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1h加餐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2020-04-1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肝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肝细胞数量及功能均受到影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按照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指南建议,“睡前1h加餐”能够满足夜间长时间空腹带来的能量需求,降低次日晨起低血糖风险[1]。为此,本研究观察“睡前1h加餐”对此类患者能量代谢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5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和2型糖尿病及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酒精性肝损伤、肝癌、胃肠道手术和心脑肺肾等功能异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非加餐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39~69(54.37±4.61)岁;体质量51~109(72.17±7.45)kg;乙肝病史4~41(15.61±4.38)年;糖尿病病史6~43(23.62±5.44)年。加餐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35~71(54.41±4.62)岁;体质量49~98(72.20±7.43)kg;乙肝病史4~39(15.65±4.35)年;糖尿病病史6~45(23.65±5.4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就餐方案 两组患者均给予护肝和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非加餐组依据肝硬化糖尿病饮食管理,给予常规一日三餐就餐方案,Harris-Benedict(H-B)公式计算能量和营养摄入,定时、定量进餐。加餐组在非加餐组基础上,保持日能量和营养摄入不变,将一日三餐中各餐碳水化合物减少16.7 g,然后将16.7 g×3=50.1 g作为睡前1h加餐。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前3d即调整为本方案。观察两组入组时和入组3个月末能量代谢及血糖水平。
1.2.2指标检测 能量代谢指标:采用美国MED公司生产的CCM/D营养代谢系统自动计算能量代谢指标,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和蛋白质氧化率(PRO%)。血糖水平指标:使用奥迪康AC6601型全自动HbA1c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中HbA1c水平数据,检测方法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迈瑞BS-220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水平,检测方法采用已糖激酶法。
2 结果
2.1能量代谢指标 非加餐组各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加餐组干预后RQ水平有所提高,PRO%有所降低。见表1。
2.2血糖水平指标 干预后两组FPG和HbA1c均降低,但加餐组降低幅度大于非加餐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能量代谢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指标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约65%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能量代谢异常和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加速了肝硬化进程,从而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和营养状态[2]。因此,在常规药物干预和适量运动基础上,此类患者如何调整就餐方式和时间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REE、RQ和PRO%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的能量代谢指标。REE水平是指机体禁食2h以上,评价糖尿病患者维持机体细胞、器官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觉醒状态,测定其水平用以调整身体活动系数和应激程度。本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前后REE水平变化不大,表明一日三餐或一日四餐并不影响患者的REE水平。RQ即非蛋白呼吸商,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患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之比,即以糖类和脂质为氧化分解的底物时所测定的呼吸商,PRO%和RQ均能够反应在糖类和脂类供能不足时,蛋白质的氧化供能情况[3]。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加餐组RQ和PRO%改善幅度均优于非加餐组。提示一日四餐模式下,睡前1h加餐能够缩短患者夜间的禁食时间,延长了机体对糖类和脂类的供能时间,改善分解蛋白和脂肪氧化供能的代谢失衡,从而平稳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FPG水平和HbA1c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能力最直接的指标。干预后两组FPG和HbA1c水平均有降低,但加餐组降低幅度大于非加餐组。一日四餐模式下,睡前1h加餐能够降低由于单日饮食量超过胰岛β细胞的工作负荷,持续且稳定条件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稳定控制血糖,降低晨起低血糖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一日四餐模式下,睡前1h加餐能够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和血糖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