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效的影响
2020-04-09鲍利邱榆程高翠莲
鲍利 邱榆程 高翠莲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血透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2-4次形成隧道改用钝针扣眼法,对照组在8-12次形成隧道改用钝针扣眼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内瘘并发症、不同穿刺时机疼痛程度、止血时间、渗血、皮下血肿情况比较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内瘘并发症、不同穿刺时机疼痛程度、止血时间、渗血、皮下血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2-4次形成隧道改用钝针扣眼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对周围血管壁的損伤,缩短按压止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钝针扣眼穿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32-02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作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其穿刺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目前传统的穿刺方法有绳梯法、区域法以及扣眼法三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传统扣眼穿刺方法,然而该方法由于锐针锋利,穿刺次数多,容易造成新的割伤和刺伤[1]。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64例扣眼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认知功能障碍,沟通无障碍;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严重出血;精神障碍等。随机将其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2例,女15例,男性17例,年龄10-59岁。对照组32例,女10例,男性22例,年龄8-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观察组:固定由一名专业护士选择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同一穿刺深度负责穿刺,初期透析的2-4次用锐针穿刺,然后改用钝针穿刺,护士将钝针捻进后固定,透析结束后,75%酒精消毒扣眼,更换创可贴,覆盖针眼,先将棉卷和动静脉内瘘血管长轴平行,最后按压包扎止血,8小时内不要去除创可贴。对照组:穿刺时遵循上述原则,经过8-12次的锐针穿刺后,在固定的穿刺部位形成皮下穿刺隧道后改用钝针扣眼穿刺的方法。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内瘘并发症、不同穿刺时机疼痛程度、止血时间、渗血、皮下血肿情况比较等情况。患者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分级标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分析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a=0.05。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穿刺时机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6个时间点疼痛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止血时间、渗血、皮下血肿情况比较观察组止血时间,渗血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透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扣眼穿刺法保持了局部血管弹性纤维的连续性,使局部血管在强大血流冲击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血管瘤样扩张[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内瘘并发症、不同穿刺时机疼痛程度、止血时间、渗血、皮下血肿情况,差异显著(P<0.05)。其原因可能是2-4次形成隧道改用钝针扣眼法不仅有利于减少锐针穿刺次数,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舒适度,降低伤口出血、渗血、血肿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2-4次形成隧道改用钝针扣眼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对周围血管壁的损伤,缩短按压止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娟, 应迎娟, 吴春燕. 钝针对预防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6):26-27.
[2]尹海军.周采平.任伟.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3):92—95.
[3]赵海珠,黄海萍,方少样,何美青.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