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研讨

2020-04-08孙玉波杨津先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头置换术

孙玉波 杨津先

(大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老年人较比青壮年更易发生髋部骨折,这与骨质疏松、骨骼退化等因素有关,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对于该类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较为直接、有效的治疗途径,但临床中,采取不同入路方式、行不同切口,所产生的疗效也有一定差异[1-2]。此次研究对9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研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该类老年患者中的实施价值,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数据:将我科在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所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94例,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并被证实为骨折。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60~81岁,中位值为(72.1±5.5)岁;骨折部位: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颈骨折66例;合并症:糖尿病12例,高血压18例,心血管疾病17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两组比较,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呈现出P>0.05。

排除标准:将合并髋臼骨折者、严重骨折疏松者、精神异常者、交流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剔除研究小组。

1.2 方法。参照组:本组患者所采用的是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麻醉方案为硬膜外麻醉,通过外固定架将患者的骨盆维持在垂直位,而后行常规后外侧入路操作,先在其大粗隆上、髂后上棘下的10~15 cm位置取一切口,对臀大肌进行分离处理,之后向后前方进行牵拉,充分暴露出外旋肌群。再把髂胫束切开,同时注意保护好股方肌,找到并切开关节囊,将股骨头脱出,股骨距以1cm为宜,在位于小粗隆1.5 cm处进行股骨颈截骨,而后取出股骨头。在Hoffman牵开器帮助下,找到股骨大粗隆近端骨髓腔,做开髓、扩髓处理,为患者选取型号适中的股骨头假体,固定、按照好,调整松紧度,预防脱位,最后进行切口缝合处理。

实验组:本组患者则予以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体位及麻醉方案的选择同实验组,取手术切口时以大转子为中心,并向股骨干方向作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以5~8 cm为宜;切开皮下组织,将附着于大粗隆后侧的臀大肌切开,使大粗隆滑囊充分显露,随后切断附着在股骨大转子后方的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以及梨状肌,并将后侧关节囊暴露出来,之后行T型切开,接下来的其他操作同参照组。

表1 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差异性()

表1 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差异性()

二组手术患者在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并要控制感染。

1.3 评价指标:①切口长度。②术中出血量。③术后下床时间。④Harris评分:在术前、术后,依据Harris评分标准[3]来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0~100分,髋关节功能与评估值呈正相关,评估值低于70分时表示髋关节功能较差。⑤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术中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

1.4 数据统计: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t值验证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以χ2值验证验证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差异性:实验组的切口长度测定值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参照组更少,术后下床时间也明显快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对比二组患者Harris评分的差异性:术前,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评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对比二组患者Harris评分的差异性(,分)

表2 对比二组患者Harris评分的差异性(,分)

2.3 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对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9.15%(9/47),统计学验证结果为χ2=7.1619,P=0.0074,组间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骨质差、自愈能力差等因素,致使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更具难度,术后也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4]。后外侧入路方式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较为常用,其优势是不受肥胖等因素影响;但在手术操作中,切开组织较多,手术耗时较长,也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创伤。在此基础上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为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疗法,能够减小手术对皮下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性,降低感染风险,也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与吴秋季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再次证实了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及优势。另外还发现,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示实验组的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笔者通过本次研究总结经验认为,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医师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尤其是对于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更加慎重;此外,在术后还应鼓励、指导患者尽早开展髋关节功能锻炼,以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综上,采取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头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