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提升幼儿游戏效果
2020-04-10鲍培艳
鲍培艳
当下,幼儿区域游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幼儿无法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借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将有效地提高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域游戏提高有效性。
自主整合材料“解放大脑”
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时,要致力于让幼儿尝试解放自己的大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自主整理材料,尝试创意使用材料等方式,让幼儿的大脑得到更大的发展。如在科学区“有趣的收纳”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展示实物激发幼儿回忆,组织幼儿参与到收纳箱制作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收纳的重要性。在实际活动中,有幼儿发现用于制作收纳箱的板纸数量不够,此时教师并未直接为幼儿提供补充的材料,而是鼓励幼儿尝试展开思考,说说还有哪些材料能够取代。通过自主整理材料的活动,幼儿认识到了要如何解放自己的大脑,如何展开思考,更好地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
结合生活实践“解放双手”
不少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时,往往会给幼儿展示某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但是却忽略了鼓励幼儿亲手参与到制作活动中。双手是生产创造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成长的最主要的工具,如果幼儿只是观察教师的行为,没有亲自参与到其中,则幼儿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发展,也不能更真切地有所体会。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组织其使用双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如在美工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粘贴画的活动中。粘贴画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高。教师首先可以给幼儿展示各种粘贴画作品,而后则给幼儿进行一定的示范,在示范活动后,教师不必要求幼儿原封不动地模仿示范动作,而应该鼓励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加入自己的创意。
学会观察分析,解放眼睛
在组织幼儿参与到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分析,尝试解放自己的双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解放自己的双眼。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貌,还要尝试分析其结构特点,找到其中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在建构区的“亭子”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展示亭子的模型,然后让幼儿观察亭子的基本结构,说出亭子的结构的特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亭子是什么样子的?亭子有哪几部分组成?”结合区域活动展开观察和分析,不仅能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能促使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幼儿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鼓励相互交流“解放嘴巴”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展开互动交流,尝试解放自己的嘴巴。不少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往往让幼儿保持安静,但是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帮助不大。教师可以给幼儿一定的时空,让幼儿展开互动交流,这样能让幼儿发展表达能力。教师要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并进行相互交流,如果幼儿相互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辩论。在语言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参与到看图说话、角色扮演、边画边编故事、说说我听到了什么等活动中,这样能让幼儿自由地参与到互动讨论中,进而起到解放嘴巴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幼儿的互动对话中,并适当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尝试交叉操作“解放空间”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打通各种不同的区域空间,让幼儿能自由地穿梭在各个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能起到解放空间的效果。幼儿能逐步认识到不同的区域活动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交叉操作的方式能让幼儿的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将科学区、美术区、建构区等活动整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展开交叉操作,尝试释放幼儿的空间。以“认识植物”这个活动为主要内容,教师首先可将幼儿带入到花园等自然空间中,让幼儿进行观察,看看不同的植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尝试说说如何区分不同的植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纸工等其他形式展开活动,更形象化地展现植物的形态。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打通了美术区、科学区之间的区间,让幼儿能随时参与到其他区域的活动中,随时寻找各种材料,这样幼儿认知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促进直观感受“解放时间”
一般来说,幼儿区域性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定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教师便会结束区域活动。如果教师能充分地解放时间,让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就能让幼儿更自由地游玩。在角色扮演区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参与到餐厅角色扮演等活动。幼儿尝试扮演营业员、顾客、厨师等角色,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认识到了排队买饭、安静地就餐等良好的习惯。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吃午饭的过程中也可以将角色扮演中的活动融合到其中,这样能起到解放时间的效果。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更好地组织幼儿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能让幼儿有更直观的感受,进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促使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