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散而神不散

2020-04-12许倩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许倩

【摘 要】本文以《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复习教学为例。这一节为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开篇,以“密度”为核心知识点,涵盖了物理概念、计算、测量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经历了八年级上学期对物理知识较感性和直观的接触之后,通过这一节的复习,能提升用物理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操作;教学反思;结论论证

就初三第一轮复习来说,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复习本章内容时是有基础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探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但《物质的物理属性》这章的内容是在一年前学习的,学生可能会遗忘其中的知识点,而且学生对知识点和实验的归纳和提炼能力比较欠缺,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同时结合重难点和中考考点对整章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

1   实验背景与现状

这一节以“密度”为核心知识点,而“密度的测量”是实验复习的重点。其中,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两项测量性实验。复习这两项实验时,需要回顾天平和量筒等常规测量器材的使用,明确实验步骤,纠正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1]。在复习这两个实验时,如何不局限于本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出测量性实验的注意事项,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笔者在教学设计上的最大困惑。

2   器材选择与操作

在前期的思考过程中,笔者查看了课标中本章的教学要求,同时翻看了近三年的物理中考题,对涉及测量密度的题目进行了归纳,发现其以填空题的密度计算和实验题的密度测量为主,另外与密度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也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2]。基于对考点的研究,笔者完成了教学方案设计,在实验环节安排了三个活动。

(1)活动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螺丝和泡沫塑料的密度。

(2)活动2: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进行展示和评价。

(3)活动3:巧测液体密度。

[教学反思]这套看似面面俱到的复习方案,总体教学目标是正确的,经过第一次试讲,学生完成起来也比较顺利。但正是因为“顺”,学生的感受不强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学生对于测固体密度的方法已经很熟悉了。活动1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却没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活动3巧测液体密度的拓展活动中,笔者有意减少了一些测量器材的使用,本意是想让学生利用等效替代法,打破本章知识框架的约束,结合力学知识来巧测液体密度。虽然学生按照笔者设定的“路线”一步步地达成了预设目标,但这些目标是否真的是学生之前没完成的,是否真的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使笔者陷入沉思。

第一次试讲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做出了以下修改:首先基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为了能将知识点和几个实验自然联系起来,笔者利用“汽车”做抓手,让学生研究汽车各零部件材料的物理属性,融合两个重要的测量性实验,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把整节课的复习目标串连起来。以下是第二套教学方案的主体思路。

(1)问题一:汽车中的以下固体材料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2)问题二: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活动4:测量汽车缓冲泡沫的密度。如图1。)

(3)问题三:汽车中还用到了哪些液体,它们又具备哪些特点?

(知识回顾:水的相关参数)

(活动5:测量汽车防冻液的密度。如图2。)

(4)问题四:利用手边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几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5)问题五:设计测量性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的复习课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用什么器材、怎么测量、怎么计算,而应该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学生对于熟悉但又没有研究过的汽车材料充满了好奇。将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的测固体密度的实验简化为例题,以汽车的防撞泡沫为研究对象,复习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缩短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测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要求学生简述实验过程并完善实验表格,将测量泡沫密度的实验过程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复习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又使学生对材料的物理属性有了直观体验。教学中,笔者借助天平用两个汽车轮毂螺丝就能将一整个汽车防撞泡沫抬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5:测量汽车防冻液的密度,将之前“三选一”的实验设计环节改为更自主的形式。设计方法自选,实验器材不限,真正打破章節的限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一教学环节预留的时间要充分,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准备尽量多的实验器材。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要用到没有预先准备的器材,也可以当场说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这一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启发学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   证据分析与结论

本节课的实验均为测量性实验。活动1的器材是明确的,收集实验数据的过程主要锻炼的是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测量的准确性这两个方面。当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泡沫的密度只有0.028g/cm3时,他们相当惊讶。此时笔者再结合这种材料的其他物理属性,联系实际,介绍这种EPP泡沫材料具有超强缓冲吸能性、抗压性,告诉学生其能减小碰撞带来的危害,有利于保护车内人的安全[3]。

活动5是开放性测量实验,实验原理和器材并不固定,所以实验设计阶段的学生讨论环节与操作过程中的交流与评价环节尤为重要。笔者先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设计方案,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数据,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评价进行实验反思,找出实验过程的错误、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生展示设计方案的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整节课最考验教师教学素养的时候。事实证明,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学生就会创造出一整片天地。学生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有的以密度的定义为测量原理进行常规的密度测量,有的用到了漂浮时二力平衡的知识,有的还用到了杠杆平衡条件。

虽然实验原理和方案不限,器材自选。但是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保这种开放性的课堂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在学生展示不同实验方案时,要让不同的实验小组对以上操作过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对测量时的误差进行分析。最后对所有实验的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出两类原理,第一,利用密度定义式;第二,利用力学原理。

4   思维凸显与评价

本节复习课以汽车为载体,以问题串的形式串联,以学生活动复习实验。其中问题五“设计测量性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整个学生活动的小结,也是对所有测量性实验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两次实验设计,归纳出测量性实验的几点重要注意事项:第一,测量原理的正确性;第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第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是初三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也是凸显物理思维的关键。学生在不断尝试、改进、再思考的过程中明确实验原理,熟练实验操作,锻炼思维能力,达成复习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让“小鸡自己回家”。

5   实验总结与反思

笔者通过?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学习并得出以下两点体会。

(1)对于初三复习课,尤其是重点实验的复习课,教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归纳、多创造。本节课中活动5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不只适用于测量性实验,对观察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实验也有应用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不断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学习的过程,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很高,因为教师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教学方法比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更多。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通過深挖教材,抓住课堂中宝贵的师生互动机会,做到对每节课都有准备、有内容、有思考,那么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都会从课堂中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1]李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物理复习教学[J].物理教师,2020(1).

[2]郭发有.可视化教学理论在物理复习课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22).

[3]颜志超.基于翻转教学在中考物理复习课中的实施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9(5).

猜你喜欢

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怎能让“瑰宝”毁在我们手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实验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化学创新教学
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手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