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与“再约定”
2020-04-08林飞张顺生
林飞 张顺生
摘 要:中国媒体通常将体育赛事项目中的“体操”与“artistic gymnastics”等同起来,而将“艺术体操”与“rhythmic gymnastics”等同起来。然而,从语言逻辑上来说,这种翻译存在问题。为了避免引起误会,无论从语言自身逻辑自洽角度而言,还是为了实现同国际接轨,都应当将“rhythmic gymnastics”“再约定”译作“韵律体操”,而将“artistic gymnastics”“再约定”译作“艺术体操”,实现语言回归。翻译语言的“约定俗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实现语言逻辑自洽,翻译语言“约定”之后局部需要“再約定”。翻译核心概念时,应重视语言逻辑问题,既要重视语内连贯,也要重视语际连贯。
关键词:艺术体操;韵律体操;翻译;“约定”;“再约定”
中图分类号:G83;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1.009
Abstract: The official media in our country usually equate “体操”(ticao) with “artistic gymnastics” in sports events, and “艺术体操”(yishuticao) with “rhythmic gymna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nguage logic, this translation in itself is problematic.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o avoid unnecessary misunderstandings, “rhythmic gymnastics” and “artistic gymnastics” had better be rendered into “韵律体操”(yunlvticao) and “艺术体操”(yishuticao) respectively,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onsistency or from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h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nslated terms by convention is a more of a process than an outcome. To achieve real equivalence of some terms between two languages, the necessity of reestablishment of certain translated terms by convention arises from time to time. When translating core concepts, we must lay emphasis on the logic of language. Both intracoherence and intercoherence ar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Keywords:artistic gymnastics; rhythmic gymnastics; translation; “establishment by convention”; “reestablishment by convention”
一 前 言
体操运动中,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作为两项重要赛事项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关学术探讨之中也不例外。
截至2018年12月30日,以“rhythmic gymnastics”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共获得2616篇论文及艺术体操的文章;以artistic gymnastics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共获得2456条相关文献。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既有同一作者在不同期刊,也有同一作者在同一期刊中,将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同时译作“艺术体操”。
为了更好地把握rhythmic gymnastics这一概念,我们拟从其汉译入手,通过讨论分析,以期能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一术语“艺术体操”既作为rhythmic gymnastics的翻译,又作为artistic gymnastics的翻译,这种不严谨的做法不仅给读者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国际交流,因此很有必要探究并理清关系,对其汉译加以规范。
二 rhythmic gymnastics在大中华区的汉译
rhythmic gymnastics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于20世纪50年代经苏联传入中国,是一种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女子独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各种自然、优美、协调的身体动作展现出女性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形体,以高超的技巧充分显现出人与器械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无穷的魅力[1]。rhythmic gymnastics包括团体赛、个人全能赛和个人单项赛等多种形式。主要项目有绳操、球操、圈操、带操、棒操5项。由舞蹈、跳跃、平衡、波浪形动作及部分技巧运动动作组成。作为一项新型的女子竞技体育项目,rhythmic gymnastics于1962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确定为比赛项目,1963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第1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rhythmic gymnastics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我国的rhythmic gymnastics分为一般类和竞技类。(1)一般类rhythmic gymnastics以徒手练习为主,包括各类基本动作组合及成套练习。简单的持轻器械练习也是一般类rhythmic gymnastics的主要内容,器械的选用根据各地条件和练习的任务而定,没有硬性的规定。一般类rhythmic gymnastics的任务是发展协调、柔韧、灵巧等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培养练习者良好的身体姿态,使其获得健美的体魄。如今,中国不少地区已把rhythmic gymnastics列入体育教学内容中,成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2)竞技类rhythmic gymnastics是在一般类rhythmic gymnastics的基础上通过更精确的动作技术和高度的艺术性,在规定的时间内表现出身体与器械完美结合的一种集体和个人的比赛。竞技类rhythmic gymnastics正式比赛项目包括绳、圈、球、棒、带五种器械,有时间、场地、人数的规定,在自选动作中,还有动作数量、动作难度、动作类型的规定,有专门的竞赛规则,裁判员根据规则要求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和完成情况分别给予评分。
