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握力锻炼对尺桡骨骨折肢体肿胀的影响

2020-04-10石小凡林丽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握力桡骨患肢

石小凡 杨 佳 林丽娟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广东珠海 519000

尺桡骨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常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导致而成。而前臂部位具有复杂的肌肉结构,还会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烧神经损伤,且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骨擦音、前臂受限等症状[1-2]。骨折往往容易出现一系列改变如旋转、重叠、移位等,因此需要使用手术固定或者保守的外固定治疗,选择合适的固定和复位,以保证前臂功能的恢复。但术后仍会伴有肿胀疼痛症状,常规治疗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因此要适当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4]。握力锻炼为临床康复训练的一种,主要针对患者患肢的康复,研究证实可缓解患者肢体肿胀情况,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5]。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尺桡骨骨折患者,开展握力锻炼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放射线下明确为尺桡骨骨折诊断;闭合性骨折;可配合相关治疗与康复干预;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认知、沟通、精神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骨折前患肢肢体握力不足、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者。本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并在其监督下实施。收取我院2018年1~9月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59例,采取常规康复指导设为对照组。男41例(69.49%),女18例(30.51%),骨折至就诊时间3.2~15.8h,平均(8.2±1.1)h,年龄23~71岁,平均(49.3±4.1)岁,手术患者53例(89.83%),未手术保守治疗者为6例(10.17%)。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将握力锻炼运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60例,设为研究组。男40例(66.67%),女20例(33.33%),骨折至就诊时间2.8 ~ 16.3h,平均(8.7±1.2)h,年龄21~73岁,平均(48.4±4.2)岁,手术患者53例(88.33%),未手术保守治疗者为7例(11.67%)。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饮食护理、将患肢抬高,及时检查石膏固定情况的石膏护理、以轻度的伸缩前臂肌肉、握拳向上、屈伸手指等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包括完善的健康教育、服药、日常饮食等有助于愈合骨折效果的干预。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握力锻炼: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保持肘关节>90°注意保暖。为患者讲解握力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握力锻炼要领、时间和频率等指导。在每天的8、10、14、16、20时做握力运动1组,每组握紧、松放各2s,15次/组,若出现不良反应即停止握力运动。

1.3 评价标准[6]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并发症及患者对康复的满意度。VAS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值分布0~10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强。上肢不同位置围度为腕关节上6cm与腕关节上10cm的围度,以mm为单位,肿胀度计算方法,以对侧肢体相同位置为标准,将患肢数值与其做减法,以三次测量后的平均数值为最后的数值水平。并发症主要包括肿胀、严重疼痛等。患者对康复的满意度评价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信度系数=0.819),主要针对患者对康复干预的过程、效果、方法等进行满意度评价,分值分布0~100分,其中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60~79分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而计数数据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相比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s)

?

2.2 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与干预前差异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对康复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86%,且实验组患者对康复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伴随着交通运输业及工业的不断发展,骨折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尤其是尺桡骨骨折,因其骨折的特殊性,骨折后患肢较易发生并发症,如肿胀、疼痛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患肢的正常使用,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肢康复后功能,减轻肿胀,获得较好的功能效果[7-9]。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多注重患者患肢的恢复,包括对患者患肢的严密观察,饮食指导、康复干预等,提升患者的患肢康复效果。但是对患者而言,采取握力锻炼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握力[10-11]。相关研究表明[12-14],采取有效的握力锻炼可促进患者上肢的局部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以保证患肢的康复效果,进而加快患侧肢体的代谢速度。因骨折后需要固定,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的情况发生,而握力锻炼则可有效缓解局部受压情况,通过握力锻炼方法以提升患者患肢的血流速度,扩张内皮依赖性血管管腔,改善血管切应力。因此在尺桡骨骨折后,采取有效的握力锻炼,既能够保护血管组织,还可以缓解肿胀症状。高继平等[15]研究中指出,选择收治尺桡骨骨折,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前臂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VAS评分、患肢肿胀值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与干预前差异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86%,且实验组患者对康复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高继平等研究结果相近[15]。

表2 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比较(± s,mm)

表2 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比较(± s,mm)

?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对康复的满意度比较[n(%)]

综上所述,针对尺桡骨骨折的患者采取握力锻炼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上肢不同位置围度,减轻肢体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握力桡骨患肢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巧练握力益康寿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