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讨探究学习法
2020-04-10黄海玲
黄海玲
研讨探究学习,就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先学后教,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对我国学生赶超西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提倡的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那么,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尝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兴趣,调动全员参与
兴趣是学习之师。学生一旦对某类事物、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的参与、研究热情就会产生。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个性,如爱迪生小时候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进而在这方面钻研,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若一个班中只有少量学生有探究的热情,这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所以要尽量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研讨主动探究的热情。
在二十年的教学中,我做学生的知心人,尊重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在教到语文节日习俗章节,又逢学校举行读书节,科技艺术节等活动,老师在这些方面的指导上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差异, 因人指导。如有些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玩赛车拼装散件式玩具,有些学生(大多是女生)则迷恋编织,折纸,剪纸或跳舞。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个性,我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自创的点子参加学校科技节的赛车比赛,鸡蛋撞地球等活动.同时我还在班上进行复式教育:散件拼装玩具都有拼装示意图,教师可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或分组合作,或单独操作,启发男生装配出示意图上没有出现的模型,启发他们设计拼装出电动小火车,小风扇,小飞机……对女生,我指导他们为自己设计中秋灯笼,设计“六一”节的舞蹈服造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才上台表演;也可以指导他们在国庆节举办灯笼展。“六一”节时折纸剪纸布置课室。学生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愿意反复研讨探究,以寻求最佳的效果。“研讨探究”并非要求学生去研究深奥的知识,而是让他们经常产生一些探究的欲望。上述例子,虽属“小打小闹”,但我教的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并且在语文关于中国节日习俗和中心四节(就是中小学每学期都举行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我们班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
二、提供探究机会,引入探究之路
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科都应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各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探究精神。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会作深入的思考,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过语文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让学生查查中心小学学校周围环境的状况,探究近十几年淡水镇环境变化的原因。通过调查,他们了解到淡水镇以前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好的,绿树环绕,乡野环城。但随着房地产的升温,地方工业的发展,淡水三面都被工厂包围了。绿植少了,高楼多了,车辆多了……淡水学校的课桌上灰尘自然就多了。学生们对亲身的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同时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再如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一文,对众多的乡村生活只重点介绍了户外吃饭、喜欢养鸡等,而对其他的只字未提。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描写方法,对文中没有作具体介绍的田中插秧、小河游泳、池塘捉鱼等乡村生活作创造性的描述。学生研讨探究问题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生创造热情亦空前高涨,把这些乡村生活情节都描述得五彩缤纷,创造潜力就在这仿创过程中开掘出来,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保持研讨热情,形成探究习惯
引导学生热情研讨、探究事物不是短期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设法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研讨主动探究的习惯。根据凡人皆有猎奇心,小学生更是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来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最有效的办法。小学生对那些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动机,这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提出各种问题,头脑中装着许多不解之迷,这是非常宝贵的。如牛顿对人体是否也能孵出小鸡产生疑问,于是亲身尝试孵小鸡就是很好的代表。作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由好奇到探究。如语文中识记“灭”字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借助动作、实验演示。对于实验的结果,学生非常好奇,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的去探究。让学生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研讨探究,学生长大了在工作中也需要研讨探究,具有研讨探究能力的人才能面向未来。教师们要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保持热情研讨、主动探究的欲 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