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0-04-09邱思艳周朝霞裴佩
邱思艳 周朝霞 裴佩
摘要:发展品牌是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为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品牌战略性新思维、构建完善的品牌机制,创新品牌发展策略、促进品牌国际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强品牌人才建设等提升策略。
关键词:品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 品牌策略
2010年10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0(32)号《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果断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细分行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自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位。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许多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取得了领先的成绩,1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严重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2010年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数据,我国只有二个品牌中国移动(排名69)、国家电网(排名86)入选世界品牌100强。品牌是一种新的战略资源,它集成了技术、质量、服务、管理、诚信、文化等各种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发展能持续产生大量生产、流通、传播、营销等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品牌的高附加值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收益。建立品牌培育机制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上,创立著名品牌是必由之路。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需要实施品牌战略。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发展品牌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之路,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将近9年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国家电网、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联想、百度、航天科工、台积电等8个品牌入选世界品牌100强,而且5个是民营企业品牌。浙江省入选品牌是阿里巴巴。当然这个状况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体经济的地位还是很不相称的。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的发展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浙江省的GDP在全国这几年排列基本在第四位。201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167.9亿元,同比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
(一)在世界500强品牌排行榜中,从零到有出现浙江品牌
2017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报告中阿里巴巴品牌进入了世界品牌百强行列,位列74位,品牌价值2234.84亿元人民币;2018年阿里巴巴在世界品牌百强行列,位列85位,品牌价值2705.92亿元人民币;2019年阿里巴巴在世界品牌百强行列,位列75位。品牌价值2865.17亿元人民币,品牌价值逐年上升。
(二)战略性新兴企业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报告中,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在中国最有价值500强的排行榜中入选的品牌逐年增加,排名稳定,略有提升。2019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最具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中也是位居第五位,下表1是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在中国最有价值500强的排行榜中排名全国前10的省份的情况:
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的成功因素
(一)浙江经济基础好,民营企业活力强
浙江地处长三角优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工农业发达,富裕之地,鱼米之乡。浙江的经济基础好。浙江人吃苦耐劳,勇为人先。浙江企业百分之八十左右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带领浙江人,凭着浙江人的“四千精神”(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奋发图强,为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浙江省政府一直在积极激励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发展
浙江省政府大力支持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涵盖了9大战略性新兴行业的规划,针对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又出台了实施意见,共计至少20个相关文件。积极建立以科技带动、新兴产业园区及基地建设升级为平台、信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保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体系。
(三)浙江企业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具有品牌发展的意识
浙江著名的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坚持品质第一的品牌原则,如万向集团、吉利集团、正太电器等企业都是靠过硬的质量赢得消费者和行业认可的。这是品牌制胜的最重要的基础。浙江的企业比较有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行动,在这几年中开展了基于营销的品牌战略,使企业的品牌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業绩。
三、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几年来仅有一个阿里巴巴成为世界品牌100强的品牌。浙江省和中国一样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排名最前的6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了浙江战略性新兴企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战略思维
品牌战略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与成败、长久治安的根本性决策,是打造强势品牌的前提与保证。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品牌战略性思维这一大问题。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没有树立品牌发展的长远目标,缺少长期品牌战略规划。
(二)品牌发展策略陈旧
随着技术的发展,品牌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以多元化的发展状态适应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更,浙江省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仍旧固步自封,用陈旧的发展策略作为主要发展手段,导致品牌发展力度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企业要想打造强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目光首先就要立足于全世界而不是仅局限于本土。融入国际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点。而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浙江省有部分企业缺少国际化思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低,这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步伐。
(四)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
浙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形成时期,存在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健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也更加需要加强金融支持的效率。
(五)人才建设匮乏
人才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建设的根本保证。目前浙江战略性新兴企业品牌专业人才匮乏。全国没有品牌专业的本科专业,仅在一些少数高校的硕士和博士中有品牌管理的方向,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四、浙江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的对策
从世界各国发展品牌的经验来看,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培育,不仅要发挥自主品牌的主体企业的作用,同时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作用、舆论导向作用和教育机构的培养作用。因此,发展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应该多管齐下。
(一)树立品牌战略性新思维
从世界顶级品牌成长的经历来看,企业要打造强势品牌,必须要树立品牌战略性新思维。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导的战略,把创建世界著名品牌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统率企业的各项工作。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多企业虽然重视品牌工作但并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先导战略和重要战略,这样会使品牌工作边缘化。
(二)构建完善的品牌机制,创新品牌发展策略
课题组在对企业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企业对品牌重视,但几乎很少有企业独立设立品牌部,品牌工作是混合在由營销部或办公室里。企业里没有完整的品牌建设机制,品牌工作限于做营销和传播。对构建品牌形象;确立准确品牌定位、构建品牌个性、设计品牌标识和构建品牌文化没有完整、有效的规划和策略。所以企业要建立完整、科学的品牌培育机制,卓有成效、持续地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
(三)促进品牌国际化发展
要想打造强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目光首先就要立足于全世界而不是仅局限于本土。摒弃本土化思维,融入国际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培育十分关键的一点。从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运作提升到国际化思维、国际化运作。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加强“合规”建设,遵守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环境、技术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等发展环境的优化。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条件角度,政府应当以激活创新动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创造成长条件优先,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健全的法制环境。应尽快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性规划和战略部署,抓紧出台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政府要为依托企业建立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引进和培育国际市场品牌管理人才。通过展会、比赛、国际交流、文化节等形式对国家的战略性新兴品牌进行推广宣传,要公平公正的制定品牌标准与评价体系,引导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
(五)加强品牌人才建设
人才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应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要吸引外界品牌人才,另一方面要保留并鼓励国内人才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品牌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品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改革品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品牌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品牌人才的培养。
项目来源:2017年度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C25G2350206):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培育机制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卓,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培育国际顶级品牌,中国经贸导刊,2012(7)
[1]王启万,王兴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0):153-160.
[2]刘振华,发展壮大中国品牌[J].南方企业家,2017(07):23-25.
[3]专家支招新经济: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培育[J].商业观察,2018(08):20-21.
[4]朱永旗.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响亮品牌[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