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2020-04-09李洪涛
曾 鹏, 李洪涛
(1.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2.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中国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得益于政府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然而自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都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不断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通过政府的制度政策调整、形成开放新格局,正确应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客观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也是如今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研究运用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对中国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国内收入变化展开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本国富裕资源(就中国而言为劳动力资源)的回报率不断上升,进而促使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普遍提高,劳动力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形成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伴随着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大规模的政府投入也再次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政府的规模扩大与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与扩大开放的统一。虽然从全国范围内分析,政府的规模扩大与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与贸易开放促使经济增长以及区域收入的提升,但目前我国区域间、区域内的收入依旧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城市与农村之间劳动力收入与资本回报率的巨大差距,使得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扩大,导致城乡间收入差距并未因为贸易开放得到显著改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客观区域条件差异、政府制度政策导向导致沿海、沿江以及大中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差距也不断扩大,区域收入水平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效应。因此,随着我国在政府深化改革以及贸易开放的推动下区域收入得到显著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依旧存在着在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区域收入较为突出的不平衡问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中也强调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强化政府的行政化管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城乡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由此,研究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对城市的行政级别结构体系、贸易开放水平两者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展开分析,尝试探寻如何进行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调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以往学者对于我国城市行政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Shiuh(2013)(1)Shiuh-ShenChien.New local state power through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A case study of post-Mao China county-level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in Kunshan[J].Geoforum,2013,(46).通过对中国长三角地区政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认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得益于政府的行政级别变化调整带来的资源优势和政治制度对开放创新的推动作用。王贤彬,聂海峰(2010)(2)王贤彬,聂海峰.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4).对行政级别与地区经济发展展开分析,认为城市行政级别及规模效应对地区发展会产生显著影响。朱建华等人(2015)(3)朱建华,陈田,王开泳,戚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格局演变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研究,2015,(2).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行政级别变化研究,认为城市行政级别的演化发展与国家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形势具有紧密联系,应当通过积极的行政级别调整为贸易开放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王麒麟(2014)(4)王麒麟.城市行政级别与城市群经济发展——来自285个地市级城市的面板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4,(5).从城市群的角度对城市级别展开分析,发现城市行政级别的形成源于政府干预的结果,城市群经济因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则呈现出越好的发展水平,即在政府的干预下形成行政区经济。曾鹏,秦艳辉(2017)(5)曾鹏,秦艳辉.城市行政级别、产业集聚对外商投资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7,(1).对城市行政级别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发现城市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越大。Rudiger等人(2017)(6)RudigerAhrend,EmilyFarchy,LoannisKaplanis,etal.What Makes Cities More Productive?Evidence From Five OECD Countries On The Role Of Urban Governance[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7,(2).将政府级别与城市经济发展进行联系,认为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给予地方政府更为自由的权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开放发展模式建立贸易开放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经济学的经典命题,虽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通过绝对成本假说(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伊·菲·郝克歇尔,戈特哈德·贝蒂·俄林)对国家宏观层面贸易开放推动经济增长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有大量的经验数据分析对贸易开放推动经济增长理论进行验证(Rodríguez与 Rodrik,2000)(7)Rodríguez,Francisco,Rodrik D.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 Skeptic’s Guide to the Cross-National Evidence[J].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2000,(15).。然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贸易开放实际上会导致国内市场充裕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而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下降,进而展开由更为具象的方式对贸易开放影响劳动者收入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对贸易开放对国别的经济发展展开丰富的研究。Amirkhalkhali与Atul(2019)(8)Amirkhalkhali,Sal,Atul Dar.Trade Openness,Factor Productivity,And Economic Growth:Recen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2000-2015)[J].Applied Econometric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9,(1).通过对OECD国家的贸易开放与要素生产率的分析发现更高水平的贸易开放会促进出口扩张从而推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出口扩张得以实现。