再实施血液净化透析,时间为2 h,血流量为220~250 mL/min,患者连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静脉血检测肌酐、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静脉血栓、脑梗死及心功能不全。

③生活质量, 采用SF-36 对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分别对患者进行个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8],单项目评分均为20 分为满分值进行计算统计,将患者全部得分合计后进行得分统计, 最后算出两组患者的平均分,进行比较。

④生存率,对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1 年生存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酐、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毒素改善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毒素改善结果比较(±s)

?

2.2 并发症率

观察组感染2 例,静脉血栓1 例,脑梗1 例,心功能不全3 例,总并发症率为28.00%(7/25);对照组感染5 例,静脉血栓3 例,脑梗2 例,心功能不全4 例,总并发症率为56.0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P<0.05)。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观察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

2.4 生存率结果

截止随访结束,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6.00%(24/25),对照组为60.00%(15/25)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1,P<0.05)。

3 讨论

肾脏终末期患者疾病形成由多种因素导致, 其中高血压、 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均是引发该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此类慢性疾病使得患者肾功能不断衰竭,近几年,随着慢性疾病在临床发生率的不断提高,肾脏终末期患者也逐渐增多[9]。 血液透析是肾脏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促进体内废物代谢,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纠正紊乱的水电解质,代替人体肾脏功能,维持生命体征。 有研究发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预后生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0]。

血液透析技术联合血液灌流可在透析技术吸附过后的血液进行二次通过灌流器进行吸附血液中有毒物质及身体代谢物净化的方式。 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方式为血液净化,但其只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因此,清除效果一般, 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大分子毒素滞留,如β2-微球蛋白,其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引发严重后遗症,血液灌流器不具备平衡酸碱及纠正电解质的功能,因此不可单独使用,需配合血液透析使用[11]。 二者联合使用过利用优势互相进行互补,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调节电解质平衡, 缓解患者营养等症状。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酐、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相近(P>0.05)。 舒洪艳[12]等研究人员针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中得出: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β2 微球蛋白水平为(18.44±2.06)ng/L、肌酐水平为(471.26±5.61)μmol/L,尿酸水平为(138.25±9.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2 微球蛋白水平为(19.12±3.43)mg/L、肌酐水 平 为(478.01±7.56)μmol/L,尿 酸 水 平 为(142.45±10.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若想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则需要清除患者体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灌流是近十几年广泛用于临床的透析技术,其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 但其无清除小分子毒素的能力,因此,必须将两种血液透析方式相结合,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清除小分子及大分子毒素,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两种血液透析相结合的方式后, 患者的肌酐、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得以显著降低。 将感染、静脉血栓、脑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有研究中表示[13],终末期生命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预后为正相关性。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显著挺好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该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感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毒素因子过滤的基础上,减少了患者血液中营养物质的丢失。 常规的血液净化会将患者血液中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吸附,导致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患者身体营养缺失, 抵抗能力下降, 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现象。 而该次研究中,通过两种方式联合,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液中营养成分丢失较少,患者抵抗能力上升,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恢复, 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故患者生存率也得到显著提高,该次研究截至随访结束,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 联合方案可降低脑梗死等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在综合因素影响下,患者生存率得到显著提升[14-15]。

综上所述,针对肾脏终末期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能降低患者肌酐、 尿酸及β2-微球蛋白,且感染、静脉血栓、脑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少,生存率高,生活质量评分得以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终末期灌流肌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