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研究

2020-04-12杨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理论知识储备与教学模式等对提高学生专業外语课程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应依托“互联网+”课程教学、信息化传达手段,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要求,构建起大学外语教师课程学习的共同体,开展教师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与能力等的网络化教育培养,促进其专业教学技能、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以满足大学外语课程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15-02

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等的培养,成为外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大学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是对教师本身外语储备、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完善。通过集聚优质网络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共同学习交流,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一、大学外语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由不同高校外语教师基于分享、合作的需求,自发形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外语资源共享、外语知识学习互动交流、团队合作,促进每个共同体成员专业知识储备的增加、教学技能的提升。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通常会借助于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组建跨校外语学习联盟。由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人员负责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课程的组织,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课外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的讲授。在开展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在线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通过网络见面,利用课堂录像、PPT课件等进行学习,参与到共同体教师的互动交流中,讨论课程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与合作的能力[1]。

二、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重要

意义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师专业要求、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外语教师共同体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组织,是在现有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础上,所建构的用于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水平的学习共同体,根本目的在于对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流程作出规范[2]。利用慕课(MOOC)、微课等网络教育资源,引导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内容学习、教学目标规划,形成外语课程的多元教学层次,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组织能力,促进外语课堂教学、项目研究活动的科学规范化开展。

(二)培养外语教师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素养

高校对不同专业外语教师,开展“学习共同体”培训与指导教育,包括外语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等,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变外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自身作为整个课堂中心的观念。在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不同教师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自我反省,能够调整以往“灌输讲授式”的外语教学方式,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对外语教学知识体系、每节课/每单元学习内容作出完善与修改,重构起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对话交流的心理,避免外语课程教学形式化、程式化问题的出现。

(三)推动大学外语教学内容、教育模式革新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通过对多种外语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调动和激发教师外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将教材中内化的知识逐渐外化,加快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学生多样化的课程学习需求提供服务。依托多种网络在线专业学习、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以及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技术,对教师进行多元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启发教育,能够加深其对在线课程情境、教育模式的认知和理解,拓宽教师课外知识储备、教学视野,进而推动大学外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发展。

三、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现状

现阶段,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往往围绕外语校本专业课程、校内专题项目等,借助于网络虚拟化教学模式[3]。高校在教师个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培育中,大多以校本课程教学的设计组织为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对教师进行备课、说课、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等的教育。如通过专业合作教育、领航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外语课程教学氛围。还有一部分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则是以校内专题项目为培训目标,利用多种网络教育交互平台,由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人员,每年对教师进行线上教育培训。这一教育模式覆盖面广、涉及人数较多,能够为外语教师提供教学管理知识、教学技能学习、互动交流的平台,得到的外语专业技能教育效果也较好。

四、我国大学外语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外语教师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态度,决定着学生学习外语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外语专业课堂教学的结果。但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专业能力、教学视野的限制,仍旧秉持着“灌输讲授式”教学理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从外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来看,一般教师更加关注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对多数学生开展基础专业理论的教学,这使得外语课程教学的形式化问题严重,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协同进步与发展。

(二)外语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教学能力薄弱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外语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的更新速度较快,但外语教师自身学历、专业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等并未伴随着外语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要求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一方面,其在课余时间面临的生活事务、研究项目很多,难以腾出时间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学习、教学知识更新;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没有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教师所接触到的课外教育知识、教育模式较少,这也使得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速度缓慢。

五、互联网视域下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徑

(一)树立外语教师混合式教学、学生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应以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技能的学习为主要发展方向。可通过一系列外语课内教材知识、课外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新时代外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出要求,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较为客观贴切的专业技能学习规划,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反思与评价。

此外,在“互联网+”网络教育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讲授式”教学理念,通过“互联网+”的线上课堂、线上阅卷、线上互动模式,加强线上、线下外语课程资源的整合,帮助教师形成智能化的教学思维,提升其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二)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强化教师专业培训、课程建设

利用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对不同大学外语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培训,能加快线上师资授课与线下自主学习的融合。可根据慕课(MOOC)课程教学的培训方式,将整个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课程设置为集中授课、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课堂测验、课后考核评价等组成部分,使不同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学习状况、个性化需求,主动参与到学科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学习中,并在线上与其他教师分享相关学习经验。同时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人员也要围绕网络精品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工作,坚持“教学为先、科研并重”的教育理念,制作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外语精品课程,促进教师网课教学能力、专业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注重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为满足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教学多元化的需求,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分为多个课程层次、多个教育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不同校内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互联网+”环境下,不同高校可以形成网络学习社区、线上教育联盟,对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教学,将其分为多个专业课程学习小组,制定明确的专业学习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外语教学方法展开引导教育,解决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题。通过不同教师主体的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共享,加快多种外语学科专业教学的共建,实现外语教师专业教学、实践演示技能的创新发展。

在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借助多种网络信息技术、在线课程教育平台,形成跨学校、跨学科的教育联盟,围绕外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情况以及外语课堂教学任务需求,制定出完备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学习方案、管理制度,对教师、学生开展“互联网+”的专业教学、实践学习引导,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哨凯.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

[2]郭燕,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J].外语界,2015(5).

[3]韩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探索[J].海外英语,2019(4).

【作者简介】

杨娟(1980~),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互联网
爱的共同体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冲刺与挑战”问题设计例析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