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探析
2020-04-10朱超宇
朱超宇
摘 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我国一直对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针对目前存在于乡村治理中的问题,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对乡村治理进行优化,使有效乡村治理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6-0043-02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亦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新时期处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组成,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其他要求实现的重要动力。
一、目前存在于我国乡村治理中的问题分析
1.农村人口流失。人口城市化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高,拥有的发展资源多,因此对于农村人口的吸引力较农村本身而言要大许多,许多农村人口纷纷流入城市,或在城市求学,或在城市就业。这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其一,农村优质劳动力及新兴人才数量急剧下降,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难以进行;其二,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扩大,且成为主要农村剩余人群,他们既无法从事强度较高的工作,也难以独立自主地生活;其三,农村人群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多,治理过程中所需给予的社会关怀也更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使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2.自治难度较大。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构成。所谓村民自治,就是让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行选举村委会干部、自行决定重要村中事务、自行参与日常村务管理、自行监督村委会干部及村务工作各项情况。良好的村民自治能够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然而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村民自治面临不少挑战,落实村民自治的难度较大。首先,人口城市化后,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时,由于高素质人才流失,可能无法选出符合农村要求的村委会干部,而在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的过程中,甚至还存在以金钱贿赂选民等腐败现象。其次,一些村委会干部仗势欺人、蛮横无理,导致基层民主遭到破壞,村民无法进行民主管理,既无法参与决定重要村务,也不敢通过建言献策进行民主监督,更不能表达有关切身利益的真实诉求。以上两点导致村民自治的难度较大,对乡村治理的有效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经济发展单一。推动农村经济多向发展,有利于农村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从而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及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过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尚且远未实现农业产业化,因而多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赖于农业本身,未能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再者,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极其敏感,很容易造成农村经济发展不稳定,因而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升,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改善。
4.缺乏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建设文明乡风,是推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重要动力之一。但是,当前许多农村都缺乏文明的乡风,追根究底,可以得到三个主要原因:其一,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逐利本性在许多时候冲破了道德制约,导致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出现道德滑坡;其二,农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重,尤其是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成分的影响较重,诸如封建迷信、过度保守等;其三,农村未能健全自身乡风文明建设,未能给村民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
二、党建引领乡村有效治理的具体路径分析
1.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治理前提稳固。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工作中领导核心地位的突出和巩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才能拥有稳固的前提。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认识到党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工作的覆盖范围及组织能力,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将各项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党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找到党建与乡村治理工作之间的结合点,着眼于乡村治理中的现有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为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还需要重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对老干部进行培训,并总结他们的工作经验及优良工作作风,进行宣传和发扬;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待遇,吸引已经城市化的人才回流农村,成为基层干部的全新力量,实现党组织力量的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工作中领导地位的发挥,需要通过提升党在政治、思想、组织、服务上的引领来实现:提升党的政治引领,就是突出党的政治功能,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就是把党的各项主张及决定传达到农村基层;提升党的组织引领,就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力量及功能;提升党的服务引领,就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使党组织更符合服务群众的需求。
2.引领乡村经济多向发展,夯实治理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有效治理离不开充分的物质保障。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单一,农村产业化水平偏低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促进农村产业布局优化,引领农村经济实现多向发展。为了促进农村产业布局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行[3]。必须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绿色化程度、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必须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包括生产、经营、产业体系在内的完整现代农业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由农产品数量转为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为了引领农村经济实现多向发展,则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选择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等其他产业的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多个产业共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还需要结合本村实际引入轻工业和现代企业形式,进一步引领农村经济实现多向发展。
3.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治理文化保障。针对目前乡村治理中文明乡风缺乏这一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3]。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及树立时代新风活动,促使农民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提升农民的创新意识,去除他们思想观念中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促进以德治乡的实现,建设全新乡村道德标准,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组织农村文化表演,从而进一步使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发展新时代的农村新文化,以具有时代气息的农村新文化,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文化保障。
4.引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实现治理重心下移。针对当前村民自治落实程度不高的现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引领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提升农民群众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务来进行村民自治的水平。要转变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实现治理重心下移[4]。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细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各方面情况,建立群众乡村治理参与度管理系统,对于村民参与到乡村经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定期根据评分评选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个人,发挥个人的榜样作用,形成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中去。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要加强对于村委会干部的培养,从民主选举环节开始,严格保障村委会干部是符合村民民意的代表人、当家人;在村委会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村民对村委会干部的民主监督,让村委会干部时刻为村民服务,提高工作水平。
5.引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开展,实现治理环境改善。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空气质量下降等;过度放牧,造成农村水源水质恶化、动物粪便堆积等;乱扔垃圾,造成农村道路臭味弥漫等。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影响,就是農村的面貌变得恶劣。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为群众做出表率,提高村民的卫生和责任意识,让村民意识到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在发展上的一体性,并对村民展开环境保护方面的思想教育,让村民树立起环保观念,让村民自觉遵守环保相关行为规范及法律法规,以实现乡村环境的改善,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对于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有突出表现的村民,要及时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对于未能充分践行环保要求的村民,则要展开批评和教育工作。
三、结语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针对目前乡村治理中的人口流失、自治难度大、经济发展单一且产业化水平较低、文明乡风缺乏等问题,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认识并强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引领乡村经济、文化、村民自治、生态发展,从而达成乡村有效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