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浸润“诗意”活动中传承“经典”
2020-04-10张静
张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启发孩子新知识的起点,承担着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语文课堂,着眼于活动体验,积极探索可行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体味民族精神的广博深邃。
一、课堂上“细火慢炖”——在情境中学习古诗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遗珠,在文化历史长河的涤荡中璀璨夺目。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古诗意境中,放飞自己的想象,用心感受、用耳倾听、用笔传承、用口吟咏。同时,我在古诗的教学中,关注了学生审美志趣的养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诗境入眼,培育审美雅趣
中国古诗词以营造唯美动人的意境为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的独特情感体验往往寄托在一个个意象之中,诗人或浓郁或淡泊的感情总是体现在独特的意境之内。古诗的教学应该始终在一个生动、美丽、有感情的唯美之境中进行。意境的设置给学生的古诗学习奠定审美基础。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古诗教学中,巧妙使用图片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诗画结合的设计方案,以学生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巧妙地进行诗与画的转化和对接。预习画思维导图或诗配画:由诗到画,把古诗诗句转化成形象的画面。课前猜诗游戏、课中看图猜诗句:由画到诗,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诗句意思。教师导读环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在生动的文字和鲜活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学生在欣赏优美图景时,理解了古诗,放飞了想象,提升了审美能力。
(二)情感入心,浸润古诗素养
语文课堂不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明其志,触其心,察其情。语文课堂上,花鸟虫鱼不失其性,清风明月自有其情。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语言、触发想象,但决不能止步于此。要根据古诗的特点找到一条情感主线,围绕一个“情”字设计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只有充分地铺垫,积极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情感入心,在《夜宿山寺》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充分朗读古诗之后,对于“如果你是李白,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一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孩子说:“李白想到了自己离神仙很近,被美景感染,心里很高兴。”有的孩子说:“李白看着月亮、星星,想到了远方的亲人,感到很孤单,心里很难过。”还有的孩子觉得:“李白一个人在深山寺庙中,面对着深蓝夜空,感到很惊恐,害怕。” 诗无达诂,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传递着。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有浓厚真挚的情感,要用自己的真情,唤醒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激发情感,体悟人生。
二、活动中“薪火相传”——在体验中弘扬经典
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是体验,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熏陶往往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顾明远先生说过:“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凸显活动育人的重要性。因此,我帶领学生用心准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引用经典,弘扬传统”活动,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经典文化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一)吟咏经典,让学生在“诵”中感悟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诵是古人诵读诗歌、文章的一种方式,把吟诵古诗的方法教给学生,是对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和发扬。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吟诵古代优秀名篇典籍,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使学生浸润经典,积淀文化,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利用晨诵、午读及语文“书法·阅读”社团时间,指导学生对《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的诵读、吟唱,并依托学校每学期的“经典诵读”比赛,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国学经典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文化同行。
(二)展示经典,让学生在“演”中生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经典、诵经典的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交流的平台,我组织学生组成“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分享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精彩古文,积极参加年级内举办的课本剧展演活动,为课文插上腾飞的翅膀,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共谱童年的美妙乐章。学生们在台上尽情演绎,展示自我风采,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乐趣。
(三)分享经典,让学生在“赛”中有思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习文化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探索实践的专题内容。我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诗词小讲坛”“古诗吟诵比赛”、“年级诗词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有收获、有思考,从小爱上诗词,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中国少年。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传统文化不是一时的哄吵,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钻研。耐得住性子,才能涵养出内功。我深知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慢慢消化的过程,要“细火慢炖”才能“渐入佳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要用自己的小智慧去点亮古诗教学的课堂,去唤醒学生吟咏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古诗文营造的大美、大智慧中如沐春风,修养品性。以后,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继续做经典文化的传播者,做学生们的造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