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08黄新越
黄新越 徐 霓 万 杰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不管科学技术发展与时代进步有多快,对于医疗服务而言,始终是将患者作为核心服务对象,且在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始终将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作为目标[1-3]。本文主要分析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00例符合条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50例。其中实验1组男性8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为(49.5±17.1)岁;实验2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为(47.2±19.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方法。实验1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实验2组:实施信息化管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优化,采用中心化管理方式,将医嘱与护理之间进行连接,利用信息管理窗口将患者数据实时显示出来。而护理人员则依照患者费用情况以及病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当患者费用出现预警之后,采用纸质方式通知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通知其尽快缴费;②将住院患者信息建立一个电子医疗记录,采用文本的各式对患者信息进行整合,便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质量、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③及时对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进行统计与报告,并将其作为考核依据。科室应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讨论与分析,且护理部应当每月在医院公告栏中对各个科室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通报,可将不良事件纳入对科室及个人工作考核内容中;④由于患者生理需求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疾病不同,故而对于护理需求也不同,若只采用宣传手册或者是口头叮嘱方式,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社会人群进行健康宣教[4-6]。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
1.4 评价标准:①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指导、护理关怀、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感受等方面进行调查。采取满分制,共分为3个等级,即不满意、较为满意与非常满意。分值为59分以下则代表不满意,分值为60分-89分则代表较为满意,分值为90分以上则代表非常满意。总满意度=(较为满意+非常满意)÷n(总例数)×100%。②护理质量评分:总共包括3个方面,即护理安全、专科管理及病房管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实验2组患者病房管理、专科管理以及护理安全评分,明显比实验1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1组:不满意人数为10例,满意度为6.7%;较为满意人数为89例,满意度为59.3%;非常满意人数为51人,满意度为34.0%;总满意人数为140例,总满意度为93.3%。实验2组:不满意人数为3例,满意度为2.0%;较为满意人数为78例,满意度为52.0%;非常满意人数为69人,满意度为46.0%;总满意人数为147例,总满意度为98.0%。实验2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实验1组护理满意度93.3%,其中χ2值为3.9400,P值为0.0471,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对于护理管理而言,首要任务是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效率以及护理水平,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护理人员心中,促使护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明其职,严格按照医疗法规中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护理。将医院当作家,将患者当作“家长”,只有在这种医疗环境之下,医、护、患这三者才能够敬重彼此,团结协作。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进行动态监测,可以让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的动态信息,与医疗监护相结合,及时对患者进行医疗咨询、健康宣教以及护理服务,能够对医疗资源进行更好的分配,在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2组患者病房管理、专科管理以及护理安全评分,明显比实验1组高,实验2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实验1组护理满意度93.3%,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