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视角下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

2011-04-12孟慧丽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软化竞技

孟慧丽

(洛阳理工学院 体育部,河南 洛阳 471023)

大众传媒视角下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

孟慧丽

(洛阳理工学院 体育部,河南 洛阳 47102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分析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内涵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探讨了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提出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需要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促进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合理利用大众媒体,发挥各自优势;传播者和“把关人”应处理好竞技艺术体操、大众艺术体操和学校艺术体操三方面的关系;加强艺术体操产业的建设等是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创新艺术体操文化理念,注重传播的技巧和方法,依靠国家政策加速体育频道的分众传播,大力开展学校艺术体操等是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艺术体操;大众传媒;软化发展

艺术体操是一项集健身、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运动项目。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艺术体操作为奥运项目、全运会项目,其竞技性成为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方向,与此同时许多时尚的健身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参与,艺术体操项目受到冲击。在中小学少有人问津,高校艺术体操课也名存实亡,各地、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班更屈指可数。我国艺术体操出现市场萎缩,项目人口减少,后备人才不足,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基础过于薄弱。艺术体操这种美的运动文化要得到传承,且形成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时代需求加强适应性的转变。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体育观念、体育投入、体育消费等有着巨大的影响,那些适合于大众传媒的体育项目必然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一些不太适合媒介传播的体育项目会因为与受众接触的日益减少而逐渐为大众所陌生,甚至会出现“生存危机”,对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播媒介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勾勒出新的线条。为此,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分析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内涵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并对大众传媒视角下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进行探讨,期望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 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艺术体操的软化,并不是指它的弱化,而是指适应时代需求,在艺术体操运动中倡导人文精神,让精英型的竞技艺术体操与群众性的大众艺术体操以及青少年的学校艺术体操教育,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合理碰撞,从而实现项目的软化发展。其实质是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即为了维持原有的社会生存空间和影响力,不断进行多样性创新,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发出新的、更适合于竞技体育、运动教育和大众体育开展的运动方法和比赛方式,力图通过丰富运动项目的内涵,扩大项目适应年龄范围,提升项目的体育人口数量,进而提高项目普及程度和影响力[1]。

2 大众传媒的概念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它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现在,传播学界更愿意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去称呼各种传媒[2]。平面媒体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印刷媒体,它包括报纸、期刊、书籍等。电子媒体包括电影、广播、电视等。网络媒体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崭新媒体,1998年5月,互联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1999年,“第四媒体”的称谓广泛流行。2000年起,“网络媒体”称谓开始出现。2001年,由于“网络媒体”在概念上较“第四媒体”更为准确,最终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认可。

3 大众传媒与艺术体操软化发展

3.1 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需要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媒体对某一事物的大力宣传,无疑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关注相对集中,并强化人们的兴趣和认同。例如当今的“足球世界杯热”在某种程度上就得益于媒体的宣传效应。同样,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发展也离不开大众传媒。一方面,借助大众传媒,赢得人们对大众艺术体操的关注、欣赏和参与,使大众艺术体操像竞技艺术体操一样成为所有人都普遍熟悉的形态,使大众艺术体操成为所有人都可以接触的健身运动;另一方面,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众传媒的支持与监督。此外,要协调好竞技艺术体操、群众性的大众艺术体操、青少年的学校艺术体操的关系,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大众传媒不仅要满足人们对艺术体操的欣赏和娱乐需求,还要通过比赛和表演,唤醒和激发人们的艺术体操参与意识,引导人们参与大众艺术体操活动,并制作质量高、趣味性强、形式多样、易操作的艺术体操节目,发挥在大众和学校艺术体操的普及和发展中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实现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

3.2 大众传媒促进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

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有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艺术体操才有生命力。通过大众传媒大量信息传播可以加快艺术体操的传播速度和社会覆盖面,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关注艺术体操文化内容,增强大众参与意识,促进群众的艺术体操参与行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传媒促进人们对艺术体操的理解和喜爱。众所周知,艺术体操是一项美的运动,但是,大部分人对艺术体操的理解还停留在竞技艺术体操的观念上,认为它是极少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大众传媒通过大量信息传播,可以使社会群体从视野上、身体上逐渐走入艺术体操项目,使广大社会大众理解和关注艺术体操的作用、功能、意义等文化内容,消除在竞技艺术体操观念方面的社会偏见,进一步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艺术体操文化观,为其发展开拓空间。

(2)大众传媒增强人们对艺术体操的参与意识,促进广大群众由“艺术体操认知”—“艺术体操态度”—“参与艺术体操运动”的转变。通过大众传媒的介入,人们在了解与熟悉该文化的基础上,会试着去了解其深层内涵,并产生浓厚兴趣,唤醒锻炼意识,并主动参与其中,进而促使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大众艺术体操,从而扩大艺术体操的锻炼人群。

