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建筑的复合设计
2020-04-09段绪胜高增元李爱卫
段绪胜,高增元,刘 康,李爱卫
1.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3.山东合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1 基础教育建筑的发展与困境
1.1 融合的发展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1-4]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设计理念,丧失该功能区设计将使街区缺乏混合性,活力逐渐丧失等。城市各功能区不是孤立的部分,应为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90 年代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理论[5-7],使城市空间和资源从不断扩张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筑设计在功能和空间上也从分区明确逐渐演变为综合化和集约化,成为恢复社区活力的重要方式。
近几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化,基础教育建筑也从单一功能的城市建筑集群,逐渐变得功能综合化。基础教育建筑[8,9]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学生学习需求,生活、观演、体育及兴趣特长等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渐的体现在建筑功能空间中,成为一个以教室为主体,整和多种功能,在空间上进行一体化处理的建筑集群,或称之为“建筑综合体”。基础教育建筑的复合化发展要求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的。
1.2 我国基础教育建筑发展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建筑面临功能空间单一、城市区域协同性差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这些教育建筑多以学习为目标,前期投资建设大,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全,例如很多学校的娱乐和体育功能越来越完善,设置小剧院、游泳池、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空间。同时建筑维护费用较高,使用忽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整体策划,造成建筑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沉重的财政包袱。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建筑使用多以学习管理为由拒绝城市人流进入校园,进而无法与城市发展融合,校园环境和城市环境也无法链接,不能更好的带动学校周边设施的发展,减少了学生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国这种“以财政养教育”的模式相对比较保守,服务设施利用不足,可达性低,造成了它难以发挥城市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集约化、复合化设计的理念打破以往教育建筑的设计方式,给正在寻求教育理念变革的学校走出困境提供更有可变性和可能性的建筑空间。
2 基础教育建筑复合化设计的积极意义
今天对教育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本身,健身、社交、兴趣开发等多种需求都联系在一起。
基础教育建筑的硏究和设计要坚持动态的设计思维。教育建筑的使用要求是动态变化的,用静态的设计应对,建筑空间必然无法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建议用动态设计思维、多功能设计方法来应对,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教育建筑的空间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与周边城市功能更好的结合,整合出更好趣味性,更加复合性的城市空间,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带动作用。
2.1 空间复合化的适应性
如何合理解决教学资源和用地紧缺的教学空间之间的矛盾,建筑空间的复合化设计是其中的一个策略,有助于提高校园空间品质,提高空间布局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以便适应未来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2.2 促进教育空间有机发展
把不同种类的教学空间重新进行组合和重构,改变以往功能空间的确定性,提高各功能空间的联系和复合化,形成更富活力、更加融合、更加可变的弹性空间。这种整合出来的空间在使用效率和容纳力上都比传统空间有优势。
2.3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建筑以学生为本,开放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自我提升和个性发展,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小组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都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空间更加开放化、多样化、自由化。
3 基础教育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复合化的设计策略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看,包括集群复合化、功能和空间的复合化。相较于其他类型建筑功能的复合化,基础教育建筑的功能更新有更高的要求,会有更多的限制条件。
3.1 集群的“复合化”
基础教育建筑集群的“复合化”,不仅仅指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实践空间的复合,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各种空间的灵活变化和重新组合,达到一种不受建筑空间限制的教育新理念。基础教育建筑起到凝聚和催化的核心动力作用。
被动而孤立的传统功能空间无法体现出建筑空间的集聚效应,而复合化的空间设计通过提高空间的可变性和可达性,制造出一系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求知能力,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3.2 功能和空间的“复合化”——协同策略
复合化的空间设计是对传统的单一空间设计的突破,提高各个功能空间在不同时段的利用效率。复合化设计设置大量的相关衍生功能,成为个性发展,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小组教学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建筑空间。为实现各功能的全时段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功能内部应基于建筑的全时段使用需求,进行多功能设计。
4 工程案例
4.1 青岛中学
青岛中学项目包括中学部(含国际部)、九年一贯制部、幼儿园部三部分。项目位于青岛市红岛开发区华中路以东、女姑口大桥以北。
本次主要讲述中学部(含国际部),中学部(含国际部)用地位于地块中部,南北长约450 m,东西宽约420 m,设计规模为72 个高中班级、24 个高中国际课程班级和24 个初中班级,总建筑面积为205059 m2。
4.1.1 规划结构 规划将建筑集约化设计,形成巨构式的建筑形态,以“教育综合体”为设计目标,涵盖教学、活动、体育、生活等功能,如同大堡礁成为海洋幼鱼的成长地一样,让学生成长在其中。建筑的集约提供更加广阔的运动场地和景观绿地。室外场地以丰富的运动类型和富有吸引力的景观绿地,吸引师生和市民的充分使用,在运动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收获健康体魄和精神。
4.1.2 平面功能布局 建筑分为五部分:西南部教学区(A 区),东南部教学区(B 区),西北部体育和生活区(C 区),东北部生活区(D 区),中部中庭区(E 区)。
西南部教学区:为72 班高中部。地面建筑由三条东西向5 层建筑和其间南北向连接体构成,布置72 班高中教学区。其中教学区的普通教学区域布置在2-5 层,1 层布置公共教学区域。地下室范围与地上一致,布置专用教学区域,设置大型下沉庭院以满足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东南部教学区:地面建筑由三条东西向5 层建筑和其间南北向连接体构成,由南而北布置三组功能——行政办公区、24 班初中教学区、24 班高中国际课程教学区。其中教学区的普通教学区域布置在2-5 层,1 层布置公共教学区域。地下室范围仅包括地上范围的北侧大半部分,布置专用教学区域,设置大型下沉庭院以满足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西北部体育和生活区:地面1、2 层和夹层部分布置室内体育区,设置篮球馆和其他体育活动用房。夹层剩余部分和3-5 层布置学生宿舍,平面为“口”字形,提供1273 个床位。该区域南侧2 跨设地下室,和本区域以南的地下室组合,设置游泳馆和公共浴室。
东北部生活区:地面1 层布置3 个食堂,每个食堂提供教师就餐区和学生就餐区,食堂按照学习中心设计,增加食堂空间的使用时间。2-5 层布置学生宿舍,平面呈“6”字形,提供1757 个床位。
中部中庭区:中庭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作为最主要的室内交通和交流空间,层层联系四个功能区域,并在一层设置700 人小型剧场。南半部分除南端连廊外仅两层,用作入口活动大厅,侧面设置采光内院以改善空间环境。
5 结语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包括基础教育建筑在内的建筑学必然向精细化、多学科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建筑,在设计之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可持续性等因素。
基础教育建筑设计以复合化的设计策略为先导,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空间多元化,创造出更加具有可变性、更加富有弹性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使建筑空间被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