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爱生”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2020-04-10张贤君
张贤君
摘 要:传统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从而在课堂管理中发挥辅助作用,而“爱生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科学的、人文的和生态的教育理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段;“爱生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027-02
一、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鼓励学生
小学低段学生中的大多数人羡慕和希望达到被崇拜者的高度,这是由他们热爱学习、热爱模仿的特点决定的。模仿是低段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不知不觉地开展。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应始终保证自身行为符合要求,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指导。
一名教师应该注意自我反省,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我们时常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也有人说,脾气暴躁的教师教不了温柔的学生。这都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教师应始终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行为,为学生提供榜样。同时,同龄人之间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同龄人与自己的年龄相仿,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学生更易产生追求甚至超越同伴的心理渴望。在树立同伴榜样时,教师要明确榜样的优势,即告诉学生,哪些方面优秀,别人在哪些方面没有做过,如何努力做到和同伴一样好,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
同时,在树立榜样时,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成为榜样的代言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可以被立为榜样的优点。这也会增加学生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
如果在平时管理中,有的教师以学生的错误表现为代表,希望通过错误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纠错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矫正没有影响、没有帮助,也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还会伤害到小学生。在选择日常行为模范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学生能感知到的明确、直观、正确的行为。
例如,当遇到客人时,一名学生首先主动向客人打招呼。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真的很有礼貌,还有哪些孩子和他一样有礼貌”。在这种情况下的常规演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游戏和形象的强化教育
小学生喜欢游戏,游戏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大部分比例,特别是对低段小学生来说,游戏是学习和生活的载体。在学生的认知中,他们认为许多东西是活着的,比如玩具,他们经常给玩具生命。他们认为玩具是血肉之躯,有感知力。有些学生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告诉玩具,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往往是其密不可分的伙伴。
在组织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特点,实施角色扮演和游戏扮演的日常活动。例如,当学生玩完后不愿意把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时,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游戏的方式告诉学生,玩具有自己的家,这些玩具是学生带出来玩的,但没有带回家,玩具会很伤心,下次学生想玩玩具时,就很难找到它。所以游戏结束时,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玩具送回家。
低段学生们还喜欢听故事、读图画书和看卡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表达爱的图画书,可能书中的兔子会用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他们也会想起他们的妈妈,知道如何爱他们的妈妈。通过对图画书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表达爱的方法,同时学会表达心中的爱,让别人感受到他们的爱。这些表达方式都是小学生所能掌握和理解的形式。
对诸如排队吃饭等日常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日常要求汇编成儿歌供学生记忆,使学生通过朗朗上口、易记的歌词来理解日常生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倡导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常规意识,使正确的常规内容成为行动的指导。如果教师用常规的管理方法,低段小学生并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若采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方式,则很难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更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行为规范是可行的,才能加深学生的内化意识和速度。在平时管理中,教师希望学生们学会分享,可是当两个学生争夺同一支蜡笔时,教师如果采用了协调的方法,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即以“你很喜欢抢,明天给你们买一盒子来抢”来解决问题,很明显这是顺应学生的不分享而“惩罚”他们,这种行为得到了消极的强化。
要知道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多的印象可能成为他们自己行为的指导。“阳性”强化法倡导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常规意识,使正确的常规内容成为行动的指导。教师希望学生学会分享,建立一种共同的分享意识,但小学生的发展具有自我中心、占有感强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经常拒绝分享。分享是常见的共同受益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一些学生在活动中及时分享,以便让其他人更接近自己。有了这个好处,你已经分享了我的,我也可以分享你的,分享不是失去,而是得到更多,这样小学生就会愿意尝试分享,并将分享内化为自我意识。
四、加强移情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容易出现“一刀切”的问题,因为许多问题不容易判断是非。但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不求因果,常采用一概而论的强制方法。但这种行为容易使学生感到不公平和不服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投诉”行为的频繁发生。学生的一些异常行为与成年人类似,其中许多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完全扰乱或故意违反规则或惯例。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进行移情分析,就很难通过移情教会学生理解和帮助他人。“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似乎清晰無私,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沟通。
比如,生活中饮水的问题,小学生因害怕尿裤子而减少饮水。在以后的饮水环节中,他们抵制饮水,因为会联想到尿湿裤子的后果。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询问学生拒绝喝水的原因后,深入进行移情教育,告诉学生可以理解他的担忧,并帮助他平复一下情绪,再通过劝导来安慰学生,使他放下思想负担,接受饮水。这就反映了移情教育的效果。
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在情感的影响下,小学生会出现与正常行为相反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意识中没有正确的行为模式和常规意识,只是暂时的情绪导致了暂时的行为异常。此时,教师应通过移情来了解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从而采取移情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安慰和教育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平复情绪,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怀。这反映出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五、避免“高压”控制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学生执行和遵守规则的初级阶段是个人运算规则阶段,即学生在此阶段更愿意按照自己的规则和意愿做事。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常规的制定,让他们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约束自己。教师可以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规范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常规规则时减少被强迫和约束的不情愿,更容易接受和遵守他们制定的规则。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自我约束,并从内心认识到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以及违反规则会造成什么后果。“良好的纪律不依赖于教师,而是依赖于每个孩子的精神生活创造的奇迹。这种纪律永远无法通过命令、布道和通常被称为惩罚性措施的手段来获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规律生活,因此,在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之后,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发展自我调节的权利。这也可以反映出生活的独特性。
相反,被强迫的事情不会内化成学生的习惯,他们会从心底拒绝这件事。在没有压力控制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按照这个要求做事,甚至开始讨厌这件事。那么,教师从关心学生开始的行为将与其结果相反。实施常规教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走一条更好、更完善的成长道路。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中提出了“学生是成人的教师”,从而揭示了学生成长与成人成长的关系。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学生的生活包含着各种真正的兴趣和生活意义。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状态和自然教育方式下获得生态发展,如何使教育回归到学生的视角,也是传统教育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六、评价要多元化
小學生自我认知的多样性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初始评价,通过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描述,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应拓宽评价参与者的范围,使评价者和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使评价更公正、更有说服力。在过去,教师的评价往往占主导地位,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状态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方面,此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评价。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往往出于溺爱而高估孩子,因而在日常评估中要求较低。此时,教师应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商定评价标准,尽量避免因评价不当而产生误判,从而更好地培养日常习惯。其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接触对象,同伴评价也非常重要。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被同伴认可。认可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接受度,这样他们规范自己行为时会更有动力。同时,教师应该告诉小学生评价的角度、态度和目的,让他们知道评价的核心价值是帮助被评价者发展得更好,而不是责怪他人。再次,不应低估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发展成为更好的自我。
七、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小学生的生活发展,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爱生”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毕增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爱生学校在井陉[J].博彩·理论,2012(2):66-67.
[2]陈敏.中国爱生学校标准试验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北京海淀召开[J].世界教育信息,201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