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宪政建设的影响

2020-04-09刘楠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作用

摘  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但作为人类法文化中的重要一支——中国传统法文化,在链接宪政建设的因素中,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矛盾方面。中国的宪政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扬弃的过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宪政建设的影响,这对中国宪政建设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宪政建设;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中国宪政建设来说,是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揭开了劳动人民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序幕。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这一纲领的标志着中国宪政建设的新阶段、新时期。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誉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就意味着,此次会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转折点,标志着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期。在此之后,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在1982年颁布了《1982年宪法》。中国的宪政建设历经风雨,途径艰难困苦,它通过自身的力量,把握住了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宪政的基本因素

宪政有三个要素,自由、民主和法治。自由,是指人可以自由的行使各项权利,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民主,就是说权利应该放入民众的手中,同时要少数人服从大多数的意见。法治,即依法治国,政府和个人的行为都要遵循法律,把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这三者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和谐统一于宪政之中。

二、宪政与法治

谈及宪政,往往使人想到法治。谈及法治,人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宪政,似乎它们已成为一对可以相互替代的概念。

宪政的根本目的是对于政府所享有的权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对于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给予合理的保障。为了使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借助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所难免。在这些安排中,法治是基本而且重要的一项。若想规制政府的权力运行,尽可能避免其扩张与滥用,势必要明晰政府权力的边界,而法治是预设边界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制度。宪政是由宪法确认并保障的一个基本政治社会的制度框架,这个基本政治社会的制度框架的核心是限权,基本精神是建立负责任、权力有限的政府,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害。公权力设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需要和社会公益。然而,在任何社会里,权力总是被少数人所直接掌握,这就有可能使权力蜕变成牟取私利和践踏公民权利的工具。建设宪政国家,要求国家权力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要保护公民权利,政府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三、传统文化对宪政建设的积极影响

1.勤政和廉政思想能促使官吏有所作为

在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极度不完善,法律往往不是行为的底线,而道德衡量却是圣贤的一个标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耳熟能详的说法就是讲求德才兼备。“青天大老爷”“父母官”种种说法都要求入仕之人要成为“民之父母”,为民做主,讲究勤政和廉政。古代官吏将廉政视为政治之根本,被视为吏之要旨。政权的兴盛与衰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廉政还是腐败。做官的人只有为政清正廉洁,才能够成为人民的表率。也只有清正廉洁,“见利不贪,见美不淫”才能实现“上廉而下清”,营造出淳朴的民风。在勤政和廉政的思想指导下,自上而下对贪污都深恶痛绝。虽然,勤政和廉政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理论,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权力的效能,同时,这对现今的宪政建设也有着身份重要的作用。

2.遵循自然的立法能够增强法律的适应性

人们所遵循的法律本身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良法是法,恶法非法。法治的一个要件便是要求在体制中要有良好的法律。若想宪政建设顺利推行,那么良好的法律本身就变得重要起来。虽然在古代,法律的威力可能远不及伦理道德,但法律既然存在,便有其价值与意义。中国古代立法的一大突出特点便是立足国情,遵循自然规律。其实,法律的制定本该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这样明确的传统,根据农业的季节时令决定国家在不同季节的政治法律的重要任务,自汉代开始,就形成了“春夏緩刑,秋冬治狱”的传统。在古代,劳动力的数量少,劳动工具的技术含量低,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播种。劳动工具无法改变,只能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在春夏时节不施以重罚,使更多的劳动力能够参加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总量。史书中记载,古代皇帝往往在春夏是发布诏书,明言禁止官吏受理、审断案件,有时还督促官员尽量赦宥犯有轻罪的囚犯,目的就在于不违背时令,便于农耕,提高劳动生产率。法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增强实用性,亦如如今的宪政建设,也正是遵循了我国的国情,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宪政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丹.中国宪政建设的文化路径[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陈惊天.中国传统法文化和新时代法治建设[N].长春日报,2019-11-22.

[3]张晋藩.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N].北京日报,2018-11-05.

[4]张容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宪政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3(11).

[5]张昌武.论当代中国宪政文化的建设[D].南昌大学,2012.

[6]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J].政法论坛,2011(29).

作者简介

刘楠(1982—),男,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司法行政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作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