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20-04-09王露莹

图书馆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螺旋协同学科

王露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大数据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快速普及加快了知识传播,使知识资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出现使分布在互联网空间、其他领域的知识被有效聚合,借助知识处理技术使分散的知识资源整合成为新的学科服务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也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图书馆在学科服务领域做了大量尝试,知识螺旋理论使学科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即借助计算机技术使知识创新呈现螺旋式上升,并依靠学科服务使属于个体的知识资源转变为群体的知识,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变,依靠知识管理工具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分类、聚合,转变成一种读者更容易获取的知识资源。知识螺旋随着个体知识重组不断扩大,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组织化,并使个体知识在组织范围内拓展,依靠具体的方式体现出来,转化为组织知识体系的一部分[1]。图书馆学科服务具有知识创新特征,这对满足不同读者的知识需求,实现知识的加工与利用至关重要。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知识创新程度,与读者的知识需求更为贴近,为读者提供了便捷、有效的知识资源,形成了知识服务模式。进入大数据时代,知识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科服务从传统面向读者的单向输出逐步向知识创新、知识体系创造方面转变,需要以知识螺旋为基础。目前图书馆对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有了新的认识,但对基于知识螺旋的学科服务协同创新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内在机理,形成面向个体、群体、组织的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

1 基于知识螺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1.1 面向读者的知识服务

知识螺旋是知识资源搜集、存储、利用、创新的过程,图书馆学科服务结合馆藏资源、读者需求形成了知识输出新模式,突破了图书馆传统静态的知识输出方式,根据读者需求搜集知识资源,为学科服务提供支持。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创新性参与式服务,通过图书馆员深入到读者的科学研究活动,帮助读者发现知识,为用户提供知识导航,使用户科学研究活动更便捷高效[2]。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种类的不同,通过有效嵌入,聚合不同资源,依托聚合技术,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新的知识。

1.2 显性知识服务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为用户提供能够直接获取、直接利用的知识资源,即显性知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日益多元化,知识需求也更为复杂,若借助知识发现工具学习知识势必会对科研教学进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获取能直接使用的知识资源是用户最大的愿望[3]。由此,图书馆员应积极嵌入用户的科研活动中,凭借图书馆智慧系统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对知识高效聚合、有效聚类构建出知识集为用户直接提供可供识别、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协助用户进行知识创新。

1.3 隐性知识服务

隐性知识服务需要借助图书馆智慧检索系统或科研辅助平台开展,依靠知识检索、科研支持帮助用户健全知识结构,形成强大的知识创造力。在科研教学活动中,用户除了获取必要的知识资源外,还有知识学习需求,希望借助高效的学习工具了解关联学科的特点,多途径获取知识,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推进知识创新[4]。由此,图书馆学科服务更趋向对用户学习需求的主动探索,依靠用户模型分析用户产生的学习需求,使用知识发现系统、科研教学平台对用户开展教育培训,帮助用户健全知识结构,高效完成科研教学任务。

2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理

知识螺旋理论是在对知识信息发现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高效整合。知识螺旋实现了知识利用到知识创新的转变,是对旧知识进行加工到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更重视知识信息向可理解知识资源的转化,注重对知识的有效整合、深度加工与再创新,为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持。

2.1 基于个体的知识转化

知识是对信息的深度挖掘、高效整合及深度利用,分散的信息资源借助知识发现工具与信息提取技术转化为有价值的能被有效利用的知识资源,根据知识螺旋将知识信息转换成能被用户识别、利用的知识信息,用户通过检索、学习、深度认知找到知识的内部关联,将外部知识信息转化成个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其动态流程如图1 所示。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重视以技术化、可视化为手段,借助信息检索引擎、知识传递平台将馆藏知识资源通过学科服务传递给用户,通过分析用户的知识结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进行知识转化,使学科知识成为用户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帮助用户健全知识结构。

图1 基于个体的知识转化动态流程

2.2 基于群体的知识交互

用户群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单元,借助大数据技术、用户认知模型,图书馆可以精准测算出用户的知识需求,借助数据模型分析某些用户具有的相似行为偏好,将具有相似行为偏好的用户划分成一类用户群,根据用户群的知识需求为群体用户提供学科服务[5]。由此,在图书馆学科服务过程中,面向用户群的学科服务成为解决大多数用户学科知识需求的方式,通过有效的学科知识输出、学科资源分享,图书馆与用户群之间形成了知识交互体系,在推进知识信息、学科资源深度共享与交互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知识转化,加速知识创新。

2.3 基于组织的知识拓展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需要大量知识资源支持,仅凭馆藏资源或是用户加工反馈的知识是难以充分满足个体用户与群体用户多元化知识需求的,还需要依靠图书馆组织、读者组织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即依靠组织系统完善的网络体系,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资源,依靠图书馆知识加工系统将知识信息转化为能被利用的知识资源,并通过学科服务将知识资源提供给个体用户、群体用户,使部分知识资源可供用户使用、加工,实现深层次的知识聚合,为知识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协同创新机制

