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4-08张秋雁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毒性儿科医护人员

张秋雁

(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儿科护理呈现任务繁多、护理工作多样化特点,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正常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关注患儿情绪,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1]。临床研究发现,儿科护理在满足患儿生理需求的同时,还需积极争取患儿家属的配合,改善患儿及其家属治护依从度,从而达到预期目的[2]。为了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儿科护理模式,本文就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如下研究。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116例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8例。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0~11岁,平均(4.23±0.87)岁;包括病毒性肠炎18例,病毒性脑14例,高胆红素血症8例,新生儿窒息9例,高热惊厥5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过敏性紫癜1例。对照组男34例,24例;年龄0~12岁,平均(4.25±0.69)岁;包括病毒性肠炎19例,病毒性脑13例,高胆红素血症9例,新生儿窒息9例,高热惊厥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过敏性紫癜2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儿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病程1~5周;③已明确诊断。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②严重心肺及肾脏功能障碍;③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遵医嘱用药、告知患儿家属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患儿处于未成年低龄期,自身免疫组织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致病菌的抵御力相对较弱,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病房环境,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注意调节温湿度,通畅新生儿病房室温20~22 ℃,湿度56%~65%;早产儿病房室温24~26 ℃,湿度60%~70%。日常定期通风消毒,采用卡通动漫贴画粘于墙壁上,装修风格以柔和、温馨为主,促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放松身心。②肢体动作控制: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展开各项护理措施时应保持动作轻柔,时刻关注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轻关门、轻柔说话、缓慢关门,维持病房安静,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患儿正常休息。在输液、检查各项操作过程中保持镇定,遭遇突发情况时切勿慌乱,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在与患儿沟通交流过程中可配合点头、手势等多元化方式,促使患儿更加容易理解护理人员想要表达的意思。③面部表情管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保持微笑、温柔的姿态,与患儿展开沟通和交流,促使患儿以更加愉悦的心态和医护人员进行日常互动,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部分患儿初入病房后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导致患儿嚎啕大哭,影响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无益于患儿预后病情恢复。④眼神交流:护士的眼神会对患儿的心理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在与患儿互动时,护士需保持和蔼、友善的目光,消除患儿抵触情绪,用温柔的眼神安抚患儿,促使患儿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⑤触摸护理:新生儿无法用言语表达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可采用轻柔触摸患儿的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身心距离,减少患儿对外界刺激的抵触,争取患儿信任,放松对医护人员的芥蒂,适当抚触患儿腹部还可有效促进肠蠕动,促使患儿顺利排泄。

1.3 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治疗环境、心理护理及总体评分五个维度,各20分,满分100分,划为3个不同等级,①非常满意:90≤评分≤100分;②基本满意:60≤评分<90分;③不满意:评分<60分,护理满意度=(①+②)/58×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将116例儿科收治患儿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护理满意度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常会遇见一些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低龄患儿,他们在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时常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妇联情绪,影响临床治护效果[3-4]。因此在展开儿科护理工作时切勿单纯采用成人护理模式对患儿展开临床干预。

本文采用的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通过环境护理、面部表情管理、触摸护理、眼神交流等干预措施,拉近患儿与医护人员的距离,缓解患儿抵触情绪,促使患儿顺利接受治疗,达到预期护理目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非语言性沟通护理科有效增加患儿及其技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儿科治护工作的有效展开[5-6]。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医院提供护理的服务态度、治疗环境、护理过程、心理护理和总体护理质量更加满意。为了进一步改善预后,护理人员在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时必须做到适量、适时,熟练掌握眼神、肢体、抚触等沟通技巧,同时还需时刻保持耐心,安抚患儿焦躁、不安情绪,提高自身胡丽丽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对患儿展开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病毒性儿科医护人员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