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4-12刘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改进策略

【摘 要】从物理学科的整體知识结构来看,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就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对物理事实的高度抽象概括。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程度对学生学习认知物理知识及构建物理知识体系而言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念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当前,我国深入发展的教育改革事业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纵观中学阶段的物理概念教学,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整体物理学习效果较差。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改进措施。

1   中学物理概念类别分析

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对同一类的物理现象及事实具备的共同特征及属性的高度抽象化概括。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物理概念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具体概念。这一概念就是对物理现象的抽象概括,需要有大量的物理现象、事实、实验作为基础,力、速度等概念都属于此列。第二,抽象性概念。这一概念就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理论的高度抽象概括,能、质点等都属于此列[1]。这一类型概念的建立,在认识上需要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但理性认识的发展需要以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为基础。第三,特殊性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会涉及太多,是将经过科学推理出来的高度抽象思维作为依据,抽象概括出来的具体概念,时间、空间等属于此列。想要建立这种概念,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问题所在

2.1  教学重视概念灌输

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过分“填鸭式灌输”物理知识的现象,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体验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的物理教学理念。在新课改工作逐步深入的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师已经开始在全新的物理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但依旧有部分教师将物理概念简单等同为物理量定义,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直接将物理定义告知学生,并针对其中的字眼反复咬文嚼字,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被完全压制,概念理解表面化,并且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2.2  物理概念的应用过于机械化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是学以致用。学习物理概念的学习来说,学生只有在亲身应用物理时,才能发现自己在概念理解上的误区,在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之后,才可以深层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及学生都认为学习物理需要大量的练习题作为基础。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物理概念时将绝大部分的精力应用在所谓题海战术上,使练习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概念的形成及引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时间分配,导致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应用仅限于习题及考试。

2.3  注重机械记忆物理概念

中学阶段涉及的诸多物理概念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在全面掌握物理概念联系的基础上,才能深层次理解物理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并且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行从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概念的能力,导致在概念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概念体系的建立,使得整体的概念教学效果较差。

3   优化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具体措施

3.3  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物理教师需要从建构理论出发,以学生的个人经验为基础重构物理知识体系。之前的概念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十分不利。只有在全面发掘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建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从自身的已有认知及生活经验出发深入理解物理概念[2]。在教学压强这一概念时,其实学生已经接触到不少与之相关的生活场境,如背书包、钉钉子等。由此出发,教师在正式讲解压强这一概念之前,可以使用诸如为何较宽的书包带相较于较窄的书包带舒服一些以及钉钉子及钉木桩哪种使用的力更小等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借助这些问题的解答自然而然地引出压强这一概念。如此一来,有实际生活场景作为辅助,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3.2  结合物理实验理解、应用物理概念

物理知识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应用型知识,单纯依靠习题会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对此,在概念教学环节,可以适当引入实验。物理实验的引入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借助实验将抽象、隐性的物理性质转变为可直观观察的物理现象,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3]。如在教学电阻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在其中设置一个金属丝,并将不同类型的金属导体接入电路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数值及灯泡亮度。这样既能使学生形成电阻的概念,又能在节约时间的同时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3.3  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

死记硬背物理概念,不利于理解及应用概念,并且也阻碍了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此,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厘清概念联系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体系。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结构及框架图[4]。由此出发,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画出物理概念图。然后在全面指出学生概念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讲解概念,帮助其完善概念图,从而使其深入掌握各类物理概念,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概念体系。

总之,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物理概念,才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重视概念灌输、机械应用及死记硬背的问题,教师需要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及概念联系教学,深化概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立斌.基于认知冲突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讨[J].物理之友,2020(3).

[2]罗东保.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徐倩文.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9.

[4]夏寿庆.中学物理概念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刘熙(1969~),男,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中学一级物理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改进策略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