目前,我国现行关于“rhythmic gymnastics”所包含内容的界定为:无论中国大陆[2],还是香港[3]、澳门、台湾[4] 体操协会网,体操赛事项目名称通常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体操、杂技体操和健美体操五类。这些体操赛事相应的英文名分别为“artistic gymnastics”“rhythmic gymnastics”“trampoline”“acrobatic gymnastics”和“aerobic gymnastics”。其中,rhythmic gymnastics運动使用球、圈、绳、棒、带五种器械;artistic gymnastics分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两类,前者包括自由体操、跳马、双杠、单杠、吊环、鞍马六项,后者包括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四项。
从中国香港体操总会官方主页[3]的英文名“The Gymnastic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China”可以看出,“体操”(gymnastics)是总体概念,有别于artistic gymnastics,后者也称为现代体操(modern gymnastics),男子项目通常有自由体操、跳马、双杠、单杠、吊环、鞍马六项,女子项目则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四项。rhythmic gymnastics则包括球、圈、绳、棒、带五种器械。
不难看出,rhythmic gymnastics也有别于artistic gymnastics。国际体操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FIG)主页显示:所有体操都是“competitive gymnastics”(竞技体操),并将体操分为“artistic gymnastics”“rhythmic gymnastics”“aerobic gymnastics”“acrobatic gymnastics”“trampolining”和“tumbling”,其中“artistic gymnastics”进一步分为“mens artistic gymnastics”和“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三 rhythmic gymnastics的问题与思考
截至2018年12月30日,以“artistic gymnastics”为题名在中国知网搜索,共获得53篇博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的共计31篇,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竞技体操”的为22篇。我们将“rhythmic gymnastics”作为题名输入中国知网,共获得142篇博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韵律体操”的计3篇,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的计139篇(见表1)。
数据表明:人们似乎形成了某种定式思维,“往往对司空见惯了的东西缺乏洞见,最熟悉的往往又是最不了解的”[5]。受“约定俗成”影响,大部分作者不假思索地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只有小部分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韵律体操”。调查样本中凡涉及类似“体操锦标赛”字眼的英汉互译与现行版本高度一致、无一例外,可见“约定俗成”的影响非同一般。如世界体操锦标赛(World Artistic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亚洲体操锦标赛(Asian Artistic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然而,虽然主流媒体通常将“artistic gymnastics”与“体操”等同起来,统计显示,仍有超过六成的文章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这一结果直接或间接映射出国人偏向于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而不是译作“体操”。
2018年12月30日,我们曾将“rhythmic gymnastics”“artistic gymnastics”分别输入平行语料库(www.jukuu.com),除特殊例句“rhythmic(or artistic)gymnastics; eurhythmics”译作“韵律体操”,对自动随机跳出的20句(12+8)双语句子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明:如果说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韵律体操”和“艺术体操”因频数相近尚且不明何者为适,那么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大抵无可非议,表格内容也佐证了这一点。艺术体操和artistic gymnastics实际上被认为是等值词,在翻译中实际上被画上了等号。相应地,无论根据回译,或是语言的“以名举实”原则,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韵律体操”不仅更加合乎逻辑,也更为科学。而其他译法中索性将“rhythmic gymnastics”笼统地用“体操”一词来翻译是完全不可取的。相对而言,gymnastics或体操是上位词,而rhythmic gymnastics则是下位词,不可混用,否则会导致逻辑问题[6]。
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奥运体育项目名词》中,“竞技体操”对应“artistic gymnastics”,“体操”对应“gymnastics”,“艺术体操”对应“rhythmic gymnastics”。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artistic”和“rhythmic”:
