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构建初中德育课堂
2020-04-10周其卫
周其卫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中,将国学经典引入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提升个人素质。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学生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将国学经典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又能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国学经典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借助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明白有国才有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继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多样性,教师在授课时除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之外,还要借助国学经典,培养学生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学习机器,通过国学经典故事,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
另外,国学经典中还有许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将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继而加深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之后,懂善恶、明是非。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金钱价值观,使其不会因为金钱利益的诱惑而忘记做人的道德底线。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内容与课堂教学知识点优化结合,为学生营造活跃有趣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将该课教学知识点变成一堂了无生趣的说教课,继而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我国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国学经典中有关规则诗句更是举不胜举,为此笔者借用《荀子·修身》中的“人無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句的意思是人如果不能遵守礼法就不能在社会上良好生存,做事不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就无法取得成功,一个国家没有严谨的法律制度百姓就不会获取安宁。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知识点,笔者借助该段国学经典语句为出发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高铁霸座”的相关视频与学生展开讨论。
国学与教材相结合,巩固学习内容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多以说教为主,且教学知识点大多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在巩固重难知识点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将国学经典与教材内容优化结合,继而为学生打开一扇思想的天窗,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师借助国学经典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复习《走向未来的少年》的知识点时,借助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帮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笔者引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致使学生在复习本课知识点时,能够深刻理解本课所讲述的知识要点。
充分利用国学经典,感受国学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之前的初中政治课程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并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多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的瑰宝价值,使其在学习时让自身得以升华洗礼。
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笔者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有些孩子常常因为母亲没有满足其愿望,而对母亲大打出手。为此,笔者引用《劝报亲恩篇》中的“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此句的主要意思是不要让你的父母替你受苦受累,也不要让你的父母帮你分担忧愁。笔者以这句国学经典为着手点,与学生探讨“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正确与否。在探讨之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并认为趁着年轻就应该出去多见见世面。笔者并没有急于反驳学生,而是反问学生“诗和远方”的费用谁来承担,学生立刻脱口而出“父母”。此时,笔者再次引出“劳苦莫教爹娘受”来告诫学生“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国学经典与教材内容优化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的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成更加通俗易懂的国学知识,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的瑰宝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殷玲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