对于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的收入情况相关学者进一步通过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展开研究,Tahir与Azid(2015)(9)Tahir,Muhammad,ToseefAzi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open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Some new dimensions[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2015,(2).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展开分析,通过构建全新的贸易开放变量评估分析论证贸易开放式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Lim与Paul(2016)(10)Lim,G C,Paul D.McNelis.Income growth and inequality:The threshold effects of trade and financial openness[J].Economic Modelling,2016,(58).通过实证模型发现贸易开放对地区收入增长及平等具备门槛效应,以经济资本密度作为关键阈值,贸易开放可以有效带来收入增长与平等化。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下的贸易开放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收入情况,相关学者也尝试通过不同的模型方法进行分析。陈辉民(2018)(11)陈辉民.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方法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8,(10).对贸易开放与城镇化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会对城镇化起到正向的溢出作用。姚鹏,孙久文(2015)(12)姚鹏,孙久文.贸易开放与区域收入空间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5,(1).对中国地级城市贸易开放与人均收入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贸易开放不仅对地区内经济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同时还会对周边地区的人均收入起到推动。王跃生,吴国锋(2019)(13)王跃生,吴国锋.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4).对贸易自由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影响非农部门的就业及收入情况,进而显著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学者主要尝试结合政府规模、贸易开放对地区收入问题进行分析,潘凤(2018)(14)潘凤.对外开放、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基于1978~2015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8,(4).对我国政府规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效应进而正向推动经济增长,政府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倒U型关系。孙华臣,焦勇(2017)(15)孙华臣,焦勇.贸易开放、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宏观经济研究,2017,(12) .将政府因素与贸易开放条件纳入统一模型中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府间竞争将会导致城乡不平等的加剧,而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起到正向作用。张宽等人(2018)(16)张宽,刘玹泽,石健烽.贸易开放、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J].宏观质量研究,2018,(1).的研究表明对于政府规模对贸易开放、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在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学者对于城市行政级别对经济发展从行政区经济的角度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证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正向溢出作用。但关于政府规模与区域收入的研究由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体系。并且由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对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空间溢出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较为罕见。因此,研究将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两者相结合从政府作用、市场因素两个维度分析对中国区域收入的影响,由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两个不同视角分析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并构建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行论证。研究尝试由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回答如下问题:(1)城市行政级别究竟如何作用推动区域收入的变化?城市行政级别的推动作用是否存在着空间的溢出效应?(2)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空间溢出作用是以何种模式规律形成扩散带动作用?(3)如何针对性地通过行政区划制度的设计调整、进一步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我国区域收入的提升及收入差距的缩小?
二、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近年来,中国各地区发挥地方活力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呈现出在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研究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展开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由沿海地区向内地逐步延伸形成经济开放全面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活力与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开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通过积极的行政区划的制度调整,对沿海、沿江及大中城市进行行政级别的调整工作,以推动其经济的开放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全面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对我国市县层面的行政级别调整极为频繁,以适应于全球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进而逐渐在2003年后在地级市层面形成稳定的行政级别结构体系。由此可以看到一方面城市行政级别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且可以对区域及城市的开放发展起到推动;另一方面城市在贸易开放的作用下带来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提升也会“倒逼”城市进行行政级别的调整工作。因此,从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的角度分析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也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从城市行政级别的角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的提升具备直接与间接两种效应的机制作用。直接效应主要体现为行政级别所带来的事权与财权两个方面的推动作用。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行政审批权力更大、财政规模更高、战略政策地位更为中心,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在政府规划战略的意义更为重要、自主政策能力更强。(17)王麒麟.城市行政级别、贷款规模与服务业发展——来自285个地市级的面板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4,(6).具备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在国家及区域“一盘棋”规划下的战略意义更为重要,起到对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传达、示范的作用,并且其进行规划及政策制定实施时的自主能力更强,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及灵活度,促进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的协同关系。因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具备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其整体收入水平更具优势。不仅如此,行政级别使得中心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收入水平与一般地级市形成差距。因此,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的直接效应也就是由政府行政区划的方式通过建立城市行政级别的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形成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收入的提升,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职能定位、财政投入、资源配置3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在区域内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能地位,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往往是区域协调战略实施及城市群规划的中心城市,起到执行中央及省级政府战略规划实施支点的作用。