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情境教学在高三交通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2020-04-08李梅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复习课

李梅

摘 要: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主题情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然而实践发现主题情境教学在非高三年级的地理课中出现的概率较大,高三地理复习课中仍较多沿用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和考点,并对复习内容加以归纳,学生再完成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的高三地理复习课,学生听得无趣、老师教得低效。主题情境教学是高三地理复习课转变窘状,实现“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主题情境教学;复习课;课堂效益

主题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将若干个系统的知识点整合于某情境中,以该情境为主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融合,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高考交通专题涉及的考点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从近五年的高考来看,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传统的复习方式内容陈旧、过程繁冗、复习重点不聚焦,问题探究缺乏价值,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思考的思维结构。

个人认为,高三地理复习课应结合社会热点和高考常考点,设置主题化的情境教学。本文将以交通部分的专题复习——古往今来论“蜀道”为例,浅谈主题情境教学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初始情境——古“蜀道”之难

本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现场朗诵《蜀道难》节选,欣赏古蜀道上的古栈道图片,引出课堂话题和研究区域。古蜀道是古代川渝地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情境主题教学的开展应以基于问题的课堂活动为基石,初始情境的设置除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出课堂话题以外,还应该构建初始课堂活动——区位分析。任何地理问题的探究都基于一定的区域,区位分析是情境主题教学的开端。

課堂活动1:提供图文信息,析“古蜀道”之区位

材料一:陡峭的山崖,湍急的水流,使进出蜀地的道路变的艰难而危险。面对高山峡谷,古人开辟出众多悬空栈道,形成古蜀道,成为蜀地对外交往的纽带。古蜀道融合巴蜀文化、三国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沟通成都平原至关中平,是西部最有影响和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线路。

材料二:古蜀道分布图(图1)

问题(1):影响“古蜀道”难于上青天的自然障碍有哪些?

问题(2):促使“古蜀道”得以贯通的条件有哪些?

正确分析交通区位因素是理解交通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前提。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通过文学作品、图文信息的呈现,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并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思路。

二、推动情境——新“蜀道”之变

地理事项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区域交通线路布局会随着区域开发强度发生变化,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是高三复习课关注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也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诉求。川渝地区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旧有的交通区位已经不能满足其对外联系的需求,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川渝地区的交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将推动情境线索继续发展,将学生的课堂思考推向深处。

课堂活动2:提供图文信息,析“新蜀道”之区位

材料一: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和国际铁路港。2013年4月,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蓉欧快铁”是连接亚欧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图2所示)。2015年“蓉欧快铁”全程由14天降至10.5天,随着秦岭高铁隧道群的贯通,提速指日可待。

材料二: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西安至成都的列车运行时间由11小时缩短为4小时。铁路全线桥隧比列达92.1%,沿途经过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问题(1):从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国际铁路港”,对比分析成都古、今交通区位条件。

问题(2):分析西城高铁桥隧比例高的原因。

问题(3):说明修建西成高铁的意义。

本环节除了关注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外,还关注其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活动1当中已经习得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在情境线索的推动下,课堂活动2旨在训练学生动态、发展地应用已有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述、概括的准确性并给予适时的提示和补充,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升华情境——“中国路”之梦

川渝地区交通区位的发展变化只是中国交通布局发展变化的缩影,近年来我国不仅积极规划建设国内“八横八纵”高铁网,还奉行“中国路”走出去战略,积极承建、共建、援建他国铁路。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分析地理事项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法。本课分析交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区域的影响从中等尺度的空间推演到大尺度空间,与此同时也将情境线索推进到高潮,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以区域为背景认识地理问题,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发展相互联系的观念,更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高三的地理课堂中,情境的构建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构建契合考点和社会热点的主题情境。一课多境不利于学生系统认识、分析地理问题,进而难以引发深度学习,课堂效益比较低下;过于陈旧的主题情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利于学生形成“鲜活”的分析能力;跑题的主题情境则会让教学抓不住重点,学生难以形成关键能力和素养。主体情境的构建应始终服务于高质量的问题探究,切不能追求“眼球效应”,让问题探究流于形式或者浅尝即可。高三复习课的主题情境的合理选择既关系到知识的落实到位,更关联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徐晶晶.“主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三农业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以“薰衣草香溢丝绸之路”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54-56.

[3]沈朝伟.基于农业案例的区域地理情境教学的优化探究——从主题式试题到主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38-40.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复习课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探讨如何提高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注重反馈和运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