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病例40 例临床研究

2020-04-13杨静解超英阳成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普通型流行病学核酸

杨静,解超英,阳成英

2019 年12 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宣布将该病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1-4]。国家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动态显示,截至2020-02-08T8:00,全国累计确诊病例34 598 例,其中湖北省内重症病例占19.35%,湖北省外重症病例占9.80%;湖南省确诊病例772 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2.23%[5]。湖北省内约80%、湖北省外约9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均属于轻型和普通型[5]。长沙市第一医院是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2020-01-17 至今已经收治上百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占湖南省确诊病例的25%;收治病例中重症病例占10%~15%,与国家公布的数据吻合[6]。有一项研究分析了武汉市某定点医院41 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一部分患者(13/41)需进入呼吸危重ICU 治疗,并具有一定的病死率(6/41)[7]。长沙市第一医院至今未发现死亡病例,也未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例,现今已经有多例患者治愈出院。本研究对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隔离病房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病例40 例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在其防控和诊治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8]中的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 d 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 d 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③有聚集性发病;④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2)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3]: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即诊断为疑似病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以下两条可确诊:(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2 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 确诊患者入院时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8]进行临床分型:(1)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检查未见肺炎表现;(2)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3)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 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手指血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 Hg (1 mm Hg=0.133 kPa);(4)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行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而需ICU 监护治疗。

1.3 研究对象 2020-01-17 至2020-02-07 在长沙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4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

1.4 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40 例患者年龄为1~77 岁,中位年龄为45 岁;男23 例(57.5%),女性17 例(42.5%);有基础疾病患者10 例(25%),其中高血压6 例、糖尿病5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 例。

2.2 流行病学史 本组40 例患者中有家族聚集史者8 例(20.0%);疫情时期路过武汉及周边地区5 例(12.5%);居住在武汉地区来长沙探亲患者4 例(10.0%);无流行病学史3 例(7.5%)。

2.3 发病情况 本组40 例患者中有2 例特殊发病:(1)患者1 感头晕,乏力2 周就诊于A 医院,未做CT 检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给予“连花清瘟胶囊”口服,自行回家,5 d 后因症状无缓解,到B 医院就诊,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 检查提示:一侧肺部少许渗出灶。在B 医院行3 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阴性,最后一次阳性收入长沙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2)患者2 发热半月就诊,体温最高39 ℃,行肺部CT 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提示病毒性肺炎?多次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7 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收入隔离病房治疗。其他患者自出现症状至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确诊时间为2~4 d。

2.4 临床表现 本组40 例患者中发热32 例(80.0%),咳嗽、咳痰20 例(50.0%),乏力、肌肉酸痛12 例(30.0%),头痛6 例(15.0%),腹泻3 例(7.5%)。主要体征包括肺部听诊呼吸音粗36例(90.0%),肺部闻及干湿性啰音20例(50.0%)。

2.5 实验室检查 本组40 例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 者9 例(22.5%)、(4~10)×109/L 者27 例(67.5%)、>10×109/L 者4 例(10.0%);淋巴细胞计数<1×109/L 者37例(92.5%)、≥1×109/L 者3 例(7.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早期高敏C 反应蛋白升高37 例(92.5%),降钙素原在参考范围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高32 例(8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6 例(90.0%),绝大部分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无明显异常。

2.6 影像学检查资料 本组40 例患者肺部CT 检查示单侧肺部病变25 例(62.5%),双侧肺部病变15 例(37.5%),CT 表现为节段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共存30 例(75.0%);普通型病例进展过程中肺部CT 病变由单侧发展为双侧者6 例(15.0%),病变仅局限在一个肺叶者4 例(10.0%)。

2.7 治疗情况 本组40 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支持治疗+营养治疗+中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腹泻)等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在疾病进展时给予甲泼尼+龙血必净治疗3~5 d。40 例患者中最短入院治疗5 d 就出院者有3 例(7.5%)。图1 为患者A(女性,55 岁,发热2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入院第1天肺部CT 表现,图2 为患者A 入院治疗第3 天的肺部CT 表现,显示治疗后肺部病变范围缩小。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 属的冠状病毒,常为多形性,直径为50~200 nm。S 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其编码基因可用于病毒分型。N 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可作为诊断抗原[9-10]。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等野生动物[1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明确的人传人现象[12]。本研究结合4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病例,对其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3.1 一般资料 本组40 例患者年龄为1~77 岁,其中男性居多(占57.5%),提示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人群普遍易感[3],但以中老年患者较多。

3.2 流行病学史 本研究发现,20%的患者为家族聚集性发病,说明在对于疾病的认识、宣传教育上需要加强,应进一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短信等加强宣传力度,使每个人掌握防控知识,管理上更加细致、精准。建议以区、片为点分层网格化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没有流行病学史,说明病毒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需要不断积累病例,加强认识。

图1 患者A 入院第1 天肺部CT 表现Figure 1 Lung CT imaging of patient A on the first day of admission

图2 患者A 入院第3 天肺部CT 表现 Figure 2 Lung CT imaging of patient A on the third day of admission

3.3 发病情况 本组4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绝大多数因发热、乏力、咳嗽等就诊,医院发热门诊询问流行病学史,查血常规,CT 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收入隔离病房。本研究中2 例特殊患者,多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持续5~7 d 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这2 例患者发病早期肺部CT 均提示存在病变,符合临床确诊病例[8],提示目前的诊断标准有个体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出临床确诊病例有其必要性。在工作中对于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的患者,除了需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外,一定要重视结合肺部CT 检查结果。虽然病毒性肺炎的放射学表现一般被认为是非特异性的,很难与其他感染相鉴别[13],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仍具有特异性肺部CT 表现,如早期为多发片状磨玻璃状阴影,其内纹理可呈网格状改变[14-15]。本研究病例CT 表现改变符合上述情况,也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不一定能及时诊断,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确诊。

3.4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本研究40 例患者绝大多数发病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为主,但不应该忽视一些少见症状,如腹泻、头痛、头晕、鼻塞、咽喉疼痛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白细胞计数多正常(67.5%)或减少(22.5%),淋巴细胞减少(92.5%),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表现[8]。患者发病早期92.5%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80.0%LDH 升高,9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提示在临床上疑似患者可以早期检测高敏C 反应蛋白、LDH 及红细胞沉降率。

3.5 影像学检查 本研究40 例患者肺部CT 检查均发现病变,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共存,以单侧肺部改变居多,在疾病进展时肺部CT 病变可由单侧进展为双侧,疾病控制好转时,肺部CT 病变同步吸收,提示肺部CT 检查有利于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3.6 治疗 在治疗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注意营养支持疗法,保护患者胃肠道正常功能,同时应用中药。有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明显升高,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15]。长沙市第一医院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普通型患者中,当病情进展时短期使用甲泼尼龙避免了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形成“风暴”对人体产生损伤,从而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仅分析了4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有一定局限性,尚待后续增加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贡献:杨静为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负责收集临床资料、撰写论文;解超英负责收集部分临床资料,对文章监督管理;阳成英负责文献检索。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普通型流行病学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