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04-12刘冬梅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刘冬梅

【摘 要】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毕竟只有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才能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向,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学学习阶段,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其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本文对此进行具体阐述。

1   小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根据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来看,多数小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薄弱会直接影响其解题思路,导致其难以听懂教师的讲授。此外,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正确、专业的引导,在发现自身数学学习方面的不足后,往往不愿主动提出相关问题,最终延误了最佳教育时机。

1.1  提问层面

首先,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提问权利。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工作,解答学生的问题是教師的职责,学生可以理所当然地向教师提问。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向教师提问等于给教师找麻烦。可见,学生在提问层面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权利[1]。其次,学生缺乏提问的机会。当前,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选择开设各种娱乐教学环节,导致教学时间被大大压缩,使得学生难以找到提问的机会。不少教师都表示提问环节很重要,但仍旧不愿实际执行。再次,学生缺乏有效提问的方式。学生在提问前没有理清思路,问题过于片面,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反馈。最后,学生自身存在的害羞心理。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耻笑,尤其是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中。

1.2  解决问题层面

首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不少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会出现分心的情况,再加上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其很难理解数学问题[2]。在此不理解题的基础上,更难提出相关问题。其次,学生习惯于惯用模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模型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然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对模型极为了解。但很多学生都是没有充分了解模型,导致其运用模型的能力不强。最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急躁的情绪,对一些看似复杂实则不难的问题存在着知难而退的心理障碍,学习效率有所降低。

2   提高小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1  为学生营造出“提问有益”的课堂教学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也是如此。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促使其更加乐于提问[3]。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乘法相关知识时,对于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数最终得出的结果小于这个数,有的学生非常疑惑,乘以一个数之后,怎么数还会变小呢?当第一个学生提出此问题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并为其解释:1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乘法计算中,一个数乘以1的结果不变;当一个数乘以一个比1大的数,结果将会变大;若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就会变小。在得到正确的知识之后,学生会更乐于思考并提问。这样有助于营造出“提问有益”的课堂教学环境。

2.2  指导学生善于提问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提问并不是指漫无目地向教师询问,而是针对具体学习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提高提问的能

力[4]。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升和毫升”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小明和小华家的茶壶分别可以装5、6杯水,请问谁家的茶壶体积更大一些?”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小华家茶壶的体积更大”。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再仔细想想,这样学生会察觉出不对之处,由于小明家和小华家水杯的大小不一,所以不能就此下结论,应当先对比两个杯子的体积。通过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考虑到多方面的内容。再次提问时,学生也可以理清思路,提出合理的问题。

2.3  走进学生心理,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导致学生心理有些放不开,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甚至怕和教师交流。因此,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白”,用和蔼的态度和学生交流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学生心理,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提出问题。

2.4  创设情境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学情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激发探索事物的愿望,在愉快的环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班级中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占班级学生的百分比。这样,在有所了解之后,学生才能够有效掌握提问的方式,快速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要解决小学生思维特点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问题,就要大力推进使用直观性教学。除利用学校现有教具、学具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生动、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芝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8(11).

[2]韩梅.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9(15).

[3]张萍.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人文之友,2018(42).

[4]徐育仁.小学数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9(31).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