而距离中心城市更近的周边中小市县不仅在战略规划中与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还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部分转移功能。因此,城市行政级别所带来的职能定位优势会推动周边城乡收入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所具备的财政规模更大,政府投资的自由度更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也更具优势,与此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的供给也会相应地扩散辐射到周边地区,从而促使临近的中小市县的基础条件得以改善。因此,城市行政级别所带来的财政投入优势会改善周边城乡的收入水平,形成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的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再一方面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所具备的资源配置能力更高,行政级别的优势往往会带来城市在人口规模、政府规模、投资规模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城市遵循着客观发展规律,在不断集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会形成向外部的扩散作用。不仅通过向外部的扩散辐射以强化区域间、区域内经济联系,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张,同时还可以通过扩散辐射作用缓解其承载压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部分职能分工的剥离。因此,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会在集聚-扩散效应的作用下,推动临近中心城市的中小市县以及与其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促使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提升。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归纳得出研究假设1、研究假设2:
H1: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的提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H2:城市行政级别通过驱动城市的要素集聚从而实现对区域收入的推动作用,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的间接推动作用同时具备地理区位与经济联系的特征相关性
从贸易开放的角度分析,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提升具备直接与间接两种效应的机制作用。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会对城市内部经济发展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起正向提升作用。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的分析,贸易开放会促使地区内富裕资源的回报率上升,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即贸易开放会提升低技能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扩大就业市场规模。中国改革开放后不断提升的城镇化水平、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上升也进一步佐证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的研究结论。因此,贸易开放会直接的推动城市内部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升,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提升的间接作用主要体现为贸易开放对地区内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及对地区间协调起到影响。首先,贸易开放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低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会推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更多的农业人口被吸引集聚到城市内部,进一步释放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增加农业部门的人均资源占比,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次,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城镇化效应、就业市场规模扩大对大中城市的效果更为显著,往往制造业、服务业更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更高,也就导致大量农业人口是通过跨省、跨地区实现的城镇化转移。就中国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贸易开放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发展差距的扩大,大城市与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虹吸效应”,客观上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另一方面就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分析,贸易开放对整体范围内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具备改善作用,并且以陆铭(2015)(18)陆铭.大国发展——论中国经济的欧洲化[J].当代财经,2015,(6).为代表的城市经济研究学者发现,超大城市的集聚经济反而是实现地区间、地区内协调发展、收入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形态。不仅如此,中心城市扩散效应也会带动与其经济联系紧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提升,建立形成以城市群为代表的更高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归纳得出研究假设3:
H3: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提升具备直接与间接上的推动作用,但其间接的带动作用取决于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研究进一步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开放格局受到政府引导规划、政策制度的影响形成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开放格局客观上与城市自身发展规律及需求也存在紧密联系。因而,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19)张伟丽,李建新.中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6).城市发展受到行政力量与市场因素的协同作用。在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下,行政力量对城市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行政区划与政策规划对要素资源流动起到引导和推动,区域发展的经济重心与行政中心高度重合(20)余飞,黄瑞玲.资本品进口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2).。从而使得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经济贸易也更为开放,两者对区域收入的提升具备叠加的作用。城市行政级别与贸易开放的交互体现在政府通过行政力量的方式协调行政区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级别的制度设计及调整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以行政力量促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推进,并且也通过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适时的行政级别调整,从而建立协调发展的区域结构。(21)王志凯,史晋川.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经济空间——杭州、萧山地方政府博弈的实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因此,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的交互作用实际上也就是以行政区划调整、开放格局优化为手段的政府政策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归纳得出研究假设4:
H4: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具备正向的交互推动作用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基本回归模型设定
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建立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实证模型。通过式(1)可以对研究假设H1进行检验,通过式(2)可以对研究假设H3进行检验,通过式(3)进一步对式(1)、式(2)进行联立分析,可以对研究假设H4进行检验。
LnINCOMEit=β1levelit+βicontrol+regioni+yeart+uit
(1)
LnINCOMEit=β2Lntradeit+βicontrol+regioni+yeart+uit
(2)
