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

2020-04-12刘玲娟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民办高校新媒体

刘玲娟

摘   要: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深刻变革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思维模式,伴随形成的网络文化空间阵地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意义不可小觑,一方面需要重塑思政育人模式,另一方面传统育人模式面临变革的挑战。新媒体融合思政教育成为当下研究焦点之一,如何应对挑战并且合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过革新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强网络育人效果是客观与现实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特性,探讨民办高校辅导员借力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分析开展网络育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   民办高校   思政政治教育   网络育人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与传统纸质媒介(如报纸杂志)相对而言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成為现代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沟通成本变得更低,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20岁—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高达26%。新媒体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民办高校学生网络参与度高,但对网络参与群体的庞杂性和使用环境的复杂性,辨别能力不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的运用,深刻影响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利用新媒体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与辅导员平等对话,变单一育人渠道为多元渠道,结合新媒体探索思政育人新方式不失为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利用新媒体这一“网络”育人武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延伸的各种媒体形式。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范围和渠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托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育人方式在时间、空间上存在较强的局限性。长期以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大学生身份的转变要求学生加强自学能力培养。面对追求个性价值多元化的“0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成效上收效甚微。因此,强化网络思政育人能力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思政工作创新的体现。

新媒体的开放性为学生获得表达空间提供了宽松的平台,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辅导员、专任老师,诉求得到有效处理。目前处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普遍任务重、事务杂,存在重事务性工作、轻思政育人现象,架构网络新媒体渠道,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与服务等职能,减少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作为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互动最直接,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辅导员肩负引导、管理、服务学生的多重职责,根据网络媒体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长远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做好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新要求。2014年,教育部颁布《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办法,提出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辅导员能力建设过程之中。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表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职责之一,提倡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抓好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座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祖国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培养目标作出系列判断。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因此,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强化问题意识,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努力将原本让学生感觉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打造成生动新颖的“金课”,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全面增强育人效果。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举措

近年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阵地打破了封闭的信息传播空间。与学校官网、新闻网、大学生广播等传统的高校宣传形式相比,学界对新媒体特点和应用方式研究力度明显不大,高校在新媒体开发管理上经验不足、力度不够、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以往对于贴吧这种传统媒介的强制性管理策略俨然已无法应对当下开放的网络传播环境。因此,高校在应对网络新媒体的策略上应进行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因势利导,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搭建新媒体育人平台,熟练掌握平台技能。

当前,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从各高校招聘要求来看,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得以提高。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辅导员对于新媒体工具的使用还不娴熟,与活跃于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日益产生代沟,辅导员倘若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带来挑战。民办高校辅导员人均所带学生数量通常在200人以上,个人常疲于应付琐碎的日常事务,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准备明显不足,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出现职业“内卷化”和“本领恐慌”现象。辅导员应主动出击学习新媒体知识,攻克技术性难关,搭建新媒体平台,运用QQ、微信、微博、易班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处理日常事务性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辅导员可以摆脱时间和时空的限制,脱身于繁杂的行政事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利用“私人订制”式的育人模式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占领网络主阵地,打造爱国主义网络课堂。

民办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官方公众号的方式,定时推送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宗旨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增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向更广、更深处延展。首先,民办高校辅导员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做好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学会通过新生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思想政治理论,变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其次,建立网络运营团队,通过竞选优秀骨干的方式组建公众号日常管理团队,团队负责公众号的日常维护、信息筛选与推送,骨干团队要引领新媒体平台学习,占领新媒体课堂舆论中心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后,要制定相关学习与奖励制度,制定学生学习积分制,通过公众号学习与知识竞答,定期进行积分评比,根据奖励制度,给予相应奖励,以勵促学,使学生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三)制定新媒体平台制度,管理与激励相辅相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出现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引导,需要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持续运营的动力。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零碎且冗杂,如何引导辅导员从工作中抽身使用新媒体平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应从制度着手,制定考核与激励机制,将新媒体平台与辅导员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发文量、阅读量、评论量等量的统计进行考核,对于工作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不合格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其次,建立新媒体运营管理机制,只有规范新媒体运营,才能保证新媒体“网络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方向,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抓好舆情管控,掌握网络话语权。

新媒体传播内容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网络知识内容的生产质量并不与传播速度的上升成正比。“百度贴吧”“BBS论坛”成为学生话语表达的重要渠道,一些低俗内容与言论的传播给校园秩序维护带来挑战。互联网时代,“共享+”的理念为辅导员创新思政工作模式开辟了新的思路。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性,转变工作思路,注重内容生产。工作过程中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密切关注舆情动态的变化,做好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解读和正面引导工作,避免以讹传讹引发的“群体效应”。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大表征,与思政教育融合之间的张力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网络的便利性,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充分的表达空间。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夯实固牢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大学生不出宿舍即可了解天下事,同时碎片化的内容生产方式缺少逻辑性的表达,一句不起眼的话或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可能随时通过网络无限放大。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后现代语境下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空间因势利导,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失语”状态。辅导员应做到言之即真、言之即准;学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提高网络应变能力,在舆论发酵萌芽初期,掌握主动权,积极回应,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网络平台。

与传统的思政教育不同,新媒体视角下的思政模式同时为辅导个人能力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育人给民办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有效资源利用,实现四证工作的多元性,育人效果变得更加有效直接。辅导员岗位具有“双肩挑”的意义,一方面辅导员要履行党口行政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要身兼专任教师的思政育人工作。由于行政资源调配的不平衡性与教学资源的倾向性,在学校生态位竞争中辅导员常陷入尴尬的教学、科研的边缘群体。新媒体时代,学生对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模式认同度降低,部分大学生表示信任网络、依赖网络,弱化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影响力,第二网络课堂的开展成为必要。民办高校辅导员应结合新媒体育人的特点,深入挖掘“新媒体+”思政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元的网络育人课堂活动,总结提炼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升华,强化新生态育人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挑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丰富和完善工作方法,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刘行芳,主编.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3]张建波.论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J].教育与职业,2015(34).

[4]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5]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孙艺格,曲建武,辅导员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专项项目《广西民办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机制研究》(课题立项号:LJGD 202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民办高校新媒体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