图书馆学科服务由面向用户的服务,到知识资源的加工和再创造,推进自身服务能力强化,对知识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推进知识资源形成能有效加工利用的产品,使学科服务效能提升。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可利用知识发现工具建立满足用户获取的知识数据库,满足用户个性化资源获取、知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3.1 基于研究机构的知识组织

图书馆搜集多学科信息及对知识资源的整合,主要是满足学科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创新需要,促进学科服务体系优化。在知识信息搜集过程中,对知识信息的描述、关联、组织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组织、知识聚集地,很难保障新学科知识及时更新,为了突破单一的知识组织局限,图书馆有必要与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基于研究机构实现新知识信息的及时抓取、高效聚集,建立基于研究机构的知识组织网络[6]。众所周知,研究机构比图书馆在学科研究、学科知识资源共享方面更具优势,与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图书馆可对前沿学科领域的热点知识进行及时搜集、有效组织,及时更新馆藏资源,为学科服务提供更有效的资源支撑。

3.2 基于专业学科的服务创新

基于知识螺旋的图书馆协同创新需要有不同的知识主体提供专业的学术服务支持,除研究机构外,还要有专业学科支持,也就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特点、教学特点、建设特点进行学科服务模式创新。一方面图书馆要与高校重点建设学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靠人力、技术、资源优势,为学科师生教学研究项目提供学科查新、学科咨询、科研辅助等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从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上及时搜集新知识、新技术,逐步拓展馆藏资源,丰富学科服务内容,实现学科服务的有效创新,保障学科资源有效共享。

3.3 基于信息网络的学科共享平台

图书馆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是有效的学科交流,协同研究机构、信息管理机构、高校、读者建立满足多方交流的学科共享平台,依靠信息网络及智能交互工具实现学科资源共享。图书馆学科服务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能是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文化工作者,也可能是在校学生,为了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学科服务需求,图书馆有必要与多种学术服务主体深度交流并深度共享知识资源,由不同的学术服务主体联合图书馆共同开展学科服务,不仅能提高学科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还能对学科知识深度聚合、加工及再利用,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促进不同服务主体协同合作[7]。

4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路径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推进图书馆形成完善的学科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知识创新与学科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图书馆树立学科服务协同创新理念,建立学科服务知识交流创新平台,打造专业的知识创新学科服务团队,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框架

4.1 树立学科服务协同创新发展理念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知识环境处于快速变化中,可供用户选择的知识服务方式也呈现出多种变化,很多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并提供了各类资源支持,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例如,为帮助某一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图书馆会根据高校学科发展情况建立学科服务团队,并对科研课题长期跟踪与巡查,而学科服务任务结束后,团队会自行解散,使得在学科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处于孤立的分散状态,缺乏学科服务的长效性与稳定性,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创新。因此,图书馆要实现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学科服务创新机制,就要树立学科服务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将图书馆、服务对象、学科服务组建打造成统一的有机体,配备一定数量的学科馆员,建立规范化的学科服务制度,面向服务对象有效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图书馆要理清三者关系,发挥自身在学科服务中的协同作用,以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为纽带保持三者的稳定联系,将学科服务中经验、知识、技能与各自优势结合起来,使学科服务成为知识搜集、组织、加工、利用、创新的重要过程。

4.2 打造学科服务知识交流创新平台

知识交流创新平台是图书馆、学科服务、服务对象进行知识交流与知识分享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内部可借助知识交流创新平台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资源,丰富自身知识库;另一方面,用户、图书馆也可以吸收学科服务团队获得的知识资源,特别是在学科服务团队支持下开展多种活动。由此,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学科服务对象都可以从知识交流创新平台获得于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资源,塑造各自的知识体系,更高效地开展知识交流活动。同时,知识交流与创新对学科服务团队与学科服务对象极为重要,能帮助学科服务团队与学科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信任,更好地就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学科服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显性的知识获取,隐性的知识共享,推进知识创新,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实现。

4.3 打造专业的知识创新学科服务团队

对图书馆而言,学科服务团队的作用毋庸置疑,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学科服务团队,不仅使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整合能力得到增强,还能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以符合用户的个性化的方式呈现,使服务效果更明显。对于图书馆而言,提高学科服务呈现效果,必须是图书馆员嵌入到用户的科研教学环境中,掌握用户的行为偏好和需求,在推进知识交流共享的基础上,逐步帮助用户掌握学科服务协同创新的特点,更有效地推进知识创新。一方面学科服务团队要逐步与外部学术机构深度合作,提高知识服务效果;另一方面要逐步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交流,结合用户需求进行知识创新。学科服务团队中的图书馆员可以依靠多种方式与用户需求建立联系,依靠用户智慧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实现知识增值,逐步提升知识创新能力。

5 结语

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是图情界学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呈现方式。知识螺旋理论作为现代知识环境提出的全新理论,根据其观点可优化图书馆知识发现、知识咨询、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等学科服务环节,实现知识资源全方位共享与创新,更好地适应用户的知识需求,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效果。

猜你喜欢

螺旋协同学科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