LnINCOMEit=β1levelit+β2Lntradeit+β3levelit*Lntradeit+βicontrol+regioni+yeart+uit
(3)
其中INCOMEit表示区域收入,研究用城市的人均GDP以衡量区域收入水平。levelit表示城市行政级别,研究依据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下城市划分标准对行政级别变量进行虚拟变量赋值,直辖市赋值为4,副省级城市赋值为3,准副省级城市赋值为2,一般地级市赋值为1。tradeit为贸易开放度,为通过当年汇率换算的城市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levelit*Lntradeit为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的交互项,研究对模型内的交互项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以避免共线性问题。control表示模型的控制变量,由城市的政府规模gov(城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口规模pop(城镇人口)、投资规模inv(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区域收入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禀赋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通过regioni、yeart对模型的地区效应、时间效应进行控制。uit为干扰项。i表示第i个城市,t表示第t个年份。
(二)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对研究假设H2、H3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间接效应进行验证分析,研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式(3)进行改造,得到空间计量模型式(4)。
LnINCOMEit=βXit+Wij(Xit)+regioni+yeart+uit
(4)
其中Xit表示模型的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Wij为空间矩阵元素。研究参考严雅雪,齐绍洲(2017)(22)严雅雪,齐绍洲.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雾霾污染[J].统计研究,2017,(5).的研究成果,分别通过空间权重矩阵W1与经济地理权重矩阵W2建立空间矩阵模型。空间矩阵W1、W2的构造原则如下所示,yi、yj为i城市与j城市在评估时间段内的人均GDP的均值。
W2=W1*Wj,Wj=1/(|yi-yj|+1)
(三)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研究以2005~2016年为时间段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影响其空间效应展开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研究选取2005~2016年行政级别保持稳定的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23)副省级城市中包含部分副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省会级计划单列市有: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非省会的计划单列市有: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10个省会级计划单列市、5个非省会的计划单列城市)、准副省级的省会城市(24)考虑到我国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其整体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与普通地级市之间存在较大优势,因此研究将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设定为准副省级城市,与地级市形成区分;准副省级的省会城市有:南宁、昆明、长沙、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海口、贵阳、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17个省会城市)及一般地级市(247个城市)对城市行政级别进行划分。考虑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特殊性,研究未将该地区纳入研究范围,拉萨市数据空缺较多,因此也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研究所使用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7)》,部分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各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城市宏观数据。研究所使用的相关价格数据运用《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的GDP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平减,由于年鉴统计口径为省域数据,因此研究对各市的GDP指数用其所在省份数据进行换算。表1为模型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四、实证模型分析
(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估计
研究以全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作为全样本,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进行面板数据检验。由于城市行政级别为不随时间变化的虚拟变量,研究参考何鸣(2009)(25)何鸣,柯善咨.中国转型期城市空间规模的决定因素——统一的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证[J].财经研究,2009,(12).的研究方法,通过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地区及时间效应进行固定,并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在模型评估中通过Hubei目标函数进行Robus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实证检验回归结果
注:表中***、**、*分别系数表示通过1%、5%、10%的检验水平,括号内的数值为变量的标准误差值(下同)
分析表2可以发现研究的实证回归结果基本验证研究假设。通过模型(1)可以看到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起到正向作用,并且这一正向作用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呈现出显著增强。通过模型(2)可以看到贸易开放度对区域收入起到作用,通过城市的开放发展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的收入水平。通过模型(3)可以看到当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同时置于模型中时,两者对于区域收入依旧呈现出正向作用,但两者的系数出现下降说明两者存在着协同的交互作用。通过模型(4)进一步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的交互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当纳入城市行政级别与贸易开放度的交互项呈现正向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也验证了在模型(3)中得到的城市行政级别与贸易开放度之间系数的变化。研究进一步对模型中纳入的其他重要变量展开分析,城市的政府规模对城市的区域收入起到负向作用,在文献综述分析中潘凤、张宽等人的研究当中均发现政府规模的扩大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研究对于这一研究发现进行相应的验证。城镇人口规模与区域经济收入之间呈现出U型的作用关系,说明在城镇人口规模较低的地区,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财政补贴以及客观上城市发展收缩促使其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较高,而在城镇人口规模较高的大中城市其人均经济总量也与普通地级市之间形成较大的差距,因此导致城市城镇人口与区域收入之间的U型关系。陈旭(2018)(26)陈旭,秦蒙.城市蔓延、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8,(9).、程开明(2011)(27)程开明.聚集抑或扩散——城市规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等人的研究当中也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的U型关系,研究对于这一研究发现进行相应的验证。城市的投资规模与区域收入之间呈现出正向关系,说明通过扩大城市的金融发展、投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人均收入的增加。
研究通过构建城市行政级别与城镇人口规模、政府规模、投资规模的交互项,以检验城市行政级别对于各类要素的驱动作用。通过模型(5)对城市行政级别对政府规模的驱动作用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城市行政级别与政府规模的交互作用呈现出对区域收入的正向作用,说明在城市行政级别的驱动作用下政府规模的扩大实际上会提升区域收入。虽然大量的现有研究发现政府规模的扩大对于经济发展会起到抑制作用,但这一变量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未考虑到城市行政级别的驱动作用,通过将政府规模与其行政级别的匹配,可以实现政府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反馈。通过模型(6)对城市行政级别与城镇人口规模的驱动作用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城市行政级别与城镇人口规模的交互作用呈现出对区域收入的正向作用,在行政级别驱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区域收入具备正向作用。通过模型(7)对城市行政级别与投资规模的驱动作用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城市行政级别与投资规模的交互作用呈现出对区域收入的正向作用,但纳入交互项后投资规模本身的系数出现负向的转变,说明随着目前城市行政级别对于投资规模具备较强的驱动效应,但这一作用与投资规模本身的流动作用之间呈现出不匹配的关系。研究以职工平均工资作为人均GDP的替代变量展开稳健性检验,(28)晏月平,王楠.中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各项变量的系数基本相同,说明研究模型具备一定的稳健性。
