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机制

2020-04-08刘素琴陈莉君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刘素琴 陈莉君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为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德育、智育双结合的高等教育来讲,更是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文化价值特性进行论述,指出高校教育体系与文化传播体系融合的价值体现,并从建立文化教育型师资团队、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建构信息化文化传输体系,对高校文化教育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人们认知古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新时代社会的到来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指引着时代发展的方向。从高校教育角度来讲,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体系发展的基础,青年群体文化特征将成为学生日后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导向,为进一步发挥文化传输载体的价值,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弘扬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思想观念,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价值。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论述

从微观角度来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体系中,诸如孔子、孟子、墨子的思想,可作为社会行为的指向标,通过基层行业的弘扬与传承,时刻挖掘着文化本身蕴含的价值。

从当代价值观角度来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青年文化形成的基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考验,其在现代仍可传承下去则代表着文化本身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则可作为道路发展中的明灯,在既定的发展路线下,依据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来建立创新型、实践型的社会主义道路,可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开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建构思政教育、德育教育体系

在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下,高校体系中的思政、德育工作的比重逐渐提升,为保证学生思想体系可与社会发展体系相贴合,大多高校将教育本身立足于发展体系之上,为综合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可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范畴,由于思政工作本身是社會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外在彰显,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进行宣扬,可达到教育本质上的契合。如孔子著作《论语》中的礼义廉耻,其与实际生活相贴合,代表着学生日常行为意识、道德素养等,而将文化体系与教育体系进行融合,可极大拓宽教育路径,令课程教育本身具备信服力,同时也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德育教育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可对外来文化的优秀特性进行吸取,然后再经过同质化作用,打造一种多维度文化体系。此类文化效应对于思想、人格尚在完善阶段的大学生来讲,将对其主观意识进行指引,并令学生在多元文化体系中坚定自身的信念,防止外来文化对既有的认知体系造成冲击,如西方极端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学生自身认知体系可对外来文化、思想意识等进行重新审视,并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准来衡量自身的行为,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利于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体中的人们来讲,单体思维体系的发展,决定着未来整体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反观,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则需要单体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来执行相应的理念、道德行为等,并承担自身在社会体系中的定位责任,保证社会体系的良态运行。对于学生群体来讲,优秀文化的弘扬,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由于高校毕业学生每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价值逐渐彰显出来,如学生在学校接收正确的文化教育,则在未来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将把自身具备的文化内涵带入到社会体系中,以起到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作用。

(三)为文化多形式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由岁月的沉淀,优秀文化的价值性也逐渐被彰显出来,此种文化的传承则代表着我国现有的文化体系。新时代的来临下,素质教育更是为文化拓展搭建平台,在多元化学习平台下,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的结合,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令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形成认可。在文化的定向性发展下,以学生作为载体,结合创新意识,可为文化本身赋予时代的新意义,进而为文化多形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研究

(一)建立文化教育型师资团队

无论是专业教师、教导员、管理者,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即时教育组织者,又代表着教育实施者,每一项教学行为均关乎着整体文化教育的渗透深度。为此,高校应对教师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教师本身的文化内涵,然后教师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将文化内容与课程教育体系相融合,并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含有的文化实质。此外,高校应组建文化培训机制,对执教人员的文化素养进行正确教导,令教师本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育人效用。

(二)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文化教育价值彰显的载体,在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导中,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大多存在于既有的知识体系内,而通过实践体系的延伸,则可对各类文化知识进行多维度解析,以提升理论知识的认知深度。教师在组建实践活动时,应依据文化的传播形式来建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智育、德育、思政教育等进行融合,充分展现出文化内涵,令学生对文化形成潜意识里的认同,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建构信息化文化传输体系

信息化文化体系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播。从多数高校教育形式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仍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以选修课、公讲课的形式存在,而此类教育形式将无法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大课堂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多渠道信息传输路径,将文化信息与智能设备相连接,打造一个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环境,令学生随时随地可对文化信息进行学习。此外,可设定文化传输类别,学生在接受到文化信息时,可依据自身的发展特性对文化内容进行针对性选取,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定向传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道路中的风向标,从高校教育体系来讲,要想加大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力度,应结合学生发展特性、时代发展特性,采取逐层渗透的教育方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挖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等,以保证整体教育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为学生日后工作、生活等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舒,何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以道家思想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67-168.

[2]张倩,张朋刚.自媒体环境下地方理工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90-192.

[3]姜雨辰.运用“三位一体”的教育手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116-117.

[4]王丹凤.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18(15):101-102.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