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

2020-04-12刘继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青春期目标

【摘 要】青春期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自我成熟的重要一步。因而,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成为许多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是正常的磁场反应,应引导青春期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鼓励青春期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关键词】青春期;异性交往;交友观;目标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0—20岁是青春期具体的年龄段,我国一般指11—17岁。男孩进入青春期较女孩晚1—2年[1]。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的突飞猛进,心理上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心理特征,常常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于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愿意接近异性甚至产生朦胧的依恋等。对此,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十分重要。

1   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是正常的磁场反应

从心理学上讲,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除第一性征(生殖系统及其生理现象)、第二性征(男女有别的青春体貌)的发育外,还有“第三性征”的显示,即人们所说的“情窦初开”。这是因为身体内性激素的作用,使女孩男孩形成阴阳两个不同的磁场,相互吸引,表现为对异性感兴趣,认为异性充满神秘感,对异性充满好奇心。因而,这一时期的孩子愿意亲近异性,这正是两性之间的磁场反应的正常结果。

在异性相互作用的磁场里面,他们可以平衡阴阳、滋养心性、放松神经、减轻压力,可以获得某种“情愫”“性愫”的滋养,但与爱情不甚有关。只是彼此有共同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因而,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与异性的接触交往中,他们会感到舒爽、兴奋。因而,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表现出对某个异性特别关注和走得特别近,大可不必紧张。交朋友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交异性朋友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千万不可轻易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

2   引导青春期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青春期孩子对异性话题敏感,异性交往常常会成为同龄朋友“八卦”的重要话题,这样难免会徒增不少青春期孩子的烦恼。因而,这一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青春期的友情是弥足珍贵的。友情是开放式的,不必专一和占有,因而无须承诺太多,更无须天长地久的誓言。应鼓励孩子从众多同龄朋友身上获得滋养,让孩子的兴趣更加广泛,心理更加坦荡,思想更加丰富,行为举止更加安全健康。要让孩子在与异性交往中,时时保持头脑冷静,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珍惜纯洁的友情;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握分寸,既不过于疏远,也不过于亲昵,尽量避免与某一异性频繁独处。对于某些异性的刻意示好和过于亲近,则需要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免深陷其中,作茧自缚。大自然中,花开花落总是发生在它应有的季节,早开的花最终只会结出苦涩的果。这是应该让孩子明白的道理。

爱情从友情开始是最自然不过的,友情到爱情之间没有红绿灯。爱情跟友情最大的不同:爱情是排他的,是专一的。情窦初开的中学生,应该对爱情有清晰的认识。爱情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力量,愛情不会让你不负责任,不会让你堕落。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把自己变得更完美、更优秀,让我值得你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变得更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样定义的爱,不过是满足生理的需要,绝对不是爱情。

3   鼓励青春期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最富有朝气的阶段。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势必会消耗掉孩子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给其身心发展带来永久性的伤害。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希望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能够受到异性的青睐,以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关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应该属于对“爱/归属”和“尊重”的需求。家长或老师应借此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目标,以强大的进取精神、豁达的胸怀和优良的品性增强自己的魅力,在异性面前呈现最完美的自己。

同伴之间的影响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有些孩子看见自己的好友都拥有男(女)朋友了,于是也想在同学当中寻找一个异性朋友,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也是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在作祟。利用班杜拉的模仿理论,让青春期孩子接触或了解一些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是激励孩子树立远大目标的重要途径。所谓观察学习或者模仿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模仿,做出某些新的行为,或使已有的行为得到改正。这些榜样可以是孩子身边的同伴,也可以是一些公众人物或新闻事件中的一些优秀人物。以他们的故事来引导、激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往往使孩子愿意信服。

综上所述,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家长和老师应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充分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适当地加以引导,切不可盲目武断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学生青春期恋爱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刘继华(1978~),女,四川眉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青春期目标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将梦想变成目标,改变你的一生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