(二)空间计量模型估计
研究首先对表2基本回归模型的残差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区域收入等主要变量展开的Moran’s I、Greay’s C检验以判断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模型回归残差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区域收入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研究具备展开空间计量分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模型(4)所构建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进一步对选用的模型展开研究通过最大拟然比检验(LR检验),判定在地理矩阵与经济地理加权矩阵的情况下空间杜宾模型(SDM)能否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结果拒绝原假设,说明应当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展开空间计量分析。因此,研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模型(4)所构建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其中城市行政级别不随时间变化,因此研究通过构建city(城市行政级别×时间趋势)变量以实现模型的固定效应分析。由于研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分析各变量对区域收入水平的空间溢出作用,因此仅构建城市人口规模一次项变量以判断分析人口规模的增加是否会对周边地区形成挤压。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
分析表3可以发现空间权重矩阵模型与经济地理权重矩阵模型均通过了空间相关性的检验,呈现出1%水平上的显著性。主要解释变量的系数也与基本模型所得到的结论一致。由于表3中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存在着空间溢出,因此要进一步对空间杜宾模型下各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展开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空间杜宾模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回归结果
研究首先对在空间权重矩阵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在直接效应下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投资规模均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规模对区域收入的抑制作用也说明简单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并不能够实际带动区域收入的增长。由于研究主要希望分析人口规模对区域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所构建的人口规模一次项变量并不能够很好地对城市人口规模对其区域收入的正U型关系进行解释,因此在直接效应下将不对人口规模变量系数进行解释分析。在间接效应下仅有城市行政级别、投资规模呈现出显著性,结果对研究假设H2进行验证,说明城市行政级别、投资规模对区域收入的作用具备在地理区位距离上的相关联系,距离行政级别较高的周边市县其区域收入水平会收到正向推动,并且投资规模也会随着客观市场扩张而呈现出向周边地区的正向溢出作用。而贸易开放、政府规模、人口规模均不具备显著的地理距离维度的空间溢出作用,中心城市的开放经济、财政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并不会对周边地区的收入增长带来显著的相关影响作用。从总效应的角度分析,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与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一致,然而仅有城市行政级别、投资规模具备较高的显著性,说明在地理距离矩阵下城市间各要素的关联性并不十分强烈,各变量对区域收入的空间溢出并不主要依赖于地理距离。
研究再对经济地理权重矩阵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在直接效应下各解释变量系数与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不变,说明研究对各解释变量与区域收入直接效应的分析结论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在间接效应下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投资回归均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设H1、H2、H3,说明三者对区域收入的空间溢出作用主要取决于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政府规模对区域收入的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政府规模扩大仅会对其内部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收入在间接效应下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大会对其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虹吸效应”,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大会抑制与其经济联系紧密地区的收入增长。从总效应的角度分析,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与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并且除政府规模外均具备较高的显著性,说明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作用规律主要通过经济地理距离关系进行相关互联,经济联系是形成空间溢出的决定性因素。
五、研究发现与讨论
通过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的研究,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相符,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特征:
第一,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城市行政级别在地理距离、经济联系距离两个层面都具备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第二,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贸易开放会对与城市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第三,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具备正向的交互作用。
接下来针对上述研究发现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一,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具备显著的推动作用。刘君德(2006)(29)刘君德.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兼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J].经济地理,2006,(6).、刘小康(2010)(30)刘小康.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的再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3).、朱建华(2015)(31)朱建华,王开泳,陈田.国内外城市型政区设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5,(8).等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所提出的行政区经济理论,认为我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政府应为作用,从而使得我国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往往高度重合。研究发现行政级别不仅对城市内部收入水平的提升具备正向推动作用,还会促进其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地区的收入水平提升。说明在我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下,行政级别起到对区域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与行政级别更高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地理距离、经济联系关系显著地影响着一般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及收入水平。特别是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在地理距离层面的空间溢出作用,表明在新时代下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城市行政级别结构体系依旧起到关键作用,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战略政策工具。同时,研究对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发展要素驱动的实证分析表明,行政级别对政府规模、人口规模、投资规模与区域收入提升具备正向的驱动作用,也进一步说明要实现中国特色行政区经济下区域的协调发展,应当建立城市行政级别-区位要素禀赋两者相适应协同的行政区划制度。(32)王国恩,张媛媛.城市增长边界的效能及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J].规划师,2012,(3).
