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4-10张雪华邢海根
张雪华 邢海根
摘 要:微视频的运用原理,是基于微课程而设定的,运用简短的视频,可以辅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需要遵循启发性、有效性、切片性和时代性的原则.在具体教学组织中,可以将微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验中,也可以运用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这就对组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物理,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8-005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不断融合,微视频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容或缺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设计制作微视频的能力,又要有运用微视频组织教学的能力.
1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1 能够形成对课堂的补充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物理课堂产生补充,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物理学科的课堂补充,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形式的补充.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缺乏分层意识,通常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展开的,这也对学生提出了“习惯教师的教学”的要求,但是在新时期,微课程的运用,可以使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1],二是内容的补充.教材的更新发展,相对于现代生活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依托于多媒体的微视频,将新鲜的知识、理论源源不断地补充给学生,才能更好地促成教学的发展,三是一定的拓展.微视频可以将与之相关却又不在课堂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是拓展、或是复习等,不断织补自己的学习网络,实现教学的发展.
1.2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在当前的教学中,借助微视频辅助教学工作,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可以适当展开自主学习,便捷的预习和复习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课堂节奏,理解所学知识,其二,微课程的加入,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表达形式.一些内容,教师可以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展示出来.某项实验表明,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视觉感官的感受能力最强,有研究指出,人们的学习,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3.5%是通过嗅觉,1.5%是通过触觉,1.0%是通过味觉[2].由此可见,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应当充分利用起微视频这一视频载体,调动学生的多模态学习,以提升教学效率.
1.3 适应物理学科发展需要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微视频展开教学,也适应了物理学科的发展需要.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重逻辑推理的学科,在组织教学中,应当充分关注到物理展示环节.微视频的运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知识点具体、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实验难以操作、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其次,物理学科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借助微视频来进行补充[3].初中物理还较为简单,又与生活相关联,微视频的运用,能够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2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 启发性原则
微视频应当具备启发性,帮助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在具体教学组织中,微视频的运用,通常带有较为活泼的意味,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可以进一步实现发展.灵活的形式,能够将一些活泼的因素、生活化的场景等带入课堂,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注点,最终对学生达成启发.
2.2 有效性原则
有效是判断微视频在教育中的作用的关键标准.微视频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仅是课程,还可以是一个小小的视频片段,生活场景等,这样的视频,对于教学工作而言,为何选择、选择什么,最终还是要看其对教学工作是否具有意义,能不能提高教学效率、作用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中,有效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每一则微视频的选择都有理有据,能够真正地促成教学的发展.
2.3 切片性原则
切片性原则,是指微视频的选择及运用,应当善于剪辑.首先对微视频应当有所定义,何为“微”,不仅仅是短,而是有效的短.一般而言,微视频维持在5秒到5分钟之间较为合理,甚至比微课还短[4].因为一个十几分钟或是七八分钟的微课,已经足以说明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但是微视频只需要将其划分为更为细致的几部分,就可以被运用于课堂了,最终作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教学工作.在组织教学中,切片性原则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做出铺垫,全面达成教学的发展及学习效率的提升.
2.4 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则是指微视频的内容选择上,要紧扣时代、紧贴生活.在“声音的传播”课程章节中,需要以一些声音做实验,笔者就曾发现,若是使用一些流行音乐作为例子,相较于运用“高山流水”等古典曲子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在组织教学中,应当注重微视频选择的时代性,这也是对教材的一种全新的诠释,避免了因为刻板而难以适应教学的发展.
3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课堂教學中的应用可以以几个关键部分作为着眼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这是一节课的开端,此时微视频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被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选择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微视频作为导入,如在讲解“重力”相关知识时,以宇航员空中飞行作为导入,帮助学生去理解与体验.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展开教学工作.
在课堂的重难点突破中,教师能够借助微视频去解析某一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解析的可能性,也能够更为全面地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课堂中的一些知识点,学生或是对教师的讲解尚存疑惑,或是面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时走了神.微视频的运用,能够以不同于学生熟悉的教师讲解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现出来,并且能以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实现课堂的分层,突出重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应对所学知识.
在课堂的拓展中运用微视频.在很多时候,课堂需要进行素材的补充,或是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或是一些学生肉眼直观看不到的现象,或是一些不值得或是完不成的实验……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微视频充分展现出来,将其作用于课堂教学[5].还有一些时候,为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知识拓展等,这些都需要微视频加以辅助与推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3.2 微课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微课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也具有独特意义.首先是整节的实验教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把握是存在明显的试探性的.部分教师会选择将实验课作为验证的过程,将知识点、实验步骤等都先讲给学生,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也一边展示指导一边完成,这样的实验是没有错误,但也是没有新意的.在当前的教学组织中,以微视频的形式展开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一些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微视频的辅助,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学习,完成教学工作.这样,学生能够在课下有效完成自己的理论知识预习,并且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进而在实验中,印证自己阅读和学习的结果,能够做出更进一步的探索.其次,是适当地对课堂辅助,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理论知识借助微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如一些显微镜的使用原则等,时刻提醒学生操作步骤.
3.3 微课在课下物理学习的应用
微视频在课下的运用也十分重要.一是微视频运用于预习工作,辅助学生完成预习,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发展.二是运用于复习工作,微视频的出现,种类的丰富,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组织教学中,学生难以根据所学知识去掌握知识点,在课下则可以根据微视频进行自主的学习.由于微视频资源较为丰富,只要找到健康、科学的视频,学生可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讲解形式,化被动为主动,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探索.在微视频的运用下,物理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完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发展.
3.4 增强教师的微视频整合能力
增强教师微视频整合能力,是运用微课展开教学的基础所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想要以微課作为辅助去组织教学工作,需要掌握微视频的运用原则等.首先,要树立微视频的运用意识.微视频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之下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视频展开教学工作,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也是尊重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思想的确立,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微视频运用和发展的方向,帮助教师更好地去处理接下来的教学.接下来是要具备微视频的整合和剪切的能力.微视频的运用,具有片段化等特征,并不是网上的资源就可以直接运用的,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实现教学的发展,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组织教学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微视频的整合能力等.
4 结束语
微视频相对于微课等,范围更为广泛,应用也更为灵活,基于此,组织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全面探寻教学的发展途径.微视频在课堂的运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全新的转变,实现日常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做出全面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彭小月,孟浩.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0):17.
[2]朱斌.“微视频”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J].华夏教师,2017(16):68-69.
[3]葛孚瑾.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5(07):12-13.
[4]石长征,许坦.信息化教育的媒体选择模型刍论——从计算机在经验之塔中的定位谈起[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30-36.
[5]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08):42-49.
(收稿日期: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