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
2020-04-10王丽娜
王丽娜
摘 要:扶贫先扶教,区域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劣关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快慢。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探究青海省?菖?菖县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当地乡村的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贫困寄宿学生住宿条件不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问题。结合区域实际因素给出相关的对策,以期通过提高西部的教育发展水平,打赢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对策;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6-0029-02
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发展是切实落实和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关键,是提高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跳板”。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学提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应先扶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发展是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天平以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提高西北部的教育发展水平状况。
一、?菖?菖县义务教育研究状况
?菖?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总面积1 890平方千米。总人口35.01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因位于河湟谷地,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主产区,在全省享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共有8个镇,14个乡。自九年义务教育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倡,义务教育发展在全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全县现有各级学校291所,在校学生7万余人,教师为3 853人,适龄儿童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已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1%。全县教育投资达51 329.5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42 000万元,公用经费等各类补助资金达9 329.5万元。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148.8万平方米,生均1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63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58 252平方米,生均4.25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110 819平方米,生均6.36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积124 684平方米,生均13.95平方米;近三年下达各类教育项目108个,计划总投资6.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5亿元,省级资金3.2亿元,县自筹资金1.4亿元。截至2019年6月,己投入使用42个,竣工25个,主完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11个,正在招标项目28个,未开工项目8个。重点建设了县一中、二中、三中等一批学校,确保了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快全县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菖?菖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9年国家的义务教育扶贫政策包括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虽好,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1.政策落实不足,执行过程不严谨。其一,各级领导针对上级的政策下发,按原则和制度应做到彻底地执行,保证广大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理解透,最后使其收益。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基层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低,业务能力不足,存在直接发放政策手册,不严谨,不宣讲,不解读,不沟通,只是单纯地完成发放任务,乡村的大部分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率低,无足够能力去解读政策内容和含义。其二,政府对政策的理解度不足,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效果,盲目地进行调整全县的中小学布局,缺乏科學的规划和专业的预测,出现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出现上学难和远的问题。其三,县财政部门对乡村的教育投入不足。同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菖?菖县的经济总量小,无明显的财政收入,财政部门压力大,多数情况靠上级的财政拨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大批的教育建设项目无法按期竣工,同时也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2.偏远山区学生上学难。第一,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结合危房改造、城镇化发展、规范学制、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同时指出,各地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但?菖?菖县的农村中小学布局存在问题,大部分的学校基地选址不合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只是一味地缩减和撤并学校数量和规模,政府的调整计划使得大量的山区学校被撤并,大量的山区贫困学生被迫走超过1小时的山路到乡镇的中心学校求学,风雨无阻。第二,针对国家政策要求,合理建造住宿环境,为偏远地区学生创造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但是初级中学的住宿条件不佳,卫生和费用普遍高,最重要的是极个别学校没有建造食堂点,住宿学生只能在校外解决饮食问题,校外餐馆存在费用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予负责情况。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即使有食堂的学校也存在“三无”问题,一是食堂经营无许可证,二是食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就上岗,三是饭菜单一无营养。第三,大多数小学学生有良好的住宿住宿条件,认真执行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天一个鸡蛋、一袋学生专供牛奶以及其他营养的摄入,但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年龄参差不齐,不同年级混合同住,极易出现矛盾。很多寄宿的学生离家,远离开家长照料,缺乏自理能力,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需要学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但是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3.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的有序发展需要各类资源的配合和投入,往往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或者产出大于投入,教育投入需要的产出是教育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首先,由于政府的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结构,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客观存在,使得农村的教育经费依然显得相当拮据。其次,教师资源不足。由于农村基础生活设施和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薄弱,再加上现有教育反哺农村理念的缺失,导致农村学校很难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此外,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带来的是教师激励机制的严重不足和晋升机会难,导致很多教师资源流失或者出现转业情况。最后,?菖?菖县大多数乡村教师存在学历偏低、知识素养水平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4.多民族杂居的内生因素。?菖?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带,最高海拔为4 220米,最低为1 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 100~2 500米。县内以汉族为主,少数名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少数名族占比总县人的58.2%,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理环境复杂,地貌特征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多民族杂居的格局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理念,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教育的态度。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大多数山区人口分布不均,影响学校布局,山区交通不便,办学规模难度大,使其直接影响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协调、平衡发展进程。其二,民族观念的落后,受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大多数群众对学校教育和教育政策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回族以及藏族群众认为“经院”的重要性大于学校教育,宁去寺院学经也不愿意去上学。其三,受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以及政府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大多数群众不了解义务教育政策的规定,一部分少数民族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他们觉得供读孩子上学难度大,费用开支大,会增加家庭负担,最后选择放弃上学的机会。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菖?菖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策略
全民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全民提高道德素养的关键在于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精准扶贫,教育为先,为提高全县义务教育水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才。
1.政府要认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做到让山区群众听懂并理解政策的意义。保障政策实施过程的规范和合理,学校布局规划要做到科学和合理。办好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做好家庭经济贫困寄宿生的建档立卡工作,保证国家的专项补助资金的有效发放和落实。
2.针对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学生的资助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财政投入,办好教学点,杜绝因上学远而被迫辍学的学生。建造和改善寄宿学生的住宿条件,按照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和认真执行营养改善计划。政府为各级中小学学校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办公室,招聘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确保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其快乐成长。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对乡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菖?菖县要充分发展本土经济,不能全靠单一的财政拨款。作为全省的农业重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科学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做到不仅脱贫走上小康道路,而且保证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保证中小学硬件设施的齐全,还要保证师资力量的优质,制定严格的选聘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質。
4.政府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基层的工作人员要走进乡村,张贴和宣讲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扶贫政策,以及针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广大少数民族山区群众切实感受来自国家惠民政策的关怀和温暖。政府帮助山区群众摆脱“靠山吃山”的生存理念,帮助贫困户建档立卡,合理做好整乡整村搬迁安置,帮助指导安置好的群众进行种植和养殖,鼓励群众进行创业,以及做好扶贫贷款和资助工作。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更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十二五”计划的收官时期,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吹到了青海省的东部,走上小康社会道路的步伐越加紧凑。扶贫先扶教,只有发展好教育,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有力的后备军,提高教育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