第二,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水平具备正向推动作用,并且呈现出在经济联系紧密地区间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发现首先运用中国经验数据验证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理论,随着贸易开放我国低技能劳动者收入得到普遍增长,从而使得区域收入水平得以提升。其次,贸易开放对城市周边地区较弱的空间关联性以及对经济联系紧密地区的扩散辐射效应,充分揭示出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但总体而言区域收入水平呈现出地区间、地区内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由于贸易开放对低技能劳动者收入的提升与农业人口转移趋势相一致,也就使得实际上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提升是通过城镇化的转移实现,大中城市快速的城镇化实际上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虹吸效应”。同时城市在扩散效应作用下所呈现出的职能、产业、人口、资本往往倾向于向具备区位优势、发展基础的地区进行转移,也就导致中心城市的贸易开放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之间并不呈现出必然的关联性,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区域内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社会的空间正义难以实现。(33)曾鹏,李洪涛.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J].社会科学,2018,(5).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得大中城市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吸引往往呈现出跨区域的特征,大量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人口通过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转移实现自身收入水平的提升,大中城市在高水平的集聚经济作用下也呈现出城市客观发展规律必然出现的扩散效应,城市的部分职能、产业、人口、资本出现向外部扩张发展的趋势。不仅使得与中心城市具备紧密联系的周边市县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扩散辐射对象,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收入水平提升,从而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形成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同时从全国宏观整体而言,虽然贸易开放及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虹吸效应”使得东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收入水平上与中西部地区都形成较大的差距,但随着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出现的扩散效应,也使得部分具备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得以承接其职能、产业、人口、资本的转移,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收入水平普遍提升。由此,可以看到贸易开放固然对区域收入具备空间溢出作用,但这一作用具备经济联系层面的“选择性”,进而也就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过程中:区域收入水平的普遍提升、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地区内构建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协调格局等现象的并存。
第三,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具备正向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进一步论证了通过行政区划制度设计调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两者单独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的分析,城市行政级别特别表现出在地理距离层面缩小地区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显著作用,贸易开放对于经济联系层面缩小地区间、地区内收入差距,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具备显著作用,可以看到两者具备明显的互补性。在中国特色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行政级别的结构体系对于调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不平衡、空间不正义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34)李开宇.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1);朱建华,陈曦,戚伟,陈田.行政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应——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7,(4).同时,充分发挥贸易开放作用,形成区域开放布局对于形成新时代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行政区划制度(城市行政级别结构体系)、区域开放布局(扩大贸易开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与优势,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展开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大命题。
六、政策含义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的研究发现,对于中央及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区划制度设计调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协调行政区与经济区发展、政府职能转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证参考。
第一,政府应当着眼长远发展展开行政区划制度设置,强化城市行政级别结构体系在城乡一体化、区域空间正义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城市行政级别对区域收入起到正向作用,并且同时在地理距离尺度与经济联系尺度上的空间溢出作用。说明城市行政级别可以在协调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政府一方面应当转变政府职能,要着眼长远展开行政区划的调整工作,将行政区划制度设置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建立包含行政区划制度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城市行政级别结果体系对于区域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积极通过政府作用协调地区间、地区内的收入差距,确保区域的空间正义。
第二,政府应当通过扩大贸易开放,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推动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构建。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起到正向作用,并且在经济联系尺度上具备空间溢出作用。说明可以通过扩大贸易开放推动新时代下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新型城镇格局。政府一方面应当通过扩大贸易开放,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进而通过优化区域开放格局以培育推动城市群的构建;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以推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形成东中西部联动的发展格局。
第三,政府应当促进行政区划制度与区域开放布局的协同作用,建立形成政府-市场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对区域收入水平具备正向的协同作用。说明可以通过行政区划制度设置调整与区域开放布局优化的协同,协调我国地区间、地区内发展的不平衡,切实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一方面应当在顺应区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模式的优势,(35)吕凯波,刘小兵.城市化进程中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经济增长绩效——基于江苏省“县改区”的个案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7).通过行政区划制度的设置调整,进一步完善城市行政级别结构体系,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当将行政区划制度设置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寻新时代下政府-市场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机制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