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公司案例对提足折旧资产管理的探析
2020-04-12刘畅
■刘畅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R公司正面临着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管控更新升级的局面。从财务管理角度,这意味着该公司投融资规模将持续大幅攀升,对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该公司所属重资产行业,资产的技术属性与生产效用本身也决定着企业价值。因此,本文将从资产中较有研究价值的提足折旧资产着手,以该公司较典型的管网资产为切入点,结合数据,发现问题,预判趋势,揭示风险,通过探索优化管理的方法,规律化的解决问题,并挖掘提足折旧资产的潜在经济价值,以助力企业发展,顺应城市建设。
1 R公司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年底,R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15.8亿元,已提折旧70.4亿元,已提减值0.7亿元,净值44.6亿元。主要为管网、设备、房屋及建筑物及装修四大类。其中,作为研究样本的提足折旧资产共16,778项,原值38.3亿元,提足折旧37亿元,已提减值0.7亿元,净残值0.6亿元。可见样本已经达该公司固定资产的三分之一,具有管理价值和研究意义。
如表1,样本中管网原值占比63%,位居最高,主要为各路段、小区的输水管、给水管及沟渠等;如表2,管网残值率仅为1%,导致管网残值占比(37%)相对原值占比(63%)较低。
表1 截至2019年年底R公司提足折旧资产情况 (单位:万元)
表2 R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实务中,管网与其他资产的重要区别在于,管网埋于地下,难以盘点,且处置时可能仅处置其中一段破损管网等,导致其自身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此外,管网直接关乎终端用户的水质。
因此,下文将以管网为切入点,对提足折旧资产进行探析。
2 R公司提足折旧管网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处置管网的流程大致为:出现水质投诉、爆管等频繁抢修事故——业务部门综合评估——处置,同时鉴于上述实务中管网资产自身的管理难度,将分别导致该公司提足折旧管网存在如下问题:
问题一:事后管理将带来捉襟见肘
不但水质投诉、爆管等频繁抢修事故本身会产生漏损、维修、人工等经济损失,而且不及时清理已提足折旧且超龄的管网,将导致管道腐蚀,水质降低,不利于环保,且难达高质量保障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如此被动的事后管理,随着时间和管理区域扩大,将越发呈现捉襟见肘的状态。
问题二:管理难度或导致账实不符
对于历史遗留,以前的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本身较为局限,过去的管理水平也限制了数据的精细度,那么管网自身的管理难度将导致在实物处置时较难与账务一一对应,造成部分已提足折旧的老旧管网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对于当下和未来,目前仍未实现业财系统对接,信息化建设正在加紧与企业发展相匹配,那么管网自身的管理难度亦将导致账实不符。
3 提足折旧资产管理思路
3.1 继续使用提足折旧资产的经济价值(积极)
(1)缓解重置同类资产的巨额资金压力。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继续使用提足折旧资产不但可为公司节约大额资本性支出的现金流出,而且可节约相应的资金成本。
对于样本,假使提足折旧时即重置同类资产,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一方面,R公司会避免面临38.83亿元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以5%为年化利率进行粗略测算,每年可避免1.17亿元的财务费用侵蚀利润。
(2)节约折旧成本,增加会计利润。从机会成本的角度,逾期使用提足折旧资产能够节约折旧成本,增加会计利润。
对于样本,假使提足折旧时即重置同类资产,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按R公司折旧政策测算,年折旧额将节约2.7亿元。
3.2 继续使用提足折旧资产的生产效用(消极)
继续使用提足折旧资产,并超出实际寿命,将会降低生产运营效率、不利于环境治理,同时带来逐渐递增的附加成本。
3.3 经济价值与生产效用的平衡
为进一步研究,先界定几个概念:
如上文所述,若继续使用已提足折旧资产,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将缓解重置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节约财务费用与折旧,增加会计利润,即“经济价值”;但与此同时也将消极影响生产运营、水质和环境治理等,即“生产效用”。
A——生命周期起点:开启折旧。
B——会计周期结束:终止折旧。
C——综合价值临界点:当资产严重降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不利环保,甚至产生的维护成本高于重置支出时,即综合价值临界点。
受使用频率、管理水平、环境等影响,实务中C与B前后顺序不固定。此临界点可通过财务与业务人员经测算评估确定。
D——生命周期终点:处置实物时点。实务中D与B的前后顺序不固定,但一般处于C后。
通常情况,“经济价值”从A到D持续产生影响;“生产效用”从A开启后逐渐递减,当超过C时,意味着“经济价值”小于“生产效用”。
综上,本文将尝试提出提足折旧资产的管理思路:通过平衡“经济价值”与“生产效用”,测算评估综合价值临界点(C),以便在靠近C时处置资产,而非等到资产生命周期终点(D)。
4 解决提足折旧资产的问题
4.1 解决问题一:事后管理将带来捉襟见肘
通过运用上述提足折旧资产的管理思路,进行事前规划,实现业财融合,将资产管理水平提升新高度。
4.2 解决问题二:管理难度或导致账实不符
对于历史遗留,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详实盘点老旧资产,财务部门积极配合,逐项沟通,实时抽查、监盘,汇总入账。
对于当下和未来,一是优化业务流程,加大财务审核力度,确保账实相符。二是利用系统规避内控风险。可充分利用财务系统的“资产报废流程”模块,通过系统区分部分拆除和整体处置的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相关会计,进而按拆除比例冲减相应卡片原值,或通过系统自动注销卡片,并进行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为更进一步优化,建议将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或通过构建ERP等信息化手段,从长远解决账实不符的问题,最终实现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5 总 结
本文对R公司当下面临的优化资产管理这项重大专题进行了研究,从提足折旧资产着手,以较为典型的管网为切入点,揭示事后管理和管网自身管理难度带来的问题,通过寻求资产“经济价值”与“生产效用”的平衡,提出提足折旧资产管理思路,力争从事后转向事前管理,同时建议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规避账实不符的风险,望能规律化的解决问题,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充分利用生命末期资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助力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同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