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经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室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研究

2020-04-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肌梗死心功能

张 崇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五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也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患者多有情绪改变、疼痛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临床心肌酶显著升高,心电图呈缺血动态改变,患者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该疾病与患者的饮食、年龄、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早期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分析个体化护理与普通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已实施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8例经常规护理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为(57±7.3)岁,ST段抬高型32例,其他16例;观察组:49例经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6例,女23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为(58±8.7)岁,ST段抬高型35例,其他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07年制订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化验。排除标准:①排除近3月服用过对本次研究有影响的药物患者。②中途退出或伴有其他器官衰竭患者。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及Barthel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及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各指标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心电监护、指导患者用药,定时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心理疏通:a.与患者沟通时话语亲切,交流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注意方式,避免住院期间再次发病的风险;b.与患者有效沟通,多倾听患者及家属诉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换位思考,减少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对于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认真回答。使患者心情愉悦,提高治疗效果;c.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配合治疗,适当活动,减少由患者家属带来的负面情绪,告知心情愉悦的重要性,安抚患者,避免因紧张情绪导致的冠状动脉缺血加重。②生活护理:a.饮食护理,交代患者饮食,准确按医嘱禁食或流食,尽量避免食用过于干硬等食物,适量饮水,防止因水代谢障碍导致心脏衰竭,严格卧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多餐,按时服药等[3];b.睡眠护理,使患者按时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因失眠熬夜等造成的情绪改变,尽量采用半卧位方式,使患者白天精神充足,心情愉悦。③运动及健康指导,辅助患者适量运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尽量保证运动同时避免缺氧情况发生,避免梗死部位扩大,指导患者每天定时锻炼,提高心脏代偿能力,按时检测心功能指标,并不断调整训练目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各指标检测:包括肌钙蛋白I(TNI)、脑利钠肽(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入院前后才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该评分包括进食、洗澡、穿衣等10项内容,每项共分为0分、5分、10分、15分四个等级,总分100分[4]。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0核对数据后,将所有数据纳入到SPSS20.0统计程序中处理,计量资料取t检验且()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对照组改善显著且Barthel指数升高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限或闭塞引起短暂性的心肌缺血,进而诱发心肌细胞急性坏死,危及患者生命,需早期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对症治疗。该类患者发病时多有心前区持续不缓解的疼痛症状,严重者可有休克表现。饮酒、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均是该疾病的常见诱因。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护理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入院治疗效果[5]。个体化护理是目前临床更为合理的护理方式,可针对不同情况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最有效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方式是该类患者更加有效地护理方式,近年来包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有了巨大的发展,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已有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与配套的护理措施。常规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主要包括入院疾病知识宣教、药物治疗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但常规护理对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无法做到针对性处置,对于长期住院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个体化护理方式是当前一种常用护理方式,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的在院治疗,可通过系统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另外个体化护理模式是通过患者个人疾病及家庭情况对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进行心理疏通,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心情愉快,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可避免因焦虑、心情低落等诱发的再次梗死或梗死灶范围增大。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潜在风险大的患者,个体化护理方案可通过调节患者饮食、睡眠、情绪等因素避免诱发该疾病的可能性,促使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一般生活质量。用药护理旨在保证患者规律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定时检查患者心脏彩超及心肌酶测定,观察患者疾病进展,及时干预,保证了在院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疾病轻重进行评估,通过护理分配集中精力处理重症患者,体现了分级治疗的优势,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重症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护理方式在急性星际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提高患者心功能各指标,降低心肌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常规护理方式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功能各指标,不仅可以消除再次心肌梗死诱因,更提高了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一种护理方式。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