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课堂显生机
2020-04-10张淑华
张淑华
摘 要: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及动画等信息于一体,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课程;突破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057-01
多媒体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起到很好的功能性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如下几点:
一、明确多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教师必须对多媒体中的影像、声音、文字和图片的优势和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以执教《触摸春天》一课为例,作一些简要的阐释。课文中,“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用影像来突破难点;“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惊讶”“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用影像来突破重点。同时,选配一段优美的音乐来渲染情感,尤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可以选配一段优美而轻快音乐来增添美感。
二、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因而,在选择多媒体素材的时候,必须遵循教学需要的原则。如笔者在执教《看月食》一课时,先制作好体现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运动规律的动态课件,同时,还特意突出地球的陰影,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时,操作课件展示月亮围绕地球转,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能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等到全部进入了影子,就形成了月食……学生们通过观看,瞬间就明白了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课堂立刻便活跃起来。又如,赵丽宏的《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少年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所表演的一场精彩的杂技。课文中,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一个英俊的少年,头顶一摞金边红花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笔者在指导学生们阅读课文时,将制好的课件放到银幕上播放,学生们个个被杂技少年所表演的高妙的动作惊叹、喝彩,课堂的气氛自然而然活跃起来。
三、突破重点、难点,找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着眼点
巧用多媒体,讲究艺术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用多媒体,什么时候不该用多媒体,必须安排得恰到好处。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课文介绍“仙桃石”的状貌:“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巨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抓住一个“飞”字向全班学生提问:如果把“飞”字换成“掉”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班长说,不能换!如果换成“掉”字,那么,这块黄山奇石就会从山顶滚到山脚,摔成粉碎;用“飞”字,很形象,有动感,有气势。于是,笔者采用动态效应,通过多媒体演示奇石飞落山顶的一段动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上飞落下来,落在石盘上,石头渐渐羽化成一个大仙桃,再渐渐变成一块石头,形象有力地说明了“飞”比“掉”好,这正是找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着眼点,学生们豁然开朗。
四、关注时事,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扩展学生感受时间、空间的领域。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与返回,“天宫一号”相继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在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之后,笔者自制多媒体课件,并分别在课堂上展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图像资料,发挥图像的直观效应和渗透作用。学生们通过观看、欣赏,内心受到熏陶和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怀。
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多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巧妙使用多媒体,就会突破重点、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就会显示出无穷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赵淑英.浅谈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5):58-59.
[2]徐淑侠.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状况研究[J].魅力中国,201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