(3)大众传媒促进艺术体操产业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传媒的促动下,大众对艺术体操的投入与消费会更加积极,通过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将艺术体操的风采展示给大众,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促成艺术体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大众传媒的宣传包装下,艺术体操产业和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艺术体操的健身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也被挖掘出来。

4 大众传媒视角下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途径

4.1 合理利用大众媒体,发挥各自优势

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各有特色,在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传播的特点,尽量去挖掘和搜索更多适合艺术体操传播特色的信息。

4.1.1 根据平面媒体的现状和特点,相互合作

在利用报纸、期刊、书籍等平面媒体传播艺术体操信息时,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如根据报纸传媒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应对国内外艺术体操最新动态、大众艺术体操的开展和竞技艺术体操赛事进行及时报道;对于专业期刊应从竞技、健身、教学与训练、生理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和领域对艺术体操进行研究;关于艺术体操书籍,除了教材以外,应加强针对大众的普及类读物的出版,且大部分艺术体操书籍应配以DVD,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也便于大众学习艺术体操技术。

4.1.2 电视媒体从增加艺术体操节目、各级各地区赛事的直播入手

据调查,目前我国通过电视专门传播大众艺术体操的频道微乎其微,人们从电视中接触大众艺术体操的信息非常少。鉴于此,电视媒介对艺术体操教学、讲座、表演、比赛等进行展示性播出,能使人们直观地欣赏到艺术体操的各个动作细节、方向变化、技术要领的同时,还能深化和提高人们对艺术体操动作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丰富艺术体操知识,获得娱乐,放松精神。此外,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级电视台的体育频道增设大众艺术体操专栏,介绍大众艺术体操教学、锻炼方法、简单的动作组合、教学方法、健身方法、艺术体操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影响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体操进行宣传,从而推动艺术体操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

4.1.3 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推动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

网络将是未来人们接触时间最多,也是传播体育信息最重要、最理想的媒体。它对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体育竞赛及体育产业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未来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通过“百度视频”、“优酷”、“土豆”等网络资源搜索关于艺术体操的视频、音频发现,内容主要集中在竞技艺术体操,而关于群众艺术体操健身、教学、表演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则寥寥无几[3]。现代人都有上网寻求答案的习惯,人们如果想观看艺术体操比赛和大众艺术体操表演、想了解艺术体操动作、健身方法,而通过互联网没有搜索或很难搜索到相关的音频、视频,那么,艺术体操对于大众而言会越来越陌生。相反,通过互联网,大众很容易接触到艺术体操的相关信息,那么,大众对艺术体操的观念不再停留在竞技艺术体操上,艺术体操与大众的距离也不再遥远。因此,未来通过网络传播艺术体操信息也必将是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艺术体操运动的最好方式。从内容上,应增大艺术体操的信息量,在人们经常点击的网站增添更多的艺术体操信息;从形式上,无论是专门性的艺术体操网站,还是综合性的网站,都应经常性地上传各地的艺术体操比赛情况、开设艺术体操健身专栏,同时提高网络传播艺术体操信息的更新速度,充分发挥网络快速和大容量的优势,向受众提供各种艺术体操资料和学习用品,充分满足大众的学习需求。

4.2 传播者和“把关人”应处理好竞技艺术体操、大众艺术体操和学校艺术体操三方面的关系

所谓传播者,即在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在艺术体操传播活动中,只要发出艺术体操信息的人、群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艺术体操的传播者,例如艺术体操组织、专家、教师、教练员、运动员、网站、电视等等。而在艺术体操传播过程中,决定信息传播内容和流向的“把关人”显得更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体操的传播内容,关系着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大众艺术体操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防治疾病,其群众性、社会性较突出,且个人参与的自由度较大。竞技艺术体操是以夺取优异成绩、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为直接目的。学校艺术体操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为目的,它既有大众艺术体操强身健体的锻炼目标,也为学生离校后走向社会参加大众体育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艺术体操中通过传授竞技艺术体操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不仅满足学生了解竞技艺术体操及观赏比赛的需求,还可以发现有培养前途的苗子,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4]。目前,竞技艺术体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大众艺术体操和学校艺术体操的发展则很不乐观。鉴于此,传播者和把关人应发挥其监督、教育、传承及协调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竞技艺术体操、大众艺术体操和学校艺术体操的关系,以利于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

4.3 加强艺术体操产业的建设

任何体育项目,只要有了广大的爱好者,就会有形成产业的可能。随着艺术体操社会化的发展,它将凭借着自身的健美、健身、健心功能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与观赏性,逐步走向市场。但目前生产艺术体操器械的厂家比较少,网上、书店、图书馆等关于专业的艺术体操的书籍、影像、CD、DVD等资料很少,艺术体操还未真正走进俱乐部等等这些问题都显露出艺术体操产业中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大众传媒已经日渐成为影响和推动体育产业的第一支柱,在传媒的影响下,必将会促进艺术体操产业的兴起与繁荣。因此,应加强艺术体操产业的建设,使其为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

