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20-04-12王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价值观念宣传教育

王琛

[摘           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现当代的大学生也正面临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缺失所带来的困惑和不知所措。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尤为重要。习近平總书记提出的“以文化人”的理念,能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和发挥大学本身文化以及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践行“以文化人”的理念和实践,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

[关    键   词]  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218-02

一、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充满了期待,多次考察中国大学并表达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他在2018年5月12日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提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大学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和知识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当代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缺失所带来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尚未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就直接面对充分发展的消费市场,超前消费的欲望同大学生经济水平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大学生或消费观念错位,或无所适从;而现实生活中难以有效排解压力,难以有效处理社会交际关系,正确解决和自身、他人以及环境产生的各种矛盾又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开放性和高速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是社会的开放性越来越强,伴随着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各种西方不同经济政治环境中的价值观念接踵而至,大学生刚进入学校时尚未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容易受到这些外来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产生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价值观念的错乱。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滞后性的矛盾。这种滞后性是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和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立竿见影的教育,是需要静下心来徐徐图之的教育。而社会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又不会因此放下速度,来等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完成。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学生,在整个世界范围,都同样出现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哲学和社会科学对世界解释的理论建构速度。正确的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盲目高速度地发展经济和科技而不认真审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哲学解释与意义,这是非常危险的,如同高速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驾驶员闭目而行,盲目而充满了未知和风险。

正因为如此,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内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秀玲就认为,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具有文化选择功能。它能够进行肯定性选择——面对社会意识日趋多元的现状,宣传教育工作旨在传导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共识,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巩固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舆论阵地。同时它能够进行否定性选择——对与主流价值观相异的文化因子的排斥、抵制,清除劣性文化的侵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宣传教育具有文化渗透与传承功能。社会上先进文化的传承、文化理念的形成、政治信仰的确立、文化素养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形成、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等都离不开宣传教育。

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以文化人”

既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可以并且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以文化人”的强调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对“以文化人”的深刻认识。“以文化人”本身意蕴丰富、富含哲理,体现的是“文”与“人”的辩证关系。

首先,“文”是“以文化人”的前提和基础。《周易》中提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于“文”的含义,张岱年先生指出,其中的“人文”,主要是“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这里,张先生的意思很明确,人文就是指人在社会中所建立、接受和遵从的社会关系。而这些都是人在社会中不断互动和实践的结果。因此,任何文化的产品都是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结果,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正是因为文化的人化本质,所以它除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外,还具有教化的功能。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作为人化的产物的文化反作用于人,就产生了化人的作用。“文化的化人功能表现了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文化人活动能够展开的基础。因此,文化本质上是人化,并具有化人的功能,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同时,“以文化人”的人也并非被“文化”的单纯客体,而是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的双重身份。文化本身是人化,人是文化的实践主体,也是文化的作用对象。这就决定了“以文化人”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单方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已有的确定的文化来不断潜移默化地对人进行感染、熏陶和教化,而接受了这种教化的人反过来会通过实践来增强这种文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增强循环,也体现出文化与化人的辩证统一。正确地实践“以文化人”,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三、高校“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

高校因为其作为教育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高校实行“以文化人”的主要途径是教育,而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意蕴。北京师范大学谭传宝教授曾以德育活动的作用形式为标准,将德育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这三种形态。谭教授的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它为我们探究“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指明了方向。“以文化人”关键在“文”,要充分利用大学周围的一切优秀文化来教化大学生。

首先,“以文化人”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化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重新确定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今中国与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大学用以化人之“文”的核心灵魂。因而在高校中作为直接德育的思政公共课,就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阐释和说明。同时,作为一套完整的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堂,而应该落实在大学的所有角落,落实在大学所有师生的行动上。

其次,“以文化人”要求充分发掘和发挥大学本身的文化来教化学生。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大学环境极其本身的文化对教化和感染学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参与的专业课程教育本就是间接德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高校充分重视培养专业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科研精神和专业态度,并将这种科研文化在对大学生的专业教学中传递下去。另一方面,作为第三类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大学本身的校训、校徽、校园环境以及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等载体所蕴含的大学精神同样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当然,大学的学生活动同样是大学校园和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抓好学校社团活动和社团建设工作,社团活动丰富和品高质,让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扩充自己的眼界和实践能力,增强对世界的感受性,这也是发掘大学本身文化的重要途径。

最后,“以文化人”要求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的历史长久而不间断,这些历史所造就的文化已经充分渗入各种文化产品和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的凝聚力,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因此,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以文化人”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往往通过文化产品和符号体现出来,因此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点在挖掘和展示这些文化产品和符号。比如,在大学校园开展百家传统经典文献的阅读课程,让传统的经典重新焕发光彩和展示其魅力。传统的节气、节日同样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节气体现着古人对自然和时间的认识,而节日则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和幸福生活的期盼,体现的是传统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再如,“孝悌”的观念、“和谐”“信”的观念、“无为”的观念与“兼爱”的观念等,许多观念体现在经典著作中,而展现在我们日常的行为方式中。这些观念有些已经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成为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行为指南和价值导向。

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党和国家寄予教育和高校以重要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大学生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在以文化人理念的实践中,一定能够成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践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

参考文献:

[1]孙秀玲.论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00-103.

[2]习近平.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3]佚名.周易[M].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张润枝,李天慧.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7(3):12-1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价值观念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