artistic: adj. 1. connected with art or artists艺术的;艺术家的2. showing a natural skill in or enjoyment of art, especially being able to paint or draw well有艺术天赋的;(尤指)有美术才能的3. done with skill and imagination; attractive or beautiful有艺术性的;精美的[7]。
rhythmic: adj. having a regular pattern of sounds, movements or events有节奏(或规律)的;节奏分明的[7]。
不难看出:artistic派生于“art”,其本义与艺术性的事物高度关联,而派生于“rhyme”的rhythmic,其本意与节奏韵律紧密联系。因此,当art和rhyme派生的artistic和rhythmic分别与gymnastics搭配时,可以尝试采用直接套译的方式将artistic gymnastics和rhythmic gymnastics分别译作“艺术体操”和“韵律体操”,这样一来,既简洁明了,又不易混淆,有利于实现语言回归,逻辑自洽。
但是,查阅北外英语系词典组编写的《汉英词典》(第3版)对“艺术体操”和“韵律体操”的相关界定,我们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
艺术:名词1. art 2. skill; art; craft 形容词artistic; conforming to good taste 释义体操术语“艺术体操”为rhythmic gymnastics[8] 。
韵律:名词metre (in verse); rules of rhyming; rhyme scheme; prosody;“韵律体操”所对应的词条则为rhythmic (or artistic) gymnastics[8]。
“在翻译词语时,一方面,必须吃透它们的确切含义;另一方面,必须通晓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及其语言的表达方式。”[9]基于rhythmic gymnastics的内涵异于artistic gymnastics,将二者均译为“艺术体操”显然有悖于术语意义单一性原则。如果使用“艺术体操”来同时翻译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便会使得读者无法理解这个词所要表达的到底是“艺术体操”还是“韵律体操”抑或是“体操”。术语理解应具有单一性,能够回译。因此,将“艺术体操”同时译作“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显然不可取。
再查阅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
韵律:1.(诗歌中平仄格式)metre (in verse) 2. (押韵规则) rules of rhyming; rhyme scheme; rhythm[10] 。
艺术:1. (文艺)art 2. (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skill; art; craft 3. (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conforming to good taste词条例证中“艺术体操”译为“artistic gymnastics”。另有词条“艺体”:eurhythmics; rhythmic [artistic] gymnastics[10] 。
如果说European与rhythmic gymnastics的合成词“eurhythmics”尚可译作“欧洲韵律体操”或“韵律体操”的话,那么将“艺术体操”既译作“rhythmic gymnastics”又译作“artistic gymnastics”的做法实不可取。上述两部词典的译法印证了将韵律体操和艺术体操混为一谈的事实。从逻辑层面上看,这一现象应不断予以纠正,从而实现翻译语言在整体层面上逐步走向逻辑自洽。如果不考虑传统的痼疾,规范统一将“rhythmic gymnastics”重新约定,译作“韵律体操”更为合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语言回归,也更符合本义,且更利于英语学习和对外交流。
查阅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rhythmic作为形容词用时,相当于rhythmical,有如下一些基本意义:有节奏的;有韵律的、有节律的;按节拍的、节奏的;韵律的;节律的。当rhythmic作为名词用时,相当于rhythmics,有如下一些基本意义:律动学;韵律学;韵律论、韵律操;配乐体操。而关于rhythmic gymnastics一词明确译为“韵律体操”[11] 。
这种译法在总体遵循“约定俗成”的同时,敢于突破局部不合理定名的藩篱,让翻译变得更合乎情理、更严谨科学,从而实现新一轮的约定俗成,即“再约定”。
早期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中国仅仅参加国际体操类项目中的artistic gymnastics项目,发源于现代奥运会的artistic gymnastics,又被人们称为“modern gymnastics”(现代体操),因此新闻媒体通常情况下使用“竞技体操”或者“现代体操”来指称实质上的artistic gymnastics项目。然而,如今将artistic gymnastics译作“体操”,将rhythmic gymnastics译作“艺术体操”,则已不合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其他体操队伍并参与相关体操项目,逐步发展成为囊括世界体操赛事主流项目,包括artistic gymnastics(艺术体操)、rhythmic gymnastics(韵律体操)、trampoline gymnastics(蹦床体操)、aerobic gymnastics(健美体操)、acrobatic gymnastics(技巧体操)[2]。体操概念外延扩大,并不单单指artistic gymnastics,因此,若说之前国家体操队中的体操一词用artistic gymnastics尚且說得通的话,如今却不合逻辑:我们常说的“体操队”并不涵盖所有体操队员。据此,从逻辑层面来说,被新闻媒体称为“中国国家体操队(Chinese Artistic Gymnastics Team)”不宜固守“约定俗成”,宜根据实际情况更名为“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并成立中国国家体操总队“China National Gymnastics Team”。相应地,“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Chinese Rhythmic Gymnastics Team)”更名为“中国国家韵律体操队”,从而实现语言回归,逻辑自洽。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认为,不宜将“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分别译作“艺术体操”和“韵律体操”,而应当实现语言回归,分别译作“韵律体操”和“艺术体操”,否则很多译法就难以理解。