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现状及困境

2020-04-10王洋何晓芳邵英硕

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

王洋 何晓芳 邵英硕

[摘要]公正、科学的智库评价能够引领大学智库发展,促进智库资源优化,探索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我国不同的智库评价报告,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导向和指标等维度探析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现状。基于现状分析,总结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构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大学智库;智库评价体系;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20)01-0042-06

0引言

公众利益诉求多元化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各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构成一定挑战。政府由于知识局限必须打破传统决策的惯性,借用外部智力提升公共决策理性,大学凭借丰富的人才与知识储备理应在服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时代使命。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其中以高水平大学智库丰富资源为依托的智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公正、科学的智库评价能够为智库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探索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研究相对薄弱,故基于社会需求、政策热点和文献梳理确定本文的选题。

1我国大学智库评价理念

1.1引领大学智库发展

智库评价是大学智库建设的风向标,是引领大学智库发展、推动大学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今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类型、形态的大学智库蓬勃发展,但智库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应该有一套有效的准入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规范来保障大学智库的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大学智库进行评估,为大学智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标准,也为大学智库的建设树立了明确标杆。这一标杆的建立,可使大学智库看到自身在智库评价中的位置和优势,对自身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从而激励大学智库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内部建设,提升智库产出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研究成果的转换率和贡献率。同时,对整个智库领域来讲,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规范智库的活动,创造公平有序的智库环境,有利于我国智库的长远发展。

1.2优化资源配置

智库评价是大学智库建设的听诊器和过筛网。在理论层面上,评价通常被认为是用来测评个体是否掌握了某一项技能或者知识的一种手段。在实践层面上,评价的本质是对资源的重新配置。大学智库希望通过参与评价获得与自身贡献一致的回报,这种回报包括资金、名誉、政府认可或者社会责任等,评价结果会影响智库的利益、声誉和资源分配。对政府来讲,大学智库项目评价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项目的持续进程,为相关监管机构调整智库项目提供现实依据,也为政府在智库层面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政府或者相關部门根据评价的结果,过滤出优质智库,淘汰劣质智库,整合低水平、同质化大学智库,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流向大学智库最需要的地方,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智库评价在帮助政府、社会对智库动态管理监督的同时,也为大学智库的建设成果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得一些优质的智库机构有机会走进公众视野,展现优秀的成果,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2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现状

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独立的大学智库评价体系近乎空白,更多的是包含不同类型智库的整体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受到较多关注和热议的智库评价项目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了解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建设现状。

2.1评价主体

智库在发展构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理论思想的影响,通常会形成不同主体的评价。通过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智库评价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是第一方评价、第二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

第一方评价主体是智库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在我国主要是指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媒体。此类评价的核心标准是不同级别的领导批示,主要考虑的是智库成果对决策的直接影响。这类评价可以更为客观地衡量大学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但是出于保密或者工作的复杂性等原因,评价主体一般很少公开声明对智库及智库产品的评价意见,智库研究者很难获得反馈意见。第二方评价主体是智库主管机构,他们向智库委托项目,并且给予经费支持。韩国的评价模式就是以政府部门综合评估为主,政府组织人员对智库的研究成果和经营绩效进行考核。这种评价以政府作为评价主体,并依据评价结果分配资源,有利于智库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带有深深的行政烙印,在保持独立性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不利于智库健康发展。

在放松管制、大力发展智库的时代背景下,第三方评价得以兴起。智库的第三方评价独立于决策者及管理部门,与评价对象既无任何隶属关系,也无任何利益关系,受政府的影响较小,评价过程相对比较自由,能够保证评价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我国的智库评价主要是第三方评价,评价主体包括高校、社科院、媒体和企业,其中以高校和社科院为主。不同主体的评价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一般以项目或者课题的形式进行,社科院设立专门的智库研究中心,媒体和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自发进行智库评价。它们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智库进行评价,已经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

2.2评价方法

我国现有的智库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理论界对智库评价分为两个派别,其一是主观定性评价。这一派认为,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咨政建言,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但是其过程的真实影响难以洞悉和测量,实际贡献也不可能完全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度量,对智库影响力的测量依赖于各类评价主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此类智库评价主要以主观定性为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价法,获得被调查者对智库的看法,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这一方法简单易操作,受到较多智库评价机构的青睐。另一派认为要客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的主观性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排名结果的客观性,所以主张构建客观指标进行评价,但是指标的设立和客观数据的获取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可操作性并不强。为了更好地进行评价,越来越多的智库评价机构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为例,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其中,问卷调查采用主观排序法,利用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政府发展中心与决策咨询委等多种渠道与平台,向全国发放问卷。专家评议则参考了智库的部分公开指标,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

同时,我国大学智库采用分层分类评价。不同国家政治环境、政治制度或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得智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国家的智库,不同类型的智库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加分类地进行统一评价,势必会忽略智库之间的独特差异,其评价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分层分类评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有的智库评价都进行了分层分类,充分考虑不同智库的差异和特点,分区域、分领域、分类型地进行评价,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2.3评价导向及指标

评价指标是智库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库建设的度量标尺。本研究遴选了我国6个具有代表性的智库评价报告,从结果评价和系统评价两个维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1)结果评价。“结果导向型”的评价聚焦于智库的影响力评价。智库影响力贯穿政策过程始末,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政策过程的参与者。对于智库来讲,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价值,更能体现它在政策研究界的地位。结果评价以影响力为评价指标,试图以影响力的高低来反映智库建设的质量,同时诊断智库建设是否存在急需改进的地方。选取3个以结果导向评价为主的评价报告,对其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通过对表2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笔者发现以智库影响力为评价导向的指标体系基本相同,主要涉及到决策(政府)影响力、学术(专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4个维度。(1)决策(政府)影响力主要是指智库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对政策的分析、观点和主张传递给政策制定者,从而影响政策制定的能力,其核心指标主要是领导批示和承担政府项目。(2)学术(专业)影响力主要指智库通过发表学术论文、撰写专著或报纸文章等方式,以专业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对某些公共问题产生影响的能力。学术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的指标略有不同,学术影响力主要关注的是学术成果,专业影响力的指标还关注了智库研究人员。(3)社会影响力或舆论影响力主要是指智库对社会的影响能力,其核心指标是新闻报道和网络传播。(4)国际影响力是智库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核心指标是国际合作和国际传播。这充分说明智库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导向型”评价更多地局限于智库影响程度、绩效水平的评定,非常容易造成以结果来评定智库建设成败的负面评价效应。智库的组织创新行为很少考虑在内,也较少考量智库经验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2)系统评价。系统导向评价是智库评价的另一种类型,评价内容包含资源、管理、产出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系统导向型”的评价,更多地将智库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多元输入、多样转换、多层输出,因而可以有不同维度的考察。这种类型的评价,在充分考虑绩效水平和影响力的同时,还注重對智库战略性和管理力的考量。目前,我国智库评价已经有从单一的、目标达成式的“结果评价”向“系统评价”转变的趋势。选取3个以系统导向评价为主的评价报告,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发现智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从吸引力(Attractive Power)、管理力(Management powe)和影响力(Impact Power)三个维度对智库进行综合评价,形成AMI指标体系。浙江大学围绕资源(Resource)、产出(Output)、知名度(Reputation)、影响力(Influence)四个维度,构建了RORI指标体系;浙江工业大学聚焦大学智库,建构了以契合度(Fitness)、活跃度(Activity)和贡献度(Contribution)为核心的FAC三维模型,都构建了完整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进一步对系统评价的二、三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关注的重心不只停留在智库的影响力上,还注重指标体系设计契合智库的运作流程,注重对智库中战略性的考量。虽然表3的3种评价体系存在差异,但评价指标都涉及组织机构、研究人员、资金来源、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这样的评价指标更加注重智库的整体运作能力,对其建设的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综合考察,将成为我国未来智库评价的新导向。

2.4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直接关系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本研究选取6个智库评价报告,对不同报告中关于权重的解释进行比较,具体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浙江大学的“全球智库排行评价报告”对各级指标进行了明确赋值,数据公开,计算可重复;上海社会科学院确定了一级指标的权重,对二级指标的权重未作说明,其他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公开具体的权重,只是解释了确定权重的方法。这说明我国智库评价的透明度欠缺,虽然所有报告都对权重进行了解释,但绝大多数没有公开具体的权重和计算过程,智库评价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评价主体缺乏权威性

目前,我国进行智库评价的机构众多,评价主体多元,高校、社科院、媒体甚至企业都参与到智库评价中来。百家争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库领域的发展,但是都没有形成绝对的权威。大多数的大学智库是被动参与评价的,评价主体并不需要事先获得智库机构的授权。获得好评的大学智库会比较容易接受智库评价的结果,获得较低分数或者排名靠后的大学智库则可能对评价结果视而不见,评价结果很难社会化。严格来讲,智库评价机构应是政府和社会公认的专业组织或机构,在领域内有较高的威望和公信力,才能享有评价自由权。我国的大学智库评价尚缺乏合理的准入机制,评价主体参差不齐,各界对智库评价的结果很难达成共识。

3.2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评价手段、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权重都是智库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智库评价的核心问题。我国大学智库类型多样、性质复杂,区域性、专业性、结构性差异都较大,评价的方法、指标及其权重应该体现其差异性。现有的智库评价普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对不同类型的智库区别对待。操作层面上,无论是“定性评价类”还是“定量评价类”,都存在方法和技术上的困难。“定性评价类”报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局限性显而易见;“定量评价类”缺乏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获取的数据未必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智库的实际贡献。评价报告也很少公开评价的量化过程,指标权重模糊不清,评价缺少透明度。

3.3评价结果很难发挥作用

公正、科学的智库评价能够为智库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智库评价的理念和初衷是“以评促建”。但是现在的智库评价热衷于提出各种新的评价维度,挖掘新的指标,发布新的排行榜,这种“为评价而评价”的智库评价对中国智库的良性发展和资源配置并无实际作用。各种排行榜把智库评价过程单一化,把评价内容狭隘化。如果一味地标榜智库排行榜,排行榜就有可能变成某种话语暴力。大学智库为了在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能会迎合智库评价指标,依据评价体系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新型智库的健康发展。

4构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

4.1丰富智库评价参与主体

评价是一门大学问。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全国性的评价学会,用来协调评价工作。我国智库评价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全国性的评价组织,也没有足够数量的专门从事评价学研究的专家群体,目前存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缺少一定的权威性。为了更好地对大学智库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涉及专家学者、政府行政人员、社会公众等多方群体,构建同行评价、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增加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首先,大学智库的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同行专家权威的评判,建立一支专业的评价队伍至关重要;其次,大学智库的主要功能是为政府提供各类决策咨询服务,政府是智库成果的直接使用者,政府的反馈更为客观,获取政府的评价更有助于智库自身的反思与改进;再次,大学智库具有服务性,不仅要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也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舆论产品,社会公众在智库评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大学智库评价要创建一支跨领域、跨学科的专业评价队伍,人才搭配上注重合理性与科学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主观因素对智库评价的干扰,从而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和客观。大学智库作为评价客体,应该正确地看待智库评价,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供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4.2规范大学智库评价程序

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可以推动大学智库加强能力建设,引领大学智库发展,但是目前大学智库评价近乎空白,构建科学、合理、单独的大学智库评价体系是大学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智库的定义并没有统一,评价程序不规范。首先,构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对大学智库的定义进行规范。其次,大学智库评价需要采用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大学管理体制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大学的水平、层次和优势学科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对大学智库进行分层分类评价。另外,大学智库的评价指标应该尽量全面,设计指标时,需要考虑大学智库的组织结构、成果产出、实际贡献和影响力等各个层面,并根据重要程度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指标体系也需要凸显数量化导向,尽可能将大学智库指标体系转化成可测量和可计算的数字,减少模糊不清的描述性指標。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智库评价过程的透明度,给外界公平公正的信号。

5结束语

公正、科学的智库评价能够为智库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探索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智库评价以第三方评价为主:评价方法以主观定性评价为主、客观定量评价为辅,且实行分层分类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形成了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存的格局;评价报告对指标赋值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但指标权重并不明确。基于现状分析,总结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构建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建议。

[责任编辑 刘冰]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
中学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黄淮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
MOOC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