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研究
2016-12-30纪为军刘心雨高继康
纪为军 刘心雨 高继康
摘要:微博自问世以来,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校大学生虽然没有步入社会,身居校园,但随着在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他们对微博的使用并不会突然的中断。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真实情况,掌握作为受者、同时也是传者的在校大学生是如何使用微博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的情况。2015年10月~12月,我们对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问卷为350份,有效问卷317份。
关键词:黄淮学院;微博;现状研究
一、实证调查研究
(一)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上网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17名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当中,有74人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小于7小时,占23.34%。有70人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为7-21小时,占22.1%;有77人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为21-35/小时,占24.2%;有49人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为35-42/小时上网,占15.53%;有47人每周上网的时间超过42/小时以上,占14.83%。
(二)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17名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当中,有297人知道微博,占调查人数的93.7%。其中,有128人是通过媒体介绍得知微博的,占43.1%;有76人是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微博,占25.6%;有52人是通过其他页面链接得知微博的,占17.51%;有34人则是通过朋友推荐得知微博的,占11.45%。
二、微博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一)微博对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在校大学生是大学最活跃的群体,也是大学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微博的出现极大满足了在校大学生抒发情感、张扬个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提高了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同时,不少的大学老师也在微博上“言传身教”,自觉发挥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
2拓展了在校大学生的文化承载空间
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宣传栏是校园文化的传统形式,网络的繁荣使MSN、QQ、飞信等也成了受在校大学生青睐的新兴校园媒体。微博的出现及其表现出的比其他媒体更突出的便捷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优势,使它很快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宠儿,成为校园文化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展了在校大学生的文化承载空间。
(二)微博对在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当前,微博正以其便捷性、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着在校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的方式。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与日俱增,具体表现在:
1造成在校大学生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
微博是开放性的,由于信息传播的限制空间逐渐被打破,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得以快速方便地进入在校大学生的视野。而大学阶段正是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微博上,他们很有可能不加辨别地去接触到“消极”、不健康”的思想,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动摇他们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
2容易使在校大学生沉迷其中忽视人际交往
微博所制造的虚拟环境氛围让人和人之间能随时随地实现虚拟交流。这种及时掌握信息的感觉会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上瘾。随着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和多媒体的发展,很容易使在校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等抛之脑后。甚至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时还会出现与父母、老师、朋友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障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微博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作用。
三、对在校大学生微博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应用领域
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等院系团总支、学生会利用微博广泛开展和举办演讲赛、辩论赛、摄影比赛、科技成果展等活动,把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网络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等院系党总支创立党建微博,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及党的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教育,改变了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充分挖掘了其在学生德育等方面的价值。
(二)减少不良影响,树立正确观念
大学是使用网络最集中的区域,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是使用微博最密集的群体,基于此,我们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该专业在校大学生感知、认同、接受,并从主观上认识微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