将artistic gymnastics和rhythmic gymnastics“约定俗成”分别译作“体操”和“艺术体操”已经带来了诸多不便,一则体操为“artistic gymnastics”的上义词,国际体操联合会并非中国人意义的“体操”联合会,将“artistic gymnastics”和“rhythmic gymnastics”分别译作“体操”和“艺术体操”,语内语际都不合逻辑,二则不利于英语学习与国际交流。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力求常用语严谨科学、规范统一、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尽量减少误译变为‘约定俗成”[12]。正确地使用体操术语,对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普及与提高体育技术,总结交流体操经验,促进体操科学研究以及发展体操理论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语言需要约定俗成,这是因为,起初事物和概念的命名并不一定有充分的理据,如果不约定俗成的话,人类便无法有效地交流[13],翻译语言亦如此。然而,人们往往只把“约定俗成”当作一种结果,而忽视了“约定俗成”更是一种过程。其结果往往令人们认为:一旦经过一次“约定俗成”,就大可以一劳永逸了,应当当作真理来捍卫[13]。这样不仅不合逻辑,而且可能不时引起麻烦和误会。翻译应重视语言逻辑问题,既要重视语内连贯,也要重视语际连贯。
四 结 语
荀子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14]即语言本身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某种程度而言,正是语言的任意性决定并要求语言的约定俗成性。然而目标语言与原语言之间始终存在着认知差异,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完全对等的翻译,因此探索翻译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之事。随着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约定俗成”的翻译不得不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人们应在总体遵循‘约定俗成的同时,不断突破局部不合理的‘约定俗成的藩篱,与时俱进,适时开始新一轮约定俗成”[13]。既要坚持“约定俗成”,也要勇于探索“再约定”,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翻译,实现翻译科学化、系统化、逻辑化。
译事不易,且译且议。没有一成不变的翻译,随着时代演进,有些曾经“约定俗成”的翻译由于没能够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逐渐衍生成为误译现象。诸如此类的约定俗成阻碍了交流,不仅不能提高翻译的速度,也难以提高翻译的质量[15]。术语翻译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翻译实践的反复检验。术语翻译方面,既要坚持“约定俗成”,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再约定”。比如,“中国象棋”一词曾经约定俗成译作“Chinese chess”,而进行“再约定”,更名为“xiangqi”就是很好的例证,切勿将错误当真理捍卫,要勇于承认并修正错误,防止故步自封,“再约定”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语内语际连贯,深化语言间逻辑自洽,促进翻译系统不断完善。不排除从国外引进新兴事物时采用外国名字,但至少应当保证术语回译的可行性。
翻译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美的体验和感性显现。作为一门科学,翻译要求合乎逻辑。术语翻译的单一性决定了回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将“艺术体操”既译成“rhythmic gymnastics”,又译成“artistic gymnastics”的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对外交流,尤其是当今世界交流频繁,给中外读者学习交流造成障碍。因此,有必要探究并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将“rhythmic gymnastics”和“artistic gymnastics”分别译成“韵律体操”和“艺术体操”。
参考文献
[1] 孙麒麟,顾圣益. 体育与健康教程[M].4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Chinese Gymnastic Association[EB/OL].[2019-12-27]. http://gymnastics.sport.org.cn/cga/index.html.
[3] The Gymnastic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China[EB/OL].[2019-12-27].http://www.gahk.org.hk.
[4] Chinese Taipei Gymnastic Association CTGA[EB/OL].[2019-12-27].http://ctga.com.tw.
[5] 陳大亮. 重新认识钱锺书的“化境”理论[J]. 上海翻译, 2006(4):1-6.
[6] 张顺生. 从“artistic gymnastics”的汉译说起[J]. 中国科技翻译,2009a(1):53-55,58.
[7] Hornby.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2009.
[8] 北外英语系词典组.汉英词典[M]. 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 任开兴.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关于时尚新词语英译的再思考[J]. 中国翻译, 2012(5):117-131.
[10] 吴光华. 汉英大词典[M].3版.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1] 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M].2版.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12] 黄忠廉,李亚舒. 科学翻译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3] 张顺生. 对翻译中“约定俗成”的再思考[J]. 上海翻译,2009b(2):57-60.
[14] 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5] 周领顺. 翻译之本与翻译之为:在实践中演绎[J]. 中国翻译, 2015(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