5 大众传媒视角下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措施

5.1 丰富大众艺术体操传播内容,扩大受众范围

目前,我国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中,有关艺术体操的信息传播主要侧重于竞技艺术体操赛事、新闻等方面,虽然网络信息包含面较广,但主题、图片、新闻等也偏重于竞技。健身、娱乐、教育方面的信息很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丰富大众艺术体操传播内容,从而实现艺术体操的普及。一方面,我国艺术体操工作者应继续对艺术体操进行拓展、创新,将艺术体操的实践内容进行科学化、简单化、轻松化、娱乐化、时尚化的改造,增强其娱乐表演功能[5]。使艺术体操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样式出现,以增强项目发展的活力与生命力,形成竞赛、观赏、参与、健身等多功能共存、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加强对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大众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教学组合、艺术体操锻炼方法、大众和学校艺术体操表演等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艺术体操文化内容的传播;此外,艺术体操传播的内容还要注意扩大项目适应年龄的范围,根据不同健身群体的需要、根据不同目的演变出儿童健身艺术体操、青年姿态艺术体操、老年健身艺术体操、大众保健康复艺术体操、大众表演艺术体操等等,为社会生活营造出一个时尚、高雅、五彩缤纷的健身健心健美世界,提升该项目的体育人口数量,进而提高项目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5.2 提高传播者和“把关人”的素质

艺术体操软化发展过程中的传播者和“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关键中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质量和效果。其资历的深浅、艺术体操知识的多寡等等与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传播者和“把关人”不仅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和道德意识,还要不断学习艺术体操理论和技术,及时更新观念,拓展知识,具备艺术体操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有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法律知识、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素质。

5.3 依靠国家政策,加速体育频道的分众传播

世界传媒市场已经由大众传媒进入分众传媒时代,各种体育传媒的定位更加准确,针对性和指向性日趋加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强和受众小众化,体育传媒还将继续朝着细分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很多电视频道分化出体育频道,而体育频道中又继续分化出户外运动频道、赛车频道、篮球频道等[6]。因此,依靠国家政策,加速对体育频道的分众传播,对艺术体操进行专门的报道,为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5.4 大力开展学校艺术体操

大众传媒对艺术体操软化发展应以学校体育教育为长远的发展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体育传播,体育教育是我们小学、中学、大学分类教育中的一部分,而学校艺术体操既有大众艺术体操强身健体的锻炼目标,也为学生离校后走向社会参加大众体育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况且学校艺术体操也有竞技艺术体操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是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基础。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设立艺术体操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艺术体操的认识和锻炼价值,发展自我[7]。

5.5 借鉴相关项目的传播技巧和方法

提高艺术体操文化传播力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比如我们为了传播大众艺术体操,组织了许多艺术体操比赛和表演,但是这种影响力远不如在商业庆典、各级健身指导站、指导中心、广场等场合进行一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大众艺术体操表演。传播技巧上,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的传播方法和推广模式。

6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需要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促进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要实现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靠一己之力或短时间内所能达到的。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大众媒体的大力配合、强有力的组织以及领导层的重视。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尽量做好预备、筹划、实验工作。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是一个由扩散、融合到变迁的连续过程,不能孤立、片面地认识它的各个阶段。在其产业化过程中,艺术体操的发展不应急功近利,要特别注重其文化功能的传播,否则,非正常的经济开发会导致艺术体操传播面与传播趋势走向弱化,从而影响艺术体操的大众化进程。

[1] 黄波,刁在箴.论中国艺术体操软化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81-283.

[2] 任广耀.体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8.

[3] 吴莉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健美操运动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4] 李卫东.现代学校艺术体操[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5] 黄波,徐永生.论现代艺术体操的内涵及其价值[J].湖北体育科技,2006(2):161.

[6] 李晓勇.大众传媒与体育信息的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5):36.

[7] 刘剑洁.大众艺术体操对塑造中学生气质形态的作用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55-57.

Soften ing Artistic Gymnastics from Perspective of Mass Media

M ENG Hui-l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from the perspectiveof mass communication,the softening artistic gymnast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massmedia,the means and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softening artistic gymnastics has been studied. Mass communication was found necessary to p romote the softening artistic gymnastics;therefore,people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it and give full p lay to advantagesof both parties.Communicatorsand the“gate-keepers”should dealw 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mpetitive artistic gymnastics,mass artistic gymnastics and artistic gymnastics teaching.An important way of p romoting the softening artistic gymnasticswa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gymnastics industry,effectivemeasures including continuing the innovation of ideas,focusing on the sp read skills and methods,relying on national policies,accelerating the sp read of spo rts channels,vigorously developing artistic gymnastics teaching at school.

artistic gymnastics;massmedia;softening development

G834

A

1008-3596(2011)02-0024-04

2010-10-11

孟慧丽 (1983-),女,河南洛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软